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曹维廉、曹鸿翥故居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3-29 15:03:26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曹维廉、曹鸿翥故居,即“友于草堂”,两进五间排,由曹鸿翥祖父曹定基、父曹士元对老屋分别进行两次改造,从而完成中西合璧、园林式的构筑。第一进已倒塌,门首原有第喜门,两边双扇门,挂有“文魁”横匾,中有花厅。后座有木制百叶窗藏书楼,名“学耕楼”,保存尚好。楼旁有花果园,外园为果园,内园为花园,外园套内园,有小门可通。内园有株数百年老榕分杈上建有亭台,树下陈列石桌几,有鹅卵石铺成“琴、棋、书、画”字样小甬道,沿石级可上榕树亭台。四周种梅、竹、兰等各种花卉。

  曹鸿翥(1901-1972年),曾用名曹佩荃、曹仙孙,航城街道琴江村人,抗日民主运动健将,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早年就学于福建协和大学,先后服役于国民革命军第17军司令部、第五军团总指挥部,曾任五省联军参议、秘书长等职。1940年,出任河北省拒毒会主席,在福建、河北等地从事抗日反蒋活动,被追杀,避于上海。1943年,参加上海中共外围组织“中华协社”,并以经商名义筹集资金,为新四军运去布匹三千匹、食盐千余担,先后四次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抗战胜利后,在沪报上发表“呼吁停止内战……举行全国性政治协商会议”,同年又联合马叙伦等61人发表《关于制止内战,实现民主政治,克服危机给美国人民的公开信》。1945年冬,与马叙伦、郑振铎、柯灵等十一人发起组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被选为第一届理事。为扩大外围组织活动据点,1946年在上海设立民本大学(民进会所),任董事长,校长周建人,校董有谢仁冰、林汉达、赵朴初、冯少山等。1946年2月,由王绍鳌、黄炎培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成为领导成员。同年,中共上海市委组织三百多个团体、10万余群众参加的反内战大会,曹为主席团成员之一。

  曹鸿翥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一届、第三届中央理事,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上海市第一届至第五届人民代表。1950年起,历任民进上海专职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文革期间遭受迫害,于1972年3月1日病逝。平反后于1979年7月30日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召开追悼会,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曹维廉(1916-1984年),航城街道琴江村人。毕业于福州英华书院,精通英语和无线电,赴上海、昆明等地从事电讯工作,参加了聂耳、冼星海等组织的抗日救亡歌咏队。后投奔新四军,是新四军最早电台的创建人。曹维廉不但自己参加新四军,还引导三个弟妹一起投奔新四军。一家四兄妹同时参军,在新四军中传为佳话。著名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为此特意采访了这四兄妹,并在国外报刊发表。

  1949年上海解放,曹维廉是上海军管会成员,后历任华东工业部电器工业处处长、国家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等职。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曾高度评价他的高尚人格。曹维廉在工作中呕心沥血,雷厉风行,是机械工业部有名的“拼命三郎”,为中国机电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贯坚持产品质量第一的原则,积极推动产品国际标准化生产,呈报党中央的《电器工业发展战略规划》,由他亲自调查,并执笔撰写,这个规划实际上成为我国电器工业发展纲要。业内人士赞誉他“既是通晓机电工业技术的专家,又是一位谙熟工业经济管理,有很高领导艺术才能的领导者。”1975年以后,他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的开拓工作,以娴熟的英语经常在国际会议上作即席发言,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1982年,曹维廉调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在全新的工作面前,他又以“拼命”精神为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往,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实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他沐雨梳风,北去南来,辛苦奔波。1984年9月26日,他欣慰地看到《中英关于香港前途联合声明》顺利草签。两天后的9月28日,终因操劳过度心脏病发作,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江泽民同志特作《一剪梅》一词悼念之。1999年,《回忆曹维廉同志》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曹维廉出身书香世家。父曹士清,福州英华书院英语教师,治家甚严。弟曹维新,“皖南事变”烈士。妹曹维礼,曾任国家卫生部医药管理局局长。妹曹维真,曾任成都某大型军工企业党委书记。

  (作者 曹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