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八闽第一位思想家——林慎思

http://www.clnews.com.cn  2017-05-10 14:48:49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林慎思(844-881年),字虔中,号伸蒙子。长乐崇贤乡钦平里(今长乐市潭头镇大宏村)人。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也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是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慎思自幼勤奋好学,兄弟五人筑室读书于方安里筹峰山中(筹岩),雅称“月楼精舍”;又筑新居于筹峰山下的溪上,号“坑湖草堂”(今潭头镇溪新村坑湖里)。唐咸通间,兄弟五人先后都中了进士,为福建历史上第一家兄弟五进士,时称“五子登科”、“五桂联芳”。长乐读书之风因之而盛,成就了吴航“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唐懿宗赐“兰桂同芳”匾,予以褒扬,并将崇贤乡改为“芳桂乡”。又因他中宏词科之魁,故赐其里为“大宏里”。

  宋代理学大家紫阳先生朱熹,避禁伪学寓居长乐期间,曾游筹岩,寻其遗踪,钦羡林慎思的“儒英忠义”和“续孟功业”,觉得林慎思是“德成于此地”,便题岩名为“德成岩”,改“月楼精舍”为“德成精舍”。

  咸通五年(864年),林慎思赴试不第,“归而著忽,书成”因得“伸蒙入观,通明之象”之语,便取《伸蒙子》为书名。《伸蒙子》成书于咸通六年,全书共三卷八篇四十章,约近万言。其中上卷《槐里辩》三篇十四章,叙天、地、人之事;中卷《泽国纪》三篇十章,叙君臣之事;下卷《时喻》二篇十六章,叙文武之事。全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以明治乱之道,从中可以窥见林慎思的政治观、历史观、人才观等,其思想杂采儒、道、法诸家,而又成一家之言,堪称晚唐一部重要的思想史著作,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思想遗产。又著《续孟子》二卷十四篇,以孟子久行教化,倡言仁义,以治时弊。还著有《宏词》五篇及《文集》二卷。

  咸通十年,林慎思中得进士,次年再试又中“宏词拔萃魁”而誉满京都,并得到懿宗皇帝的赏识,官自校书郎至水部郎中。居官期间,林慎思能执法严明,但政治上并不得志, 屡遭奸臣宦官排挤。当时唐统治者“奉释氏,宠乐工,耽游宴,怠政事,侈费无度”,生活极端腐朽,造成了“兵祸未已”的严重危机,林慎思对此忧心如焚,屡次上疏进谏皇帝,以求力挽狂澜。但忠言逆耳,皇帝反而恼羞成怒,把林慎思贬为长安万年县令。尽管如此,林慎思仍“举案如法”。当时,各地官吏多敲诈百姓,严刑峻法,惟万年县吏治清明,百姓皆感其恩惠。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破潼关,长驱直入长安,唐僖宗在田令孜怂恿下,弃百官于不顾,仓皇逃往巴蜀,就万年县县令林慎思率官兵奋起迎战,最后“力尽被擒”。当时黄巢宣布四品以下官吏可以留用,也曾劝林慎思与起义军合作,但他拒不应允,骂巢而死,终年36岁。唐天子旌其闾曰:“儒英忠义”,后人立祠于筹峰山德成岩读书处、渡桥大墓山陵墓侧及福州城内乌石山。旧时候的长乐县衙两侧建有乡贤祠与忠义祠,以纪念长乐历代先贤与忠烈,而两祠所祀的第一位神主都是唐林慎思。

  曾经与林慎思一起谏君劝政的莆田人余镐,这时已隐居家乡莆田黄石,当闻知林慎思为国捐躯时,写下催人泪下的《哀林虔中》:

  接翅十年同抗疏,投荒万里独登楼。

  常山忍为孤城死,睢水空存百战谋。

  菡草漫从灰里觅,嘤声长向梦中求。

  欲知后死今何事?已在莆中买钓舟。

  (康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