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 文化惠民】长乐:坚持文化强市 提升城市文明
http://www.clnews.com.cn 2018-07-05 08:54:44 来源:最美长乐 【字号 大 中 小】
长乐新闻网讯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城市的血脉,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对提升城市品位、树立良好外部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长乐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也在文化强市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基本实现拥有覆盖辖区的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供给和文化服务、高效便捷的服务能力和共享机制、规范持续的组织支撑和保障机制,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服务圈”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一幢幢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一个个公园次第落成,一座座文化中心替代古老祠堂,近年来,我区坚持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突出文化惠民,通过建设文化阵地、完善文体设施,构建起“城区15分钟、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让城乡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各种文化资源。
在构建“文化服务圈”的过程中,我区高度重视对本地自然、历史、人文遗存的挖掘与保护,充分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生态保护等内容。通过镇村向村民租用有传统特色、能体现当地人文历史的老宅,进行重新规划布局,打造成集展览、培训、阅览、健身、休闲、书画于一体的宣传文化活动场所,如营前街道长安村的大齐书院、猴屿乡猴屿村的华侨书画院。潭头镇汶上村则利用百榕公园十公里步道,设置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长廊,形成户外健身、民俗展览、纳凉、棋牌、书画创作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场所。这些文化场馆正成为人们理清村史脉络、挖掘人文底蕴,记忆乡音、品位乡愁的理想之地。
▲大齐书院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我区统筹做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民健身路径进村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
▲“鸟巢书屋”
▲农家书屋
目前,已建成博物馆、图书馆等各类大型文化馆78座,各类文化主题公园200多个,全年免费对外开放;18个乡镇(街道)均已建成综合文化站,面积达500平方以上,藏书2000册以上,室内健身器材10件以上,室外设有60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广场配有健身路径,并设置宣传橱窗以及绿化休憩场地和停车场。有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获得第一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等级站认定(一、二、三级站分别为2、4、5个)。潭头、鹤上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福州市示范性综合文化站;建成245个农家书屋、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18个镇级、40个村级共享工程点,藏书量达40多万册;广大企业也设立了职工活动中心、篮球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场所。
▲潭头镇综合文化站
我区努力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布局及网络,目前已基本实现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和覆盖率、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率等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进行有效提升、整合,综合利用资源,达到城乡文化均衡发展,城乡数字资源统筹利用,实现城乡文化差异逐步减小。
▲古槐贡果文化节
“理论进闽剧” 传播社会文明新风
如何让理论走进寻常百姓家?用什么样的方式宣讲党的理论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相关内容,才能深受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欢迎?
我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发动当地的民间职业闽剧团和热心闽剧票友,参与到“理论进闽剧”的创作演出中,用闽剧的舞台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时代新风尚,走出了一条基层理论宣传普及的新路子。
据了解,作为全国“闽剧之乡”,这一传统技艺在长乐的发展根深叶茂。早在1956年,长乐县即成立闽剧团,曾涌现出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并称为“北梅南奏”的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著名闽剧小生、国家一级演员李小白,人称“南方盖叫天”的陈春轩,著名丑角表演艺术家陈可清,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乃春等优秀演员。近年来,我区也创作出不少闽剧精品,如《苏秦还乡》,曾在福建省第五届艺术节暨第二十五届福建省戏剧会演中获得剧目一等奖、剧本一等奖、舞美设计一等奖、演员一等奖,2017年还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剧目,于去年7月25日-26日晋京展演,得到各级专家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赏。
▲理论进闽剧
据统计,目前,我区有民间职业剧团近30个,从业人员1000多人,每年进出长乐演出的闽剧团近200个,常年在长乐演出的团体近100个,每年闽剧演出达4000多场,闽剧观众近20万人。闽剧已成为长乐人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也是长乐人心底深处的文化情结。
借助闽剧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宣传政策、宣传文化,我区采取“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文化模式,每年演出50多场。如《理论进闽剧——春暖吴航》、《三坊七巷》传奇、《百花庆寿》、《状元与乞丐》、“文化惠民走基层 科学理论进闽剧”文明小戏专场演出、“理论进闽剧”演唱会等,将传统艺术和现代理论有机融合,注重创新创意、注重旧事新叙、注重观众需求,集理论性、实践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形式新颖的节目受到戏迷群众的推崇和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1月以来,为积极响应福州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我区结合自身实际,以移风易俗为主题,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故事为原型,通过诙谐幽默的艺术加工,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闽剧节目《收礼》《面子》《感恩》等文艺作品,生动地表现了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思想素质,传播了社会文明新风。
▲文化走亲擂台秀暨移风易俗文艺巡演
“艺术扶贫” 均衡公共文化服务
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投入不足等多种原因,公共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城乡文化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长乐也不例外。为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我区积极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在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开辟场所、成立专门的师资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小组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针对偏远地区小学,我区制定了针对性、可行性的特色扶贫工作方案,进行文化精准扶贫选点,并充分发挥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的职能,组织文艺人才定期进行免费艺术培训。漳港街道屏山小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学校。
▲艺术扶贫
屏山小学是漳港街道第一所全面按照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全日制小学,由爱心人士捐资助建,于2015年9月起正式招生办学,主要生源为附近群众及周边企业职工子女,艺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急需通过开展“艺术扶贫”工程解决艺术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自开办以来,根据校方的实际需求,开设了舞蹈、美术、书法、太极拳、闽剧等多个课程。文化馆业务骨干坚持每周赴基地上课,还邀请了省太极拳协会长乐分会会长陈秀兰、长乐老年大学优秀教师陈仕榕、大众闽剧团团长陈佑民、导演林建萍、演员陈红等文化志愿者共同参与,为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艺术扶贫
“艺术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惠及了广大偏远农村学生,也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带来了新的活力,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拓展了新的工作领域。
风雨兼程,繁荣发展。长乐的文化事业犹如一部驰上高速路的车辆,正平稳而快速地奔向“文化强市”的未来。
(记者 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