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春来桃园

陈鹂

http://www.clnews.com.cn  2019-04-05 18:47:21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那年暮春三月,为探寻万株桃花竞艳的繁华场面,一群驴友驱车三个小时前往福安穆阳桃花园。早就听说穆阳桃花名气大、花蕾多、花色艳、花期长,期待的心真有点按捺不住。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远远看见窗外山上的人家,稀稀疏疏的,点缀在山野间。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这粉墙黛瓦,在薄雾氤氲里若隐若现,打破了山野的单调和宁静。漫长车程让最初的新鲜被后来的昏昏欲睡所取代,直到窗外流过一条长长的红河,同行的人才陆续惊醒,纷纷扒着车窗向外贪婪地看——微雨中,薄雾里,一山的桃花优雅而静默,好像一条粉红带子遗落在青绿山谷,如同一条粉红长河蜿蜒在葱翠田野,它们手拉手肩并肩,在暮春的雨帘中一起伸向远方。

  下了车,人们像被惊飞的鸟儿一个个扑进桃花林。在低矮的桃树间穿梭,脚底踩着软绵绵的青草和泥土,头顶摸到一簇簇桃花。顺手攀来一枝,细细察看,一枝里桃花已绽两三朵,余下全是花蕾。古人形容女子美丽,爱说灿若桃花。我看这已经绽开的花朵,没心没肺地冲着你乐,可不正像灿烂的笑脸么。花蕊呈现更浅更浅的嫩红,庚说,妈妈,那是桃花的酒涡。我摸摸他的小脑袋,桃花仙子原来是酒仙一枚呀。小桃花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正是这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的红,织成春天里跳动的美景。凑近仔细地闻,有极其微弱一抹清香摄入心肺,这香气清新里带着一缕甜蜜,沁人心脾。花蕾有的含苞待放,好像在试探这个世界对它的欢迎程度,有的则紧闭心门,对春的呼唤完全充耳不闻。渐渐雾散云开,太阳慢慢钻出云层,过不多久,太阳开始施展淫威,桃园湿气顿时被驱赶精光,桃花们在阳光下蒸云煮雾,愤然怒放,它们尽情舒展身姿,或慢条斯理或奋不顾身地撕扯脸上的面纱,让自己风情万种的小脸暴露无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园里一片艳光四射。桃花们交头接耳叽叽喳喳,用只有它们能听懂的语言互相报告着春的讯息。跟着好动的孩子爬上高岗,极目四望,眼前一番景象,令人叹为观止,一大片连绵不绝的红色在阳光下神采飞扬,像集体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桃花年年开,开得率真,开得优雅,开得义无返顾。这让我想起唐人崔护,想起他当日邂逅的那一树桃花,必定非同寻常。那是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日子,诗人偶然走到一户花木扶疏的人家门外,驻足欣赏桃花,这时,一位乡间女子推门走出,女子面若桃花,光彩照人。二人对视片刻,脉脉含情、未通言语,只有桃花在枝头兀自绯红。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山郊野外艳若桃花的女子与枝头妖艳绽放的桃花互相呼应,就有了更加生动更加丰富的美。这美让诗人怦然心动。来年诗人故地重游,等候良久,门却始终安静地锁着,不复再有“吱嘎”一声,红颜不再,惊喜不再。诗人终与佳人失之交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门前那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含笑,诗人心中却只剩了无限的怅惘。桃花总是开了又谢,不知人世沧海桑田,只是,是否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有意去追求时,却永远是不可复得?

  桃花的灿烂,是蓄势而发。它不像月季月月盛开,也不像玫瑰百合可以在花房中常开不败,更多的时候,它是内敛、静默的。在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春日里,它静静休憩,养精蓄锐,为了有朝一日迸发惊人的热烈和繁华。错过了花期,就将成为一棵不开花的树。因为没有退路,所以必须全力以赴。所以尽管花期短暂,但它绽放的生命是明艳的,悲壮的。于是我总会想起高岗上,庚若有所思地说,这么多桃花该长出多少桃子啊。那一刻,望着他,我怦然心动——不足六周岁的孩子,你已知一季繁华孕育的是一季希望。而你不知,在惊艳的繁华背后,其实遍布着奋斗的血泪。

  儿童时代住在乡下,屋后是一大片山坡,春天来时满山苍翠,三月时节山上几株桃花也是这样喷出如雾如霞的桃花,傍晚时分霞光满天,放学归来,小伙伴们常在桃树下玩耍,仰头数桃花朵朵,枕着青草躺在草地仰望晚霞归鸟,或者在树下掏洞烤地瓜,弄得桃林狼烟四起。直到暮色四合炊烟飘远妈妈们的呼唤此起彼伏,才三三两两起身回家。桃花由绚烂到凋谢,桃子由青涩而丰腴,桃园始终是心仪的聚会场所。那是永远掩埋在桃树下的灿烂回忆。到今天我还时常梦见桃花如雨纷纷扬扬,下湿了我成人灰白的天空。我伤感而清醒地知道,回不去的,除了岁月,还有赏花的心情。

  少时家境贫寒,不能常常吃到零食,但是每年的五六月份,傍晚时分母亲下班回来,时常会买来一锅桃子,洗净,用盐腌上一会,然后招呼我们兄妹几个来吃。夕阳在山,晚霞涂亮了天空,母亲瘦小的身躯披上一身霞光。桃子咬下去脆生生的,嘎嘣嘎嘣响,汁水充足而甜蜜,好吃得令人欲罢不能,母亲用一句乡间俗语“桃子李子吃死孩子”来告诫我们不可一次过量食用桃子。也许是因为每次品尝总是适可而止,所以记忆中母亲的桃子总是最为香甜,也因此母亲的形象在我心里永远是温暖芬芳,熠熠生辉。

  (作者 长乐区海峡路小学 陈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