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梅壶“舅”缘

作者 黄榕英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1-16 15:34:54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不久前,往梅花将军山采风,看到一座宏伟的建筑,标有“梅壶友谊楼”,并且看到一幅石柱上的联,写到:昔日同卫疆抗倭御寇舅哨传万代,今朝共耕海立坊建楼友谊颂千秋。根据字面意思,觉得含义深沉,听大家介绍,这里有许许多多关于梅花与连江壶江村的故事,他们几百年友好相传,传为佳话。为了深入了解梅壶人民世代友好的事迹,我们随梅花林位宫的主事者,前往连江县壶江村进行了一天时间的采风,满载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搭乘木船,徐徐离开迷蒙而又沧桑的孤岛。

  船缓缓地向对岸驶去,偶尔回眸,却见壶江岸边村长和书记迎着微寒的江风,目送着我们。那双双炙热的目光把那满满的期盼拉长拉宽……不禁遐思,梅花人民给予了壶江人怎样的情谊,才能让这份没有血缘关系的感情不因时间的磨砺而褪色!

  座谈会上,壶江的乡亲从干部到村民,他们用那淳朴的乡音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着:希望壶江与梅花的舅情缘,能代代相续,并期盼着这情谊能在时光的酝酿中越来越香醇。这是质朴的壶江人的心声,也是两地人民共同的心愿。其中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翁,他动情地为我们讲诉着两地人民的舅情从建立到发展的历史。壶梅友谊的发展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特别是在抗倭阶段,抗日战争阶段和解放战争这几个历史阶段。

  明嘉靖三十四年至四十三年间,梅壶军民共同抗倭保疆,歼倭寇于梅花洋。清康熙四年,梅花与壶江渔民共辟马祖岛渔场,梅泽福沃,壶驻山陇(垅),渔汛丰收季节,两乡祭神联庆之夜,突遇贼寇来犯,遂急速布防,情急之下便以“依舅”为哨语联络,数百艘渔船联合攻敌,打退海盗,此后,两地村民互称“依舅”相传成习,传为佳话。那豪迈的音调,把我们带到了腥风血雨的年代,那颤抖的话音更激起我们心中阵阵涟漪。

  民国三十年,福州沦陷,日本军舰封锁闽江口,壶江岛被困,粮食、蔬菜等生活物品严重缺乏,村民濒临绝境,梅花乡民筹购粮食等物品,伺机装船,躲过日军的炮火,冒着生命危险运粮拯救壶江舅村民。这血脉相连的情谊,怎不令人震撼?老人讲着讲着激动得有些哽咽了,周围的乡亲也不禁纷纷点头称是。解放后,壶江、霞浦、梅花这几个地方被国民党占领。梅花无渔业生产基地,被逼到霞浦,壶江也被逼到这里。以海为田的渔民,失去了田,没有生产基地,但是在这样艰难的处境里,两地人民反而走得更近了,联系得更为密切了,不管大小事情都能得到对方支持,同心协力,那是流血牺牲的互助,那是生死情义的延续。即使在和平年代,他们的情谊仍在不断地加深加厚,共同演绎这几百年代代传递的舅情。如今梅花将军山上的“梅壶友谊楼”与壶江岛上的“壶梅友谊楼”不就是最好的见证?梅花与壶江人民患难与共,并肩作战,唇齿与共的情谊令人震撼,他们的舅缘情已融化在彼此的血液中。

  望着波涛起伏的江水,不禁想起这么一个传说。壶江岛原名叫海曲里,岛的东方有个立庄樟林七里与之相连。元朝天历二年八月(1329年),立庄突然下沉,而海曲里反而上浮。至今仍流传着天历帝夜间执笔审览地图之时,不意龙体困倦,却把朱笔点落在立庄上,此时天空雷声轰动,把天历帝惊醒而即把朱笔挑起。这一挑正好在海曲里位置上,就这样一点一勾,却沉下了立庄,上浮了海曲里。民间也从此流传沉立庄,浮浮江之说。海曲里也易名浮江岛,浮江岛两山对峙,远观如壶状,又且浮与壶为谐音,后来人们也渐渐地读成壶江岛了。这是巧合?还是冥冥中注定了这段情缘?立桩礁,虽已不见踪迹,但壶江却近在眼前:一个恬静而贴近自然的山村,不闻鸡犬声,只偶尔闻见树丛中的鸟鸣,清脆而悦耳。村中绿树成荫,鲜花点点,朴素无华,令人心生眷恋。漫步江边,听涛声阵阵,看白浪翻滚,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面对隔江的梅花,默默祈祷:祝愿梅壶友谊万古长青,两地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