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守护无价宝 画好山水画

http://www.clnews.com.cn  2022-04-18 10:00:06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多山多水多绿的美丽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三明地处闽江上游,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1996年5月至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先后11次到三明市指导调研工作,多次殷切嘱咐干部群众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最美人间四月天。25年前的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调研时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每一朵花开,都有一种结果;每一粒种子,都在酝酿未来。25年来,三明的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从过去“每年要吸半块砖”的高污染城市,变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绿色发展新路。

  暮春时节,三明大地青山巍巍、绿水潺潺,宛若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成为三明人民为之骄傲的无价宝。

  理念落地生根 山水更加美丽

  依山傍水的常口村,就像一座大公园。如今,它又多了一张响亮的名片——“中国碳票第一村”。

  “空气卖到钱了!”去年5月18日,常口村领到了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首张林业碳票,价值在14万元左右。无形的“空气”变成真金白银,常口村的村民们纷纷感慨道——青山绿水的确就是无价之宝。

  从留住一片林子,到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再到空气可以卖钱……25年来,身边的变化,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这一理念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

  1997年的常口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盏会亮的路灯,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大家不明白,眼前的这片山水,为啥是“无价之宝”?

  1999年,一家木筷厂看中了老村部对岸的林子,开价20万元。不少村民认为这是一笔巨款,这么多钱能不要吗?也有人说不能卖,卖了就把子孙后代的饭碗砸了。

  村里开会,议了许久,最后还是咬牙拒绝。“对岸的临崖山都是石头,上面的林子如果砍掉,就再也长不出来,也种不上去。”回忆当时情景,时任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记忆犹新,“村两委讨论时,‘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嘱托,让村里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常口村把“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融入村规民约刻在石碑上,立在村口,先后3次修订生态发展总体规划,做足做活“山、水、林、田”文章。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常口收获满满。如今,流经常口村的金溪水质常年可达Ⅰ类,常口村森林覆盖率达92%。

  “村民们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享上了‘生态福’。”常口村党支部书记邓万富深有感触地说。去年,常口村有八成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收入14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

  守护“无价之宝”不仅是常口人的执着,更成为三明人民融入血脉的责任与担当。

  1997年以来,大金湖所在的泰宁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从1999年开始,每年召开的第一个全县性会议,就是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到现在已延续23年。

  哪怕招商再困难,泰宁也毅然对一批批有污染风险的项目说“不”。

  2004年,泰宁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青年期丹霞地貌”独特的普世价值引起世人关注和认可;2010年,“中国丹霞”福建泰宁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宁成为福建省首家拥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的“双冠王”。

  “双冠王”的金字招牌让全县1/5的人吃上了“旅游饭”,旅游收入占到了农民纯收入的1/4。

  森林康养、写生基地、影视基地……泰宁旅游业态愈发丰富。走进际溪村“耕读李家”森林康养基地,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来自北京的客商看中了这份“罕见的静谧”,在泰宁打造集休闲养生、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静心书院”。

  “三明是闽江的源头之一,生态、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这种优势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将越来越显著。”“现在看青山绿水没有价值,长远看这是无价之宝,将来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这些远见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保护与发展共振 工业城变生态城

  三明是绿色之城,也是工业之城。上世纪末,这里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钢铁、化肥、造纸、化纤等生产企业,钢产量占全省的3/4,化肥产量约占全省的1/2。

  如何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找到平衡?对三明而言,尤为困难。

  立下愚公移山志,一张蓝图干到底。25年来,三明牢记嘱托、因地制宜,以改革创新破解一道道难题。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项环保改革措施是破解难题的法宝。

  2014年,三明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细则》,根据企业环保状况,将环境信用分为从“优秀”到“不合格”4个等级。

  此前,某食品公司因存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被评价为环保不良企业,评先、评优资格被取消,相关资金补助被暂停,银行等金融部门也对其进行限贷。倒逼之下,企业投资208万元解决污染问题。

  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由此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目前,三明全市参加环境信用评价企业已从国、省控污染源逐步扩大至所有重点行业。

  “排污权交易”则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给污染物排放总量定“上限”,排污权有偿使用,企业只有实现污染物减排,才有更大发展后劲。企业将获益资金用于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和生产设备技改升级,持续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改造后,继续形成一批可交易排污权,实现良性循环。

  截至去年,三明市排污权出让成交总额4.3亿元,居全省第一。

  得益于排污权抵押贷款,三明先后有东莹化工、三钢(集团)、华联硅业等企业获得融资3495万元。

  一套环保组合拳,让老工业基地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找到了共振点。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成为共识,并且更加深入人心。

  三明是闽江源头之一,沙溪、金溪、尤溪等三大河流均注入闽江,守护福建人的母亲河,责任重大。

  2009年,大田县在全国率先探索试行以“河长巡河、易信晒河、联动管河”等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之后全市推行形成了“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保护管理新模式,并向全省、全国推广。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青山常青、绿水长流,曾经的工业城已然蜕变为生态城。

  把福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至18.5万年前的万寿岩,曾是采矿点,关键时刻从炸药包下被抢救下来。20多年来,三明市精心保护利用。如今,万寿岩遗址已成为我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去年累计接待游客、研学团体超18万人次。光彩重焕的万寿岩正向着“创5A、申世遗”的目标阔步迈进。

  2021年,三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取得四个“全省第一”: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县级前十位数量居全省第一,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县级前十位数量居全省第一,5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排名全省第一,76个小流域断面水质排名全省第一。2016年以来,连续6年全市公众环保满意率排名均高居全省前列。

  秉持绿色发展 生态红利释放

  靠山吃山,依水吃水,牢记嘱托,因地制宜,三明干部群众正从“山水田文章”里乐享“金山银山”。

  一张张林票,正让过去难以流通的林权实现资产化,让资源变资产、股权变股金、林农变股东。目前,全市已在205个试点村制发总额1.63亿元的林票。除了林票,还有首创的房票,进一步盘活农村林地、耕地和闲置住宅,有力促进乡村振兴。

  为破解造林周期长、投资大、收益慢的难题,更需引入金融活水。2020年,三明市获批创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出台一系列绿色金融改革方案,赋能绿色发展。

  林农迎来了金融活水。针对贷款难、担保难,抵押林权评估难、处置难等问题,三明市创新推出福林贷、益林贷、惠林贷等多款金融产品,有效满足了林农融资需求。

  好生态变好业态,好业态带来好生活。三明各地结合自身优势,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绿色经济飞速发展——

  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新铺的柏油路旁,一幢幢民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寻根追味”牌坊下,扁肉、芋饺等小吃香味扑鼻。如今的俞邦依托生态优势,打造民宿、夜景等各类业态,做起了特色乡村游,去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明溪县地处国内全球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全县分布野生鸟类300多种。明溪完善鸟类保护法规,建设五大观鸟基地和精品观鸟旅游路线,将观鸟与地方旅游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态观鸟+森林康养”产业,全球32个国家的游客慕名而来,还催生了民宿、鸟导等衍生产业。

  建宁人独辟蹊径,从制种业突破。如今,全县80%的农户从种稻子转向育种子,全国每10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1粒来自建宁。“一亩水稻扣除成本只能赚100元左右,换成制种,每亩纯利润可以达到1600到1800元。”制种农户们笑着说。

  目前,三明已稳居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市,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今年,建宁、泰宁、宁化、尤溪入选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三明种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青山绿水还成就了三明特殊的美食文化,正发展为美食经济。沙县全牛宴、将乐全菇宴、清流全羊宴、大田全猪宴……三明市立足本土,创新推出独具鲜明地域特色的“一县一全宴”,启动“中国绿都·全宴三明”月月飨主题营销活动,吸引游客寻味而来,以美食带动旅游、以美食促进消费。

  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在生态与经济并重、发展与保护共赢的大道上,三明始终牢记嘱托,稳步前行。(记者 方炜杭 徐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