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梅江潮鸣 壶江回声

作者 无 言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2-13 08:45:10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午夜时分,照例浏览微信,我看到“长乐文学”微信群中,一则关于报名参加连江县壶江村采风的通知。“壶江”二字令我遐想冥思,自然也就激发我报名参加采风的兴致,因为“壶江”二字让我想到“黄河奇观”——壶口瀑布。

  那天上午八点许,天空阴沉,雾霾弥漫。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分乘几辆轿车,沿着闽江南岸东行,在琅岐大桥南桥头,与负责带路陪同的长乐区梅花镇林位宫理事会的老张等人会合。我们穿过琅岐大桥和琅岐岛便到达海边一个小码头,老张介绍说对岸两三百米远就是连江县壶江村。

  哦!出乎我们意料。连江县壶江村是在一个小岛上,而且与琅岐岛近在咫尺。放眼而望,壶江岛上的现代房子清晰可见,其中有一幢高楼大夏特别显眼,给人以直冲云霄的感觉;岸边停靠着一溜大小不一的渔船,给人以鲜明强烈的渔村印象。

  通过交谈,我知道了连江县壶江村采风之行的大概缘由。长乐区梅花镇林位宫理事会和梅花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了庆贺抗倭民族英雄林位将军诞辰490周年,拟编撰《梅江轶话》,特邀请长乐区作家协会主席组织采风活动。连江县壶江村因为与长乐区梅花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也就被列为《梅江轶话》采风行程之一。

  梅花镇又称梅江,给我的初浅印象:古镇悠久、鱼业发达、虾油美味、人到其地界就立即闻到十分浓烈的腥味……特别是“九户十一姓”令人称奇,人口不到两万,竟有一百多个姓氏,简直是姓氏联合国。

  大海云帆培养了梅花人豁达刚毅的秉性,梅江风水哺育了梅花人崇尚文化的品质,乡贤雅士对古镇文化膜拜崇敬,先后出版了《梅江风情》和《梅花》(长乐乡土文化丛书)等。前几天,我有幸阅览刚出版的《文化梅花》创刊号,新创歌曲《相约梅花》娓娓动听,探访千年古镇的念头又一次涌上脑际……

  渡船靠岸,我的思绪被拉了回来。老张和等候迎接的连江县壶江村书记(女)、村主任等村干部,互称“依舅依妗”,其亲热状令我十分纳闷,他们是亲戚?

  登上码头,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传统文化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壶江”牌坊,以及左右对称的两个亭子,左边六角亭叫“怀乡亭”,右边四角亭叫“碑亭”,接着便是“壶江妈祖广场”……

  连江县壶江村书记、村主任等村干部十分热情,我们吃着热气腾腾的连江特产“鱼丸”和太平蛋,心里暖哄哄的,没有了寒冬腊月的感觉。

  在壶江妈祖文化中心座谈,书记、村主任等村干部以及几位老者特别是那个八十多岁老人的侃侃而谈,让壶江村和梅花镇的渊源云烟动人心魄地浮现翩翩……

  梅花镇与壶江村分别处于闽江入海口的南北岸。梅花镇依山傍水,古代因为山上多种植梅花得名,而壶江岛则四面环海,面积近一平方公里,形状似壶故名

  梅花、壶江两地村民互称“依舅”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因为一起赶海而结下了不是亲戚胜似亲戚的独特亲情关系。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梅花、壶江两地村民同在马祖渔场捕捞作业,渔汛丰收祭神联庆,夜间突遭倭寇袭扰,梅花、壶江两地村民便以“依舅”作为联络暗语,同仇敌忾击退倭寇,从此梅花、壶江两地村民结下手足情谊,互称“依舅”成为根植于骨子里的意念,让人感受到非同寻常的兄弟般的“天下第一情”。原来此称呼“依舅”不是我们平时外甥叫依舅的彼称呼,而是流传几百年的“双关语”,即一是尊称二是暗语。

  历史在延伸,星斗在转动。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让梅花、壶江两地村民亲如一家。1997年仲夏,梅花集资在壶江壶椿公园兴建的“壶梅友谊牌坊”顺利落成。2002年正月,壶江聚资百万元在梅花将军山公园兴建的“梅壶友谊楼”也顺利落成。在“梅壶友谊楼”落成庆典那一天,五十多辆客车载着壶江千余村民“走亲戚”,可谓盛况空前。梅花人家家户户敞开大门喜迎宾客,以最高的礼仪招待“壶江依舅”。梅花、壶江两地村民3000多人欢聚一堂,品尝沧桑岁月的美酒佳肴,举行声势浩大的“接亲”踩街活动,传承延续几百年的舅缘文化,赞颂先贤同抗倭寇共耕海疆的民族气节,讴歌祖祖辈辈赶海人的乡愁情怀,让舅缘世泽永远闪耀生生不息的光芒。

  脍炙人口的舅缘故事世代传说,独特互称的亲情呼号响彻神州,唇齿相依的手足情谊源远流长,屹立海边的“壶梅友谊牌坊”和矗立山顶的“梅壶友谊楼”,无不彰显梅花、壶江两地村民情同手足的友谊,与山海同在,与日月同辉。

  聆听舅缘世泽的动人故事,感受大海胸襟的“梅壶精神”;走进“壶江民俗馆”,感知赶海人的乡土风情;凝视“古碑亭”,驻足“先贤堂”,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拾阶登上观日台,眺望闽江大海,竟然想到唐朝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的情感在跌宕起伏,时而联想,时而穿越……

  壶江岛所谓的街,仅百来米长,但很热闹,因为有市场有店铺。一米多宽的古巷纵横交错,清代的木结构房子和现代的砖混结构房子交相辉映,吟唱着时代变迁之歌……行走古巷,我看到“盐仓衕一弄1号”的房子门牌,自然回想起刚才一位老者讲的“海盐与城墙”的轶事——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来犯,壶江村民齐心协力,抓了倭寇几十人,送到福建巡抚衙门,获得三百两白金的奖励。村民利用这三百两白金在北面建造了大约1500米至2000米城墙,以抵御倭寇进犯。1629年前后,壶江发生了海盐紧缺致多人死亡的群体事件。村民以为是城墙惹的祸,决意要拆城墙。恰巧又来了一个风水先生,也认为是城墙破坏了风水,就这样城墙被拆了,其实海盐紧缺是被不法之人操纵所致。如今壶江的古城墙仅剩下不显眼的一点遗迹,而梅花当年林位将军发动百姓一起修筑的相类似的城墙,至今还保存完好,也因此成为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

  漫步壶江岛,满目是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的景色,不少墙壁涂抹一新,五颜六色的彩绘在话说着“中国梦壶江梦”……说笑间,我们来到了海边一个奇异洞穴——龙宫岩洞。据介绍此洞冬暖夏凉,夏日无蚊,地不潮湿,坐洞听潮,如雷轰鸣。相传明朝首辅叶向高、工部侍郎兼理盐政董应举、四川道监察御史林汝翥少年时,曾经结伴在龙宫岩洞中,苦读诗书,求取功名。龙宫岩洞内,一块硕大的岩石断面上,四个通红大字“潮鸣空谷”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引人注目。照相留影自不必说,我观赏许久,摩岩上的一行小字道出了题刻的作者,原来是明朝的林汝翥功成名就重游龙宫岩洞时,见到洞内还留有当年的石桌、石椅等旧物,听到洞外传来的海潮声,随即挥毫题写,后人刻石纪念。

  壶江岛钟灵毓秀,鸿儒豪杰彪炳史册。我的思绪随着大海的浪涛声回到“先贤堂”,穿越历史时空,仿佛看到那些先贤曾经在壶江岛留下的壮举:明朝郑和下西洋,曾经率领舟师在壶江岛祭拜海神,祈报妈祖,伺风扬帆开洋;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前,曾经在壶江岛操练水师;清朝林则徐曾经在壶江岛屯兵驻防,建造炮台;等等。

  站在海边,寒风吹拂,望着浪潮一波高过一波地涌向岸边,我凝神体验“潮鸣空谷”的意境,静心倾听壶江回声。那远古渔歌还在欢声传唱,那海丝之路还在云帆高挂,那海上怒潮还在汹涌咆哮,那亲切呼号还在深情叫唤……真可谓:梅江潮鸣声声,壶江回声殷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