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郑公盾故居

http://www.clnews.com.cn  2012-10-23 15:56:23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郑公盾故居,位于古槐镇屿头村丹山南麓,山前郑氏祖厅左边,负山临河,坐西南向东北。主屋为四扇三间、五柱出游廊、土木结构的古式瓦房,外围有60厘米厚的风火高墙,占地255平方米。左边小门外,附着左墙五间撇榭,占地132.5平方米。全园总建筑面积为387.5平方米。是公光公于清嘉庆初年建成,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公盾系公光公六世孙。

  从大路跨过古石桥,就到此屋大门口。门框是由五块花岗石组成。大门是5.5厘米海松厚木制成,木质坚硬又可防火,外层蒙有铁皮,使之更加坚固。进入大门,下二级台阶,是长石板铺就的天井。天井进深 5米,宽6.1米,左右各设一花岗岩条石支起的花盆架,架上置数盆兰、菊、茉莉和月桂等花木,令人有高雅、清新之感。天井两边各有两间厢房,或为书室,或为厨房。从天井登上三级台阶为主屋,游廊进深2.7米,宽13米。廊石是三块厚20厘米、宽63厘米打磨的花岗石,中间廊石长达5米,隐含一种厚重的气派。两根方形廊柱,宽25厘米,高3.95米;方形的石础上大下小,刻有精美的花草图案。柱间的枋木特别宽厚,尤显建造的坚实牢固。拱、托等都刻有形态各异的花草图案。廊两端各设一道双扇边门通于外,门板厚4.5厘米,由樟木制成,至今仍可闻出其特有的香味。

  大厅有六扇高3米大门,加上高50厘米门槛,更显得壮观。大厅进深5.2米,宽4.8米,高6.1米,显得高大、宽敞而明亮。厅中上方有一根髹漆描金的灯杠,由两块固定于左右壁上、贴金的双狮戏球浮雕灯杠座托住。灯杠座精雕细刻,金光四射,耀眼夺目。封闭后厅的亦为六扇大木门,中门两根竖柱各有一块长约50厘米方形木雕装饰斜插在上端,门上方还有三块木雕花格装饰。整个大厅气派堂皇。

  后厅深3米。后两边门可通向后走廊和后天井。后天井很小,只有采光和通风功能。后走廊两端都设后边门。

  整座房屋只有四间房,分处正厅两边。各间都铺有杉木地板,都有阁楼。前面两间正房大门通向游廊,边门是双扇门通向大厅;后面两间大门通向后廊,边门通向后厅。公盾及其儿子均诞生在大厅左边的前房里。

  主屋左边门外的五间撇榭,一列摆开,各间深5米,没有后门,只开有后窗户。门前是1米宽的走廊,然后是贴墙根的窄长的小天井,显得非常清幽,夏天特别阴凉。主屋右边与郑氏祖厅交界处,有一株干粗数围的古榕树,犹如一把大伞遮住右厢房和大半个天井,绿荫宜人。

  公光公当年建房时,对宅地进行认真选择。屋后有三块重叠的岩石,形同品字,人称贵品石。屋左数武有一螃蟹岩,形态极为逼真。岩前一泓泉水清澈透底。这里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是当年公盾父子的读书处。从螃蟹岩往西30米处,有水面宽阔的横屿湖。湖面上碧波粼粼,水鸟飞翔,岸边树木葱茏,让人心旷神怡。湖水常年不息地流过螃蟹岩,流过公盾祖居的门前,叮噹作响,水声悦耳。早年公盾及其儿子都曾在小河里戏水、抓鱼虾。故乡的山水,孕育了公盾一家三代的文化人。

  郑公盾(1919-1991年),原名能瑞,古槐镇屿头村山前人。1936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厦门大学和广西大学深造。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抗亡日报》的《青年政治》副刊主编。

  1949年5月,参加浙江省军管会文教部工作,历任文德女子中学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省文教厅研究室主任。1950年后,先后任《学习》杂志社办公室主任、代社长,《红旗》杂志文艺组长等职。在《人民日报》、《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过大量有关文史哲、政经、科技等方面文章。

  “文革”期间,郑公盾深受迫害,被关进监狱。1979年12月平反后,任科学普及出版社总编辑,为科普出版社受迫害同志平反归队做了不少切实工作。他还被选为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和中国科技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协科学文艺委员会主席。受聘为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的兼职教授。1990年,被评为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

  他著作颇丰,有《水浒传论文集》、《鲁迅与自然科学论丛》、《萤火集》、《茅以升——中国桥梁专家》、《科技史话》、《缅怀集》和《简明中外医史手册》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