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古桥榕荫话今昔

作者 郑师恩

http://www.clnews.com.cn  2019-02-19 15:28:28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长乐之东门,六平山麓,有一座横跨在汾阳溪上的千年古桥,它始建于唐上元元年(760),原名永泰桥,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单孔桥;明弘治年间被山洪冲毁,署县事姚祯重造,改名丰泰桥;又因桥的前方有座观音堂,以故乡人又称之为观音桥,嘉靖年间复圮。隆庆三年(1569)洪水肆虐,木桥再次冲毁,据《太平桥记》记载:其“为邑人往来要津,而芝山、六平小有洞天诸流,俱会其下。昔年淫霖暴涨,冲激崩裂,居民架以浮木,苟为济渡,木又就圮,行者病涉”,给当地居民和过往行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隆庆四年,知县蒋以忠到任伊始便带头捐资,易木以石,遂改名为太平桥,以示人和时宁之意。其桥面全部用九块长约6米,宽40-50公分、厚30公分的大石头平铺而成,南北皆有石板护栏,桥栏柱四角各雕有小石狮,桥上建有三楹亭(俗称观音亭),桥东北碑刻“太平桥”,上款“皇明隆庆四年庚午春月吉日”,下款“赐进士知县事苏州蒋以忠立”;背刻《太平桥碑阴记》,记述太平桥的历史沿革及重建经过,文字清晰可读。是岁,果然出现“海波不警,田畴再登,米斗四钱”的太平盛世的景象,长乐百姓感念其德,有口皆碑,从此太平桥太平无事相当一段时期。

  桥头碑刻“太平桥”三个大字端庄雄伟,苍劲有力,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凝视和历代许多书法爱好者前来观赏临摹,其中就有孙中山女婿、时任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兼长乐县长王伯秋,他曾拓“太平”二字几十张,赠与手下官员和湖南老家的亲朋好友。

  清雍正年间重修,桥亭依然屹立。乾隆甲寅年(1794)“中秋后九日夜,飓风狂雨煽发,东西两岸崩坏,不利行人......”,桥面严重受损,还冲毁了桥上的亭子,嘉庆三年在桥头所立的《重修太平桥碑记》中详实记载了太平桥再次重修的历史,足见此桥所发挥的重要交通枢纽作用和历代官员对它的重视程度。

  的确如此,当年的太平桥不愧是交通要道。据史料记载,汾阳溪两岸有路,北往水关门(北城墙)直达六平山;南通普照桥,连接南城墙。东有古驿道,直至下长乐;西邻下橹桥,可到县衙门。太平桥真可谓是沟通汾溪两岸的重要桥梁,也是城关通往下长乐南北乡片的必经之道。太平桥每天都迎来送往着无数行人,留下了许多亘古不灭深深的足迹:有负笈求学在东溪精舍苦读的学子,如马铎、李骐和陈全等十位泮生;有寄情山水、对月弦歌的士大夫,如朱熹、郑世威、陈省父子、陈合、陈俞、陈容和郑纯礼等;有以山为家、品茗吟诗的骚人墨客,如状元徐铎(莆田人)和“闽中十才子”的高棅、王恭、周伭等;有为民祈福、一世清廉的历代长乐知县蒋以忠、万编、夏允彝、徐承禧和王伯秋等;还有传说中归隐山林,建灶炼丹的董奉;更有许许多多挑担叫卖的货郎、一路荷锄的农夫、砍柴晚归的樵子、天真顽皮的牧童、进城赶市的渔民和舂米下船的肩客以及在桥头休憩谈笑的乡民,当年的太平桥真可谓是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处。曾几何时,乡人在汾溪两岸遍植榕树和樟树,如今桥头依然孤独屹立的那棵苍老蓊郁、长须飘拂的古榕树,一百多年来一直以绿荫遮蔽着桥面和行人,日夜呵护着一代又一代当地的子民,而当年香港作家黄河浪笔下的另一颗生长在桥北的古榕树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幸倾颓,令人叹息。

  桥上行人匆匆,商人如织,桥下也别有一番热闹的景象。且不说那长流不息、清澈见底的溪水,穿梭在彩色的鹅卵石间的游鱼,水面追逐嬉戏的群鸭,单是挥槌捣衣的村姑、浣女和挑桶汲水的小伙,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每逢汾阳王重庆之日(闰四月廿六),乡人浚溪筑堤蓄水,撑三五只彩舟(每只小舟可坐三四人),沿溪一路来回吹拉弹唱,桥上自是人山人海、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三日方息,好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悠悠岁月,斗转星移,四百多年来,太平桥的桥面石板和两旁的石栏已被磨得愈发光滑,略显苍老古朴和厚重。它目睹了汾溪的日夜奔流之不息,见证了吴航大地的变迁,虽遭无数次洪水的冲击,却屹立于今天。桥上的亭子自乾隆年间倒塌以后就再也没有重建,仅在桥面残存一些亭柱被毁之后印迹(凹槽),令人不免感慨。咸丰四年五月初上,太平桥栏被溪洪冲折,所幸被乡民找回。1941年长乐沦陷,日军进驻太平桥期间,在桥头开枪打伤一名卖鲜鱼小贩,多亏在此炸油条依姆将其救活,太平桥上从此不再太平,石板上的斑斑血迹就是日寇所犯暴行的见证。建国以后,太平桥依然是热闹的自由市场,清晨的叫卖声不绝于耳。1966年文革“破四旧”时,“太平桥”曾一度遭到劫难,桥面和石碑等文物受损,桥头旁的字纸亭也被毁。最近的记忆当属1997年9月7日当地暴发的山洪和2005年10初的龙王台风,太平桥又两次被淹,石板护栏也再次被大水冲垮,受损严重。前些年,乡人筹资在桥下方兴建一座两层太平亭,又将原观音寺里的古石槽和古石柱珠移于此地供游人参观,同时恢复桥头字纸亭遗址部分旧貌,太平桥又重现当年的模样。

  今古桥犹在,榕树还存,它俩就像一对饱经风霜的老夫妻,如影随形,仿佛向今人倾诉着曾经的故事,古桥榕荫也成为游人登临六平的第一道盛景。加上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相信不久的将来,长乐版的“三坊七巷”必将惊艳世人的目光,太平桥定会重新焕发光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