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黄世鼎《吴航诗话》之金波万顷的太平港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4-07 08:40:49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沧海桑田,明代郑和下西洋驻师的太平港究竟在什么地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古代长乐城区西边首石山下的岐后村前、泮野村尖峰山下、龙门村翁山脚一带,以及今航城街道的里仁、霞洲、厦朱等村的村址当时都是水乡泽国。今以二例说明。其一,霞洲村追本溯源,上祖是从后山祥洲村迁下来,这有力地说明霞洲村址是一片沼泽地;其二,泮野村留下的明朝厝着落在尖峰山脚一带。只有这样广阔的水域,才能容纳明代郑和下西洋庞大的船队。于是郑和奏请朝廷把当时称为“马江”地域改称为“太平港。”郑和下西洋,都在这里“累驻于斯,伺风开洋。”

  太平港有二条水道衔接闽江,一是离“金刚腿”不远的地方的“洞口嘴”,这一水道长期担负吞吐闽江水的重担;二是泮野村西向有一水道。为此,太平港与闽江潮汐相同,古谚曰:“泮野水两头涨”即指此意。由此看来,当时太平港一到涨潮时,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犹如八百里洞庭湖。

  宋·熙宁年间,知县萧竑在岐后村前建一亭,亭俯临“马江”,故称望江亭。建安(今福州)人陈传(1137—1203年),号竹溪,宋·皇祐五年进士,有文采,著有《欧冶遗事》。有一年在秋天月夜,他登临望江亭。或俯视月光下金波万顷的“太平港”(当时称为马江),或仰观亭后烟雾迷漫的首石山,不时,传来穿越首石山溪涧音响。他浮想联翩,仿佛驾着仙槎,乘着秋风,到达天上。这首《望江亭》语言优美,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想象丰富,耐人寻味,为人们津津乐道:

  [1]蔼:即霭的通假,意为云气迷漫。

  [2]无敌句:无法找出恰当句子来描述太平港景色。

  [3]不齐琴:亭后穿山而下的溪流叮当作响,像弹琴一样。连同上句“无敌句”,皆用以比喻太平港的景观。

  [4]仙槎(cuō):神舟。

  [5]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此处指到达银河究竟有多远呢?

  (作者  黄世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