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三明:讲好红色故事、画好“山水画”

http://www.clnews.com.cn  2019-09-20 10:24:07   来源:东南网  【字号

三明:讲好红色故事、画好“山水画”

  发布会现场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东南网9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9月19日上午,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三明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三明市委副书记、三明市人民政府市长余红胜,围绕“牢记重要嘱托,做实‘四篇文章’,推进新时代新三明建设”这一主题介绍三明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改革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林兴禄介绍,三明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是中央苏区核心区、新中国建成的重工业基地、林深水美的中国绿都、闻名全国的文明城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三明老区苏区人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脱贫致富奔小康,新三明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取得显著成就

  城乡居民收入由建国初期105元、56元增长到1978年410元、115元,再增长到2018年34874元、16581元,累计分别增长332倍、296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力加大扶贫攻坚步伐,全市3.75万户10.5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经济总量从解放初的1.03亿元增加至去年的2353.72亿元、增长2273倍;人均从112元增加到91000多元。另外,三明的教育、卫生、城乡基础设施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交通新的格局,现在三明有机场、高铁、县县通高速、乡镇村通客车”的立体交通体系,现在从三明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有飞机直飞,非常的方便。

  工业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五十年代省委在三明开展工业大建设,三明解放初期,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钢铁、水泥、重型卡车等生产企业,形成了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由0.06亿元增加到1237.9亿元。 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成就

  三明是精神文明创建“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老品牌,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持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十八大以来,三明坚持以新思想指导精神文明建设,以“满意在三明”为抓手,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风采。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生态环境优越,生态产业化迈出新步伐,林产加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2018年接待游客331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0.33亿元。 新时代,新征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开展新时代的新建设,红色三明、工业三明、绿色三明、文明三明,是三明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和重要条件。三明结合落实总书记的重要嘱托提出全域发挥比较优势,做实“四篇文章”,加快推进新时代新三明建设。

  发挥中央苏区优势,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

  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三明梳理红色故事。以史实为依据,加强对反映当年三明革命斗争历史的研究挖掘、收集整理,梳理了“毛泽东在三明苏区”“一门三烈士”“开国将军与农夫的故事”“红军挑夫”等100个红色三明故事。讲好红色故事。前后开展宣讲比赛2544场(次),近20万人(次)受到教育洗礼。激励红色担当。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红色文化作为各级党组织、党校等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教育广大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助推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组建工作专班,深入研究对接中央、省里苏区政策,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今年来,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稀土产业园建设项目获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有力推动老区苏区加快脱贫奔小康。

  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推进“老树发新枝”

  三明在全省是比较特殊的,三明先有工业,后来才有城市,解放前没有三明这个市,后来为了发展工业建了三明市。由工业发展,因工业而辉煌是三明的特点。从1957年开始三明大搞工业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11个门类、37个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三明将此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资源:“一企一策”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按照优惠与贡献对等原则,与三钢、翔丰华等49家龙头企业签订“一企一策”扶持政策或备忘录,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新增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282.9亿元,新策划产业链项目30个、总投资123.1亿元。“一业一策”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出台支持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7月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17.3%,投资分别增长41.7%、31.6%,两大产业应交增值税7.73亿元,其中新材料增长65.4%,年内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可分别达1330亿元、135亿元、750亿元、1550亿元。真招商招真商,坚持合规又合算,立足新区位、新资源、新消费,瞄准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1-8月全市新增落地亿元以上项目95个、总投资231亿元。激发企业家活力。给企业家品牌和尊严,三明表彰10名突出贡献企业家和41家突出贡献企业、地方财政贡献大户企业,出台一套优惠政策给企业家提供各方面的方便。

  做好绿色生态的文章,打造“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

  全市森林覆盖率78.14%,空气、水、土壤质量均居全国前列,2018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79.61岁,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61、1.77岁。三明顺应群众消费升级的趋势,发挥三明生态优良的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整合资源争取支持。整合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行政资源,争取设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医养、培训、研学基地。2012年以来全国有1.8万人到三明交流培训医改工作,今年8月河北省在我市举办医保系统医疗保障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687人,带动各类消费200余万元。策划项目培育业态。最近三明建设了7个森林康养项目,其中在大田的桃源有一个“睡眠小镇”项目。协同推进拓展市场。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首都医学科技大学宣武医院等单位对接,合力推动森林康养与健康、培训、研学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林博会举办森林康养论坛,申办全国性森林康养年会。积极推进“互联网+森林康养”发展模式,拓展消费市场。

  发挥文明城市优势,提升“满意在三明”品牌

  三明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满意在三明”是了三明最知名的城市名片。进入新时代,三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再提升。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出台加快基础教育发展16条措施,加快推进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抓好11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工程,推进柴火间拆除、加装电梯、拆墙透绿、小区绿化美化等,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解决城市“脏乱差”问题。开展停车难、农贸市场整治难等城市管理“五难”问题治理攻坚行动,加快市区58条背街小巷、徐碧旧改等城中村改造,不断提升市容市貌。抓好城市相对贫困人口解困工作。对1400多个贫困群体进行特殊政策的帮扶和托底。养成市民行为规范,落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脏乱差、不文明现象等问题,通过政务公开、媒体曝光、与个人征信体系挂钩等方式,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制,形成社会人人参与的正能量。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推动共建共享,建成“e三明”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到45.5万人。同时,开通“随手拍”功能,让“群众随手拍,政府赶紧办”,把线上服务拓展,努力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