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新闻 >> 长乐时讯 >> 正文

改革动态|闽江河口湿地的“进与退”

http://www.clnews.com.cn  2022-04-24 14:54:26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最美长乐  【字号

  长乐新闻网讯 “快看,黑脸琵鹭!”昨日,在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的智慧监测大屏前,工作人员点开监控视频——黑脸琵鹭觅食的画面跃然眼前。

  白色的羽毛“戎装”,扁长的黑色鸟喙,一只灵动的身影在滩涂上闲庭信步、悠然觅食。能如此“近距离”地观看黑脸琵鹭,在场的人很是激动。

  眼下,长乐区正在全力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材料已提交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在按专家意见进行修改。

改革动态|闽江河口湿地的“进与退”

  申遗准备中的闽江河口湿地有何变化?昨日,记者走进闽江河口湿地,探索这片生物繁盛之地的“进”与“退”。

  “鸟进”:生存空间归还鸟类

  “湿地的鸟类种类日益增多,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专家和游客。为更好地保护生态,保护候鸟,我们加快建设智慧监测系统,也是为申遗做准备。”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副主任林文波在闽江河口湿地工作了10年,见证了闽江河口湿地的变化。

改革动态|闽江河口湿地的“进与退”

  (陈琳 摄)

  最近林文波的主要精力是监督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改造提升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为赶在4月29日建成投用,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林文波说,博物馆分为两层,一层建设生态教育教室,二层打造湿地智慧监测系统。

  项目施工接近尾声,馆外,工人认真地铺砖;馆内,生态教育教室已建成,湿地智慧监测系统也处于调试阶段。

  林文波告诉记者,以前闽江河口湿地没有专门进行科普宣教的场所,专家来讲课,学生来听课,只能在接待室,场地受限。生态教育教室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能够容纳150人,还有大屏可播放生态科普视频,也方便专家授课和学生研学。

改革动态|闽江河口湿地的“进与退”

  (陈琳 摄)

  二楼的湿地智慧监测系统是项目的“核心”,也是未来闽江河口湿地的智慧“大脑”。

  智慧监测系统连接鹰眼探头,不仅能清晰地监测到候鸟动向,也可以监测温度、湿度等数据。80多个高清鹰眼探头安装在湿地的各个角落,整个湿地尽在掌控。智慧监测系统输入鸟调数据后,还会自动分析候鸟数量、种类的增减情况,这比以前靠人工鸟调统计更加精准高效。

  智慧平台建设之前还有不少“铺垫”。近年来,长乐区对闽江河口湿地采取治理互花米草、改造生态鸟岛、养殖塘全面“退养还湿”、生态围栏建设等举措,生态逐渐恢复,吸引候鸟回归。互花米草治理和生态鸟岛改造,为候鸟创造了优良的生存空间。在生态鸟岛周边植树,筑起生态围栏,把鸟和人隔离开来,减少了人对鸟的干扰。

改革动态|闽江河口湿地的“进与退”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闽江河口湿地拥有保护面积达2381.85公顷,区内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截至目前,闽江河口湿地共发现鸟类266种,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其中包括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

  “这个时候本来是黑脸琵鹭迁徙的季节,现在部分黑脸琵鹭恋上这里不走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生态条件的改善。”林文波说。

  “人退”:村民保护意识转变

  人,是湿地保护的关键因素。

  从湿地养殖户到湿地管护员,潭头镇开凤村村民林发金对自己身份的转变充满自豪感和责任感。

  林发金曾和朋友合伙在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内经营鱼塘。6年前,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加大湿地保护力度,退养还湿的举措铺开,林发金和朋友的200亩鱼塘,就在退养还湿区范围内。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工作人员多次找到林发金,对他讲政策,希望得到支持。“当时闽江河口湿地的环境令人担忧,急需保护改善,我理解国家政策,全力配合支持。”林发金告诉记者,他第一个同意签字,之后还帮助管委会劝说其他股东。

  退养还湿后,朋友们都转行去外地办工厂,林发金却选择留下来,成为闽江河口湿地管护员的带头人。“湿地就是我的家,舍不得离开。”每天清晨,他带领10多名管护员在湿地保护区捡海漂垃圾。“早上5点多,趁着退潮,捡2个多小时海漂垃圾。捡完垃圾,我们分成3组,沿着梅花湿地鳝鱼滩到阜山湿地巡逻,盯防破坏湿地的行为。”林发金说。

改革动态|闽江河口湿地的“进与退”

  去年8月,林发金和管护员在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捡海漂垃圾,发现了8只东方白鹳飞来。“这是湿地开始监测候鸟以来,发现东方白鹳最多的一次,别提我有多激动。”林发金说。

  林发金既是管护员,也是宣传员。“原来,许多鸟说不出名字,这几年,湿地经常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听得多了也懂了,像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小天鹅……”说起候鸟,林发金如数家珍。他说,管护员都是周边村庄的村民,回到村里,大家也会向其他村民宣传爱鸟护鸟知识。

  这几年,林发金明显感受到,村民保护候鸟的意识增强了,捕鸟、破坏湿地的行为基本上没有了。

  “候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每次带着孙子来到湿地,林发金就会这样对孙子讲。

  “跨越”:加快推进申遗步伐

  “如何平衡湿地保护与利用是所有湿地保护区面临的首要问题。”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主任郑航说,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给予生态补偿等方式,在湿地保护、利用等方面与村民在共生关系框架内达成共识,形成独特的“闽江模式”。

改革动态|闽江河口湿地的“进与退”

  去年,闽江河口湿地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世遗青年论坛上的最佳实践案例向全世界推广,闽江河口湿地的生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为推进申遗工作,闽江河口湿地正寻求建立国际重要湿地的新定位,在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同时,用国际化的语言讲好湿地的动人故事。”郑航介绍,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举办专家论证会,闽江河口湿地申遗的要素、价值及路径更加明晰。

  闽江河口湿地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湿地综合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闽江河口湿地发展模式的总结和湿地管理与优化服务方案编撰,为申报世界遗产名录、人与生物圈计划奠定基础。

  去年底,福州申报世界遗产专家论证会召开,与会专家前往闽江河口进行湿地考察,围绕闽江河口湿地申遗要素、价值、可行性及行动路径等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会上,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常青提出,为做好申遗工作,建议从彰显湿地重要性入手,做更多有影响力的研究,关注代表性保护物种,不断提升湿地知名度。

改革动态|闽江河口湿地的“进与退”

  “我们正在积极对接中国工程院、省市科协等部门及专家学者,协商建立闽江河口湿地科研机制,提升湿地科研能力。”郑航介绍,日前中国工程院冯起院士及其团队、杨志峰院士团队已经到湿地现场考察指导,磋商生态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东南滨海湿地生态研究中心组建事宜。

  与此同时,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还广泛向专家学者征集课题,建立闽江河口湿地科研项目库。目前已经征集到数十个课题,内容涵盖湿地生态功能与生态效应、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湿地生态过程等等。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闽江河口湿地的国际交流,中国湿地生态保护论坛——闽江河口湿地20年实践系列活动本月29日将在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举行。

  (特约记者 余少林 冯雪珠 图片来源: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