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和李鸿章观《投名状》

作者 黄立明

http://www.clnews.com.cn  2018-02-14 15:04:12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由于上一次的成功经验,所以依旧是午夜时分,依旧在1号放映厅,我们准备用同样的方法邀请一位老人观看一部老电影。这位老人曾置身于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风口浪尖,他就是李鸿章。而那部老电影是十年前上映的口碑与票房俱佳的《投名状》。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非要请他看《投名状》,而不看别的?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发现《投名状》这部电影里的许多情节与历史上李鸿章的经历极其相似,以致于在很大程度上可将该影片视为李鸿章前半生的一段传奇。虽然《投名状》这部电影已经存在十年之久,但在本文之前还没出现过有这种联想的文章。我们请李鸿章来,就是希望了解他本人对《投名状》的观感。

  仪式照旧,振哥焚香祷告,我诵读屈原的《招魂》。

  “魂兮归来!……”

  随即门口出现两个人,稍微靠前的是一位身穿长衫马褂的前清老绅士,他又高又瘦,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在他身侧后半步跟着一个拎箱的仆人。我们立刻上前迎接,延请中堂大人入内就座。

  当他看见为他准备的座位是一张沙发,而不是太师椅之类的一瞬间,他眼角的皱纹微微舒展,如秋风掠过平湖引起的漾动。

  他落座以后,电影也开始播放。那侍立于旁侧的仆人打开拎在手里的皮箱,从中取出一个高脚杯和一瓶葡萄酒,往杯子里倒上些许葡萄酒,又取出一个小木匣子,打开它,里面正平躺着一排雪茄。它们的主人随手拿出一支,夹在指间。仆人划一根火柴帮他把雪茄点燃。他静静地看电影,每当他沉浸于电影情节中时,他总会忘记继续吸手中的雪茄。当他吸完两支雪茄后,酒也醒得差不多了。他开始就着电影配红酒。这位办洋务的李中堂仿佛在通过雪茄、葡萄酒完成他的仪式感。

  看完电影之后,老人家感叹起来:“已经一百多年了……没想到又被人提起!”

  我说:“那您不妨谈谈这部电影《投名状》,晚辈洗耳恭听。”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振哥突然吟咏李鸿章年轻时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此时却成了释放老灵魂的密钥。于是,李鸿章的聊兴来了。

  李鸿章先谈了他对《投名状》的观感:“那个叫庞青云的原型就是我吧。我最初带兵打仗也曾经吃过败战。不过,后来我组建淮军,率领六千淮军保卫上海,并且以少胜多,东山再起。电影中‘舒城之战’与我保卫上海之战都是背水一战,都有‘赌一把’的意思,也是发迹之战。至于‘苏州杀降’是一个字不差的史实,只不过细节处略有不同。其一,所杀降军人数不同,电影里是四千,而事实上我那一次杀了三万多降军。我的老师曾国藩称我此举‘眼眀手辣’。要知道他可被太平军骂作‘曾剃头’呐。其二,苏州的守将是太平天国的慕王谭绍光,此人忠勇,绝不肯降,可惜他手下八个将领贪生怕死,将他谋杀,献城予我。我旋即诛杀了那八个叛徒。电影里的苏州守将黄文金的天真举动倒挺像石达开的。

  电影里‘苏州杀降’之后的情节就与我无关了,我的一些事在电影里也只是浮光掠影的呈现。再往下看就是马新贻的事了。我看这部电影里似乎还融入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某些元素。

  你们大多数人只知道我的后半生,尤其是我创办北洋水师之后的经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上都有我的亲笔签名……我的一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身后却落得千古骂名!”

  我劝解说:“您是什么样的人,后人不会误解的。”我拿出一本书,接着说:“这本书是梁启超所著的《李鸿章传》。其中有一段文字是关于同样被世人誉为‘东方俾斯麦’的您和您的老对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比较。我想您有兴趣听一下。”他微笑着抬了抬手,作出“请”的动作。

  我翻开那本书,念道:“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以成败而论,自是伊藤胜于李鸿章。然以个人而论,李鸿章优于伊藤博文甚也。……假如二人易地以处。伊藤不才,然何其幸哉,能驻足日本之地,此乃立宪国之地,且举国人才辈出;李鸿章大才,然何其不幸,为政于中国之地,其乃绝对专制之地,故而有才而化无才,且举国人才一遇专制俱为奴才。”

  李鸿章听罢,一声叹息,缓缓起身离去。

  我对振哥说:“我本以为书中的内容对他是一种宽慰,却没想到反而令他更加忧愁!”

  振哥说:“你搬出名人名言,无非证明了李鸿章大才,而伊藤博文不才。然而最终以有才败于无才,岂不是死不瞑目?······你刚才如果对他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无论如何爬满了虱子,看开就好,他或许不会那么郁闷。”振哥又开玩笑。

  最后,我只能对他离去的方向说声:“安心上路!”

  回过头,我想抽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