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古迹重光 薪火传承—勤政堂重修侧记

http://www.clnews.com.cn  2012-12-05 16:57:07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长乐新闻网讯 2012年11月11日,由长乐知名企业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出资修缮的勤政堂(原市委小礼堂),在群众的赞叹声中揭开了其神秘面纱。这座崭新的白墙灰瓦的明清风格建筑从2012年6月9日开始动工修缮起,历时五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终于全面顺利竣工并重新投入使用。

  古迹·新貌

  大堂采用明清时期的外部建筑特色,风格典雅、华丽庄严,柱廊式的结构设计立面匀称、金色的仿古大门庄重肃穆、飞檐翘角的屋顶曲线柔美,深灰色的琉璃瓦衬托着形态逼真的双龙戏珠彩塑,在突出建筑物整体稳重协调的同时,增添了些许飞动轻快的美感,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

  拾级而上,移步堂内。大堂内部现代化的中式装修风格简约明亮,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展现眼前,传统中透着现代、现代中揉着古典。片形格的天棚梁架结构设计产生出光线漫射的空间效果,温馨舒适。同时,屋内顶端中式圆形的吊灯两侧排开,墙体两侧壁灯的贴式安装,都使得室内产生宽大的空间感。修缮后的小礼堂主要作为日常市委大院内开会议事场所,设置了5.1米×2.9米大的LED显示屏和先进的会议音控系统,可以同时容纳200多人就座。

  据悉,勤政堂原为长乐旧县衙衙署大堂,县衙署自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创建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以至民国1150多年,历代知县和乡贤曾拨款出资进行过大小22次重建、拓建、改建,形成了规模雄伟壮观、布局错落有致的建筑群,由于时代更迭、岁月侵蚀,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解放后古县衙署仅留下了衙署大堂(原市委小礼堂)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至今。近年来,市委小礼堂的屋顶木梁被白蚁日益侵蚀严重,被鉴定为危楼不能使用。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勤政堂昔日风采,修缮工程本着以现状维修、加固为主,遵循保护古迹原状的原则,力求不改变文物原貌、不毁坏原材料,通过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工艺,对其进行全面修缮。

 

  古韵·新风

  市委大院内明清式建筑风格的勤政堂与周边现代的办公楼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驻足堂前,恍惚间突然想到了诗人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句,此时此景不由让人浮想连连,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古时的县衙署,已不是今日眼中所见,然而看勤政堂的情感,古时和今日是一样的。勤政堂,语出春秋战国晋国名臣介子推的名句“勤政清明复清明”,不管那朝那代,“勤政”二字道出的是执政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由衷心声。无论是旧社会,还是新中国,这里走出了诸多彪炳史册的能臣清吏,留下了许多百姓至今耳熟能详的爱民之举,如体察民情绘潮候图的知县王涣、政绩卓著被评举为“天下廉卓第一”的知县夏允彝、广行善政开辟新街的民国县长王伯秋、根治风沙筑牢绿色长城的原县委书记延国和,等等。

  古迹重光今胜昔,古韵新风薪火传。新时代赋予了勤政堂全新的内涵,也赋予了长乐更多的历史使命和发展任务。时下的长乐市委市政府,秉承历朝历代执政者为民、利民、富民的宗旨和理念,始终恪守“勤政、善政、廉政”的准则,立足于三城三群的空间战略布局,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带领海内外百万吴航女儿,朝着建设更加开放、美丽、和谐、幸福的宜居宜业宜商的滨海生态城市昂首阔步、奋勇前进。(作者 史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