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福建人大代表学习《习近平的扶贫故事》的体会摘登

http://www.clnews.com.cn  2020-06-03 15:40:58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编者按:5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载了《习近平的扶贫故事》。这篇文章用六个暖心的小故事,串联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与扶贫事业的不解之缘,展现了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5月22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学习座谈会,邀请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共同学习《习近平的扶贫故事》,并开展交流。通过学习,大家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党和国家、为民造福的人格力量,脚踏实地、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情怀,并表示,将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带动作用,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雷旺金(省人大代表、宁化县中沙乡下沙畲族村党支部书记):《习近平的扶贫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温暖着我、感动着我,使我深受教育、很受启迪。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初心,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从带领乡亲们实现“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的朴素目标到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理想,其中既有高瞻远瞩的精心谋划,又有始终牵挂困难群众的躬身践行。

  作为一名闽西革命老区畲族村的党支部书记、省人大代表,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滴水石穿”“久久为功”的教诲,发扬“弱鸟先飞”精神,践行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老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培育产业带动、转移就业扶贫典型,推行“家门口就业”扶贫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自主创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将继续带领全村群众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畲族特色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傅天龙(省人大代表、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读了《习近平的扶贫故事》,我深切感受到40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的博大情怀。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生活17年半的地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实践地。在“三农”领域,他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扶贫开发精神,在全国率先推行科特派制度、率先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谋划生态省建设,倡导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等等,为福建扶贫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此培育发展壮大的茶叶、食用菌、水产品等精准扶贫特色产业产值居全国前列,“清新福建、绿色农业”成为福建亮丽的“名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多年来,春伦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实施茶产业精准扶贫,通过创建农村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将单户生产的茶农组织起来,建立起覆盖省内的10个基地,带动了周边10多万亩茶园的发展,帮助当地贫困群众接受市场理念、转变发展观念、增强致富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做好茉莉花茶及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加强新产品的研发、推介、销售,努力打造茶产业民族品牌,为广大茶农、花农的增收致富作出新贡献。

  张成慧(省人大代表、寿宁县县长):我反复研读《习近平的扶贫故事》,感触最深的是贯穿其中的为民情怀、扶贫情结,每一个故事、每一段话语,都启迪心灵,引人深思,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留下了许多精彩篇章、精辟论断、经典故事,尤为脍炙人口的就是“九赴寿宁、三进下党”的动人往事。无论是在闽工作期间,还是到浙江、上海和党中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关注寿宁发展,始终深情牵挂着寿宁人民。去年在全国“两会”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和赴重庆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下党往事”,引发了强烈反响,进一步提升了下党“知名度”和寿宁“热度”。去年8月4日,又在百忙之中亲自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字里行间饱含对下党乡亲、对寿宁人民的深厚感情。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又再次提及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给了我们莫大温暖和巨大鼓舞。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书写在闽东大地上的四个大字。他先后三次到下党乡开展帮扶。他要求,干部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以一村一户一人为对象去想路子,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上,才能实打实上一个新台阶。这些都为寿宁扶贫事业发展指引了方向,激发了老区人民“弱鸟先飞”的斗志。作为寿宁的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传承弘扬习总书记留给我们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学习工作方法,尤其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摆脱贫困”思路,从思想建设入手引导干部做好“量变”积累、增强算大账算长远账综合账能力,用“经济大合唱”方式调动各部门力量、凝聚各方面合力,按“因地制宜”原则推广“种养加”、推动工业农业两个轮子一起转,带领广大干群埋头苦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经过持续不懈努力,2019年寿宁县顺利退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今的下党,以讲好“下党故事”为核心,着力塑造“清新福建、难忘下党”红色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造血式”的精准脱贫之路,并探索形成了党建促扶贫、定制促扶贫、品牌促扶贫、旅游促扶贫、金融促扶贫“五种扶贫模式”。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着力构建大下党、大城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产业更加兴旺、农村更加美丽、农民更加富裕。

  黄亚洲(省人大代表、泉州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工作科科长):《习近平的扶贫故事》中每一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每一个暖心感人的细节,都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40多年间,习近平总书记走基层、入农户、看真贫,对扶贫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如此记挂与惦念的背后,是他对百姓的深情挚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从2013年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到2018年提出坚持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等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挂念的始终是困难群众。在感动之余,也提醒我要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距离“交卷”越来越近的时刻,作为一名扶贫人,我将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的要求,以守护初心的韧性、实事求是的作风、敢啃硬骨头的狠劲,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深入开展清弱项、促提升的“八大行动”,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保障稳定脱贫,提高脱贫质量,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吴芳(南平市人大代表,建瓯市徐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习近平的扶贫故事》感人至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减贫之路上始终身体力行,这些故事虽然只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路上的缩影,但彰显出的是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如大海般深厚而宽广的大爱。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必须牢牢把握和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具体内涵;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将贫困群众当成亲人,才能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履行好帮扶职责。作为人大代表和镇长,经济工作要重视,民生工作也要重视;考评工作要做好,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非考评工作也要做好。要始终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作为毕生的工作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且持久保持,归根结底要靠发展。要更好地学深学透“弱鸟先飞”精髓,要“先飞”,得拿出“敢飞”的精气神;要有“先飞”的意识,还要积极创造“能飞”的“翅膀”。当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奋力冲刺时不我待。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要求,充分发挥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把发展项目一个一个抓好,把为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一件做好,把精准脱贫措施一项一项落实好,实现徐墩镇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

  易小贞(长汀县人大代表、长汀县绿之梦家庭农场主):习近平总书记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作为一名来自革命老区苏区的基层人大代表,同时又是绿之梦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我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正如《习近平的扶贫故事》写到的,“致富不忘党恩、先富不忘后富”,在绿之梦家庭农场发展的同时,心里牢记党的恩情,把为民服务融入到带动家乡贫困群众脱贫之中。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绿之梦农场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与60多户农户、贫困户签订种、养殖和农产品收购合同,培养了30多名青年创业能手,解决就业岗位20多个,对接了20多户贫困户,并通过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健康美食体验、特色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带动了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就业创业,努力做到带动一片、致富一方。让绿色赶走贫穷、让农村的土地种出“黄金”是我的梦想,我将继续尽心尽责,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苏区人民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