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琴江旗人奇特的婚俗

http://www.clnews.com.cn  2014-12-03 10:57:44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琴江村(旧属闽县,现属长乐航城街道)是福建省惟一的满族村,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琴江旗营严禁“满汉通婚”,实行营盘里互婚,形成奇特的婚俗。

  旗人男子15、16岁时,家长为其议婚,议论谁家姑娘聪明贤惠。女方则重德才。用旗人的话“子弟佳,白手能起家。子弟劣,万贯家财变废铁。”

  过去,琴江旗人的婚姻相对较为自由,不论男家还是女家相中对方的子女时,都要聘一个与对方交往密切的人当大媒。此后,再安排相亲。旗人相亲与本地人不一样,不那么复杂、神秘。可以请亲戚朋友代访、代看,甚至双方对看。相亲时须将男女双方的庚帖交给对方,称为“换帖”。双方各请算命先生推测“合婚”。如果有相克,就不能勉强,如果没有相冲相克,就同意这门婚事。

  订婚又叫下定。合婚无碍后,在下定前,先由男家将男子鞋样剪一副和金手镯一对,由大媒送到女方家,叫做“压鞋样”。接下来就是择吉日定婚。订婚要举行仪式,一般要在祖宗牌位前烧香,磕头报喜。接着,男家送十色盒子用杠装妥,请人抬着随大媒携带聘金(一般只有二、三十元银圆,有的另加一枚金戒指)送到女家。

  定婚这一天,男女方家里都张灯结彩,燃点红烛,送接彩礼都要燃放鞭炮,有的还办订婚酒,宴请亲朋好友。

  订婚之后,女方家就着手操办女儿嫁妆。婚期前一天,要把嫁妆摆在院内,让亲友过目。通常有箱、柜、桌、桶、床上用品以及服饰等,还有一般室内用品,如马桶、高脚盆、梳妆台、脸盆等。桶内要放红枣、花生等,以示早生贵子之意。高脚盆,又叫子孙桶(过去妇女是蹲坐在高脚盆上分娩)。陪嫁时,高脚盆里还要放五只染红的鸡蛋,寓意“五子登科”。婚期前要择吉日为“新人”做新衣。此时要请一位年长妇人持剪刀为新娘先裁一件,随后才由裁缝匠来完成其余嫁妆。

  临嫁前新娘请人用两股线绞齐鬓角和绞尽脸上的汗毛,随后将辫子改梳“二把头”,表示由处女妆改成妇女妆。

  琴江旗人的婚嫁迎娶是庄重而热闹的:先由男方择一个黄道吉日。迎娶前一日男方先送杠,十色盒子。女方“送嫁妆”,视能力而定,大致有箱、马桶、高脚盆和梳妆台等室内必需品,阔气的人家还送全套的家具。另外在杠中必须加一对鹅“叫街”。同时,男女两家事先要邀请一位族中子孙满堂“好命人”的老年妇人充当娶送亲奶。

  婚礼分三天进行。第一天男方送杠,天黑花轿进门,名为“坐高堂”。花轿放在中堂左边,用手炉一个放在轿内座位上,名曰“暖轿”,然后奏乐。新郎独自先拜天地祖先以及长辈亲人,并请亲友吃“高堂酒”。每桌八人、酒一壶、五碗五盘席。席散后,由亲戚中选一个十岁上下男孩到新郎床上睡觉,名曰“压炕”。炕上放有一对如菜盘大小的包子,包上面有双喜和鸾凤,叫“压炕包”,以及五果喜包等。这天中午女家送嫁妆到男家。

  第二天清晨,新郎、新娘在各自的家中都要“上头”。上头就是梳妆。不过新娘上头前,男方先用小轿送娶亲奶到女家,配合送亲奶为新娘梳洗化妆。继而花轿由礼生、乐队引导,还要点上火把到女家接亲。

  当时营盘里规定:娶进来的,花轿从北门进来,嫁出去的,花轿从东门出去。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门口。这时,女方家大门已关上,迎亲仪仗队就在门外敲锣、打鼓、吹唢呐热闹一阵之后,礼生在大门外唱:“吹三阵,打三阵,吹吹亲家开开门。”里面有人问:“谁呀?”门外答:“迎亲的。”里面说:“放炮仗。”门外就放起鞭炮。接着里面又问:“是谁呀?” “迎亲的。”“红包来。”礼生就从门缝塞进红包。如此重复几遍之后才打开大门迎花轿。

  花轿抬进中堂,这时,早已穿好旗袍穿上花盆底鞋戴上钿子的新娘向父母行跪拜礼,而后盖上红方巾(红盖头),并由娶送亲奶二位扶进花轿,男家选两个父母齐全的男孩扶轿杠。轿内还要放个装有五色干果的子孙袋。放下轿帘后,锣鼓喧天,花轿起动,鞭炮齐鸣,父母、亲人倚门相送。

  花轿抬出女家大门之后,还要在营盘里的主要街道转一圈,那怕是邻居,也得绕一圈。花轿经过庙前时,要用一块大红布(这是轿主配备的)把庙挡一下,让花轿顺利通过,花轿不走回头路。

  男方这边,在迎娶前早已把全家内外洗刷一新,新房里的“童子睡床、童子尿床、童子马桶撒尿”等惯例都要办好,床上还要撒桂圆、红枣、花生,寓意“早生贵子”。堂屋正中挂着大喜字轴,八仙桌上摆着龙凤烛和方米斗。方米斗里放着秤、布尺、剪刀、红蛋。花轿抬进男家时,先用镜子在轿子内外照一遍,以驱赶跟随花轿而来的妖邪。两个男孩当即将挂在轿杠两旁的百子千孙灯笼取下,由大人帮着挂在新房前阳尘板上,小孩出来铺红毡,从轿边一直铺到新房门口,由娶送亲奶掀开轿门,扶出新娘。接着是新郎射三箭。射三箭源于满族先人早期的“抢婚”。新人被抢进门后,若不从,便对着她射三箭。后来便演变成旗人的一种婚俗,新娘进门前,新郎用手对着新娘比三下,做个射箭的样子。这时家中亲人一律躲开,不敢和新娘见面,避免冲撞喜神。射三箭后,新娘由娶送亲奶扶着,两手各执一个小木花瓶,内装五谷,用红纸封住,两个瓶子用红头绳一根连结在一起,这瓶叫做“聚宝瓶”。红头绳捆着两瓶,表示结发夫妻白头到老之意。新娘到新房门前,必须“跨马鞍”。马鞍系木头做的,用红纸糊着,放在新房门槛上。当新娘跨过马鞍进房,两个小孩就高喊:“新娘跨马鞍,四季保平安!”跨马鞍也是源于早期的“抢婚”。一旦抢到心爱的女子,就驮在马上“叠马而归”。到家后再“跨马鞍而下”。寓意新娘新郎婚后安安稳稳共度百年,相沿成习。这时,新郎从桌上的红米斗中取下秤或布尺,挑起新娘头上的“红盖罗”,又插入斗内。于是,娶送亲奶又为新娘洗脸、梳妆、擦脂抹粉再进点心。点心是汤圆,表示团圆。八点左右,小舅子又送来小饭──水饺。中午送来大饭,是用杠抬来的八碗五盘大席、点心饭菜。新娘根本没动筷子,新郎也没有吃,只是要娶送亲奶吃一点就撤席。到下午四、五点,方开始吃合欢酒。酒毕,娶送亲奶左右陪伴新郎新娘出房拜堂。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高堂。然后才夫妻对拜。夫妻对拜时,各自手牵红绸带,中间有一彩结,俗称“同心结”。寄寓夫妻和谐好合的心愿。新人进洞房时,龙凤烛引路,新人脚要踩在麻袋上,边走边铺,叫作“传袋”。“传袋”就是“传代”。

  花烛夜,婚礼中的红烛都画有“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美好图案,俗称“花烛”。新郎新娘入洞房时,这对“花烛”也由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捧着平稳地进入洞房,不能熄灭。期望双烛能同时燃尽,以讨“同生共死”的吉兆。

  盖头,是女子出嫁时头上所盖的红帕。据说这是满族早期抢婚遗俗。久而久之,变为结婚的礼节。与汉人不同,旗人洞房花烛夜是不闹洞房,而且在结婚当天和以后几天是禁止外人进入洞房。

  第三天,新娘归宁。归宁又叫“请回门”。而新郎要等小舅子来催请两次方才动身去岳父家。新娘回娘家前先得向家中长辈一一禀告后,方乘小轿回去。娘家办“回门酒”,新娘和新姑爷坐在上席,晚辈拜见时要给红包。酒席之后就回夫家。第一次请回门不在娘家过夜。第二次请回门时,女儿可在娘家住上几天,须待女婿来接回夫家。

  (作者 张端彬 陈彩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