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聚焦长乐 >> 正文

阡中村万余棵枇杷喜获丰收

http://www.clnews.com.cn  2014-05-04 08:08:14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眼下,正是长乐本土枇杷采收季节。5月3日,记者走访享誉省内外的枇杷生产基地——玉田镇阡中村,感受果农们丰收的喜悦。

  8时许,阳光灿烂。记者登上通往莺山枇杷园的土路。一路上,有的人骑着摩托,后座两边挂着竹箩上山,更多人肩挑箩筐上山采摘,已采摘完的村民,则挑着两筐金灿灿的枇杷下山,然后赶往镇农贸市场销售。一时间,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宽约4米的土路上溢满浓郁甜美的枇杷香,耳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朗朗的说笑声。

  村党支部书记高新介绍说,阡中村后莺山坡地面南少风,土层深厚,土壤酸碱适宜,正是种枇杷的绝佳环境。由于枇杷品质好,每年收成时,福州罐头厂以及莆田、福清等地的客商也纷纷来此采购。枇杷成为阡中村的品牌。

  记者在高新的引领下,穿过一条窄窄的小路,刚走进一块叫“火石山”的枇杷园,一位50多岁的果农高慧斌,满脸笑容的迎了上来。他从小喜欢种果树,20年前,他把生产队分给的自留园全种上枇杷仍不过瘾,还把旁边一块地里的乱石堆搬出来,花了一个月时间平整后,种上40多棵枇杷。由于他种的枇杷果大汁多,甜酸可口,一般15颗就称1公斤。因此,他的枇杷特别畅销,每到采收时,很多本地和外地的批发商纷纷上门来买,被村民誉为“枇杷大王”。

  这时,记者顺手摘下一颗枇杷放在嘴里,果肉软而多汁,味道甜美,不愧是“果中之星”。当记者问种枇杷的窍门时,这位憨厚的果农笑了笑说:“从土壤要求到嫁接换种技术,这里面学问大着呢,我仅仅是科学种果里面学了一点点门道,就已经受益匪浅了。”原来高慧斌虽识字不多,但一见到有关果树栽培的书籍,都要买一本回来,看不懂时,叫儿子解释,自己摸索着实践。每年7月,是枇杷虫害高发期,他都要跑一趟市农科所,向专家请教。去年11月,枇杷结幼果时,市里果树技术员下来指导,高慧斌非常高兴,还把其中一位技术员请到园里,手把手传授“选果”新技术。高慧斌深有感触地说:“盲目种果不行,讲科学才能创优高产。”

  说到今年枇杷的“钱景”时,高慧斌一边采摘,一边信心满满地说。“据气象预报,在采收的个把月里,晴好天气居多,刚开始每天摘1至2担,以后就加到4至5担,越到后期越值钱,我这300多棵枇杷净赚3至4万没问题!”

  在另一片枇杷园里,记者见到了今年78岁的老果农高玉彩老人。他说起“枇杷经”滔滔不绝,阡中种植枇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70年代他担任村果林队长时,当时满山遍野全是枇杷,许多家庭靠种植枇杷为生。现在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仍然把种植枇杷传承下来,像高慧斌科学种果的果农不在少数,年收入也挺可观。

  高玉彩指着自己园中的枇杷说,你看,我现在虽然岁数大了,还是坚持种几十棵枇杷自己吃,还可以送亲戚朋友,好多朋友都喜欢吃我们阡中的枇杷。

  记者站在莺山顶,放眼望去,满山一片片绿树丛中,一串串黄澄澄的枇杷,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

  高支书说,目前全村共种有枇杷万余棵,可增加村民百万元收入。为了进一步发展阡中的“一村一品”,村民热切期待,能把通往莺山长4公里坎坷不平的土路,铺成水泥路,这样不仅有利于枇杷扩大种植,而且为今后开发游览观光打下基础。

  (记者 王宪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