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无国界 万里施仁爱
——记我市首位赴非援外医生、致公党长乐总支党员项弘平
http://www.clnews.com.cn 2017-06-30 12:50:41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大 中 小】
博茨瓦纳,一个接近赤道的非洲国家,和中国的时差约有6个小时,艾滋病多发,医疗条件落后。
项弘平,我市的一名医务工作者、致公党长乐总支党员,在那里生活、工作了三年。
克服思念之情,融入当地生活
“我1997年来到市医院,2010年被选派参加福建省卫生厅组织的援助博茨瓦纳岗前培训。2012年3月,我代表市医院,作为中国医疗队第十三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员去了那里”,项弘平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首先考验我们的便是如何尽快适应当地的生活。虽然每天都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让人赏心悦目,但紫外线非常强烈,气候异常干燥,最容易引发鼻粘膜干燥、流血,一般人都需要很长时间来慢慢适应。几个在国内患有鼻炎的队友到了这里因为空气干燥都不药而愈了,而我则无法适应,经常在早晨起床时流鼻血,后来听从前辈的建议,在房间里常放一盆水,才能稍微缓解一下这种情况。”
一说到非洲国家,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贫穷和落后。博茨瓦纳也不例外,贫富差距大,治安不好。初来乍到,项弘平根本不敢单独外出,只能每周一次跟随医疗队的车子到东方城的华人超市进行集体采购。
项弘平坦言,身在国外,牵挂最多的还是家人。然而博茨瓦纳的网速慢得惊人,他只能在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以及凌晨网速稍快时,给家里打打网络电话。受限于值班和时差问题,所以平均下来,每周也就只能跟家人联系一次。
用心服务患者,积极投身工作
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可以想办法克服。但要适应博茨瓦纳的工作,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了。
项弘平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因语音问题而产生的沟通障碍。“到了非洲才知道,英语不是只有英音和美音,所谓新加坡腔、澳洲腔、日本韩国腔,这些根本也不算什么,非洲腔才是最难懂的”,项弘平说,刚开始工作时,都要凭借着肢体语言加上画图示意,再结合交谈时的情境,才能互相理解对方的意思。经过一段的“磨合期”,基本交流总算不是问题。
作为全球艾滋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博茨瓦纳,人们并不像在国内那样谈“艾”色变,因为当地官方数据显示18-35岁的人群中艾滋病发病率高达37%。特别是到放射科检查的病人70%-80%都是HIV阳性,职业暴露(针刺伤等原因导致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无处不在。
“我所在的医院是首都玛丽娜公主医院,这是博茨瓦纳全国最大的公立医院。我主要负责普通放射、CT、MRI和各类造影的诊断,还陆续开展了胃肠道双对比检查、CT介导下肺穿刺活检、与泌尿外科医生合作开展了B超介导下经肛门前列腺穿刺活检等。”项弘平介绍起了自己的工作内容。
经过大约半年的适应、磨合,工作进入正轨,项弘平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的中晚期病人,由于资源缺乏而得不到及时地诊疗,错失了可以痊愈的机会,甚至因此而丧失生命,这让他心里十分难受。
“博茨瓦纳的医师资源非常缺乏,以放射科为例,想做一个造影检查需要预约一个月,做CT检查则需要事先预约3个月。如果增加每天预约的病人数量,就可以缩短病人的预约时限,就会让许多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基于这样的考虑,项弘平便向科主任(当地的医生)提出,愿意每天增加10个CT病人的预约量,科主任对此十分不解。经过多次的沟通,科主任终于同意了。
一段时间后,成效显现出来,病人的预约时间明显缩短了,从原来的三个月缩短到两周。虽然因此项弘平每天要比其他医生多工作两到三个小时,但是能够帮助到当地的民众,这一份实实在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他浑身充满了能量。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致公党的党员,我希望弘扬‘致力为公’优良传统和‘仁爱’精神,把健康带给更多的人,为他们减轻痛苦、重获健康,甚至挽回生命,这是我援外的首要目的。另外这个工作可以跟很多国家的医生交流,也能增长见识,对我的专业技能和人生道路都有很大的帮助”,项弘平感慨万千,“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难得经历。作为一名圆满完成任务的医疗队员,我由衷地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吴航乡情记者 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