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寒岩晚钟

http://www.clnews.com.cn  2014-01-27 14:43:15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寒岩晚钟”从前被标为吴航十二景之一,在长乐城关西关村附近,民国版《长乐县志》有如下一段记载:

  邑郊西里许,有古刹,昔人锓“寒岩”二字于石,因名。即天王寺也。左引六平,右控金鸡。虽近郛郭,而无喧嚣声。首石峙其北,马江临其南,当风日清美,云光帆影,合沓争奇,咸效伎献媚于几席之下,其清机静致不可具状;若夫夕阳西下,万籁归虚,樵唱已停,渔歌未引,梵钟一扣,清音四闻,隐隐与款坎鞺韆之声相酬答,直令人清俗虑而涤烦襟,又不仅姑苏城外夜半寒山,徒供过客之挥毫已也。

  读着这段文字,用今天的地理位置设想着“寒岩”所在,必然如一头雾水。其实,城关一带,从前就是有一条河流绕在塔坪山周围,叫做太平港,也叫马江,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驻舟于此。这就是上文所说的“马江”了,所以也有了“渔歌”等之说了。

  联系这段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一寺一景浮于眼前:古老辉煌的天王寺座落在首石山南面的脚下,寺前横着著名的马江,江上渔船客船络绎不绝。江的对面就是三峰塔,石塔巍然屹立在塔坪山上,与天王寺遥遥相对,相映成辉。吴航名山六平山则在天王寺的东侧,与首石山蜿蜒相连。每当天王寺夜钟响起,在寺前船上让人浮想连翩……

  随着岁月沧桑轮回,从前的马江已是楼房林立,只有河下街边的一条窄窄的内河,隐约就是当年马江的痕迹了。根据这些记载和想象,我们要找天王寺就不难了。在河下街八角亭旁,我们坐上人力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天王寺门口。大门正中是“天王寺”三个大字,两边是我省长乐籍书法名家郑述信所书的楹联“灵境不终湮唐刹重辉乐寿,精蓝欣鼎焕晚钟复盛寒岩。”这二十二个金字在黑底的衬托下熠熠生辉。

  步入寺内,第一座是天王殿,一看就知是新修的,但更觉金碧辉煌,殿周边树木郁郁葱葱,香气随着微风袅袅沁入心脾,让人觉得如入仙邦圣界。殿墙上记有寺庙的创建兴衰历史。其实,这天王寺已有千年历史,始建于唐代中叶,唐大中十一年,福建观察使杨发在寺旁的岩石上刻下“寒岩”二字,使这寺又被人称为寒岩寺。宋宰相李纲罢相后曾在这寺中隐居,当时寺后的山岗种植着遍野的荔枝,李纲尝了这里的荔枝后,还作了《荔枝后赋》,并在寺外的山岩上题刻“荔支冈”三字。许多名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佳作。几经兴废,几经盛衰,如今的天王寺已是改革开放后本地人民富裕起来捐资重修的,气势与当时相比,更加雄伟壮观。

  放生池中,红鲤在水中浅浅地游,众多的乌龟痴痴地爬在假山上领略着阳光的恩惠。阵阵诵经的声音从后殿传出。第二座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右边有一座小小亭阁。阁楼下题刻“万寿亭”三个字,“一杆金钟遍法界,醒悟沉蒙返归真”对联分立亭阁两旁。阁内挂着一座青铜大钟,大钟上铸有“佛历二千五百四十四年四月八日吉旦”字样。或许,这就是铸造这铜钟的时间了,算来这钟也是这几年新铸的吧。铜钟旁边横悬一根大柱,轻轻推动横柱,铜钟就发出沉沉的声鸣,且经久不息,直至渐渐消失于远方。我想象着寺前停泊的许多船只,在静静的夜晚,渔人客人都倾耳聆听着寺中传来的钟声,心中慢慢地清数着茫茫的更次,难怪古人把这钟声比做寒山寺钟声,而有“姑苏城外夜半寒山”之说。

  第三座建筑是禅堂,大门上是赵朴初书的:“寒岩重辉”四个大字,二楼的正中则是启功所书的“佛光久住”四字,刚才诵经的声音就是这里传出的。穿出后门,从乐寿亭侧门步出寺外,只见寺墙外不足2米处就是一座大悬岩,岩壁上大书“寒岩”二字,每字1.2米见方肥腴的楷体字笔法苍劲有力。左边又有“乐寿台”三字,每字约有七八十厘米见方,系繁体楷书,三个字笔划繁多,但清晰有致。再左边又有“凌仙翁升林泉”六个字,落款是董泉,据寺内文字记载是宋朝县令董渊所书。

  看完这三处石刻,我抬头向北望去,一座山峰兀立眼前,这不就是首石山吗?山顶上的状元帽巨岩清晰逼真。这时,几片白云从山峰上飘拂而过,我忽然想起“首石凝云”四个字,这就是吴航十二景的首景吧!

  步出天王寺,夕阳还在山边,夕辉笼罩着整座庙宇,使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发出迷人的光芒。路边,几个男女持着几捆香擦肩而过,我想,中华大地处处蕴藏着不灭的传统文化,这投资巨大的寺庙文化也是民族发展中前进的动力吗?

  寒岩晚钟又一阵敲响,敲响在我的心中,敲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脚步中。

  (作者 林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