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福建:培优做强产业,解决“卡脖子”困境

http://www.clnews.com.cn  2020-08-30 10:29:18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聚焦技术创新升级、完善要素供给……省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与会者为我省重点产业“把脉”献计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福建围绕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持续发力。2019年,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达5299.32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2.8%;纺织鞋服、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7774.53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8.1%。

  我省重点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是什么?关键技术面临“卡脖子”困境如何破解?18日,围绕“培优做强重点产业 推进‘十四五’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主题,省政协常委、委员以及企业家、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

  补短板,发力科技创新

  “要让我省产业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创新。”省政协委员俞龙指出。

  省政协课题组调研报告显示,我省当前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不强,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技术产品。一些关键技术、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长期依赖境外和省外供应链,个别企业因此面临“卡脖子”困境。

  专题协商会上,与会者聚焦破解“卡脖子”之道展开热议。

  “政府协同龙头企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组成联合创新体,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应用研究和二次开发。”

  “优先扶持对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头部企业,在政府采购、重大专项、科技经费、基地(园区)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科技成果定性必须经过企业和市场的检验, 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中。”

  ……

  协商议政期间,省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人社厅负责人现场回应,并提出下一步工作举措。

  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正向激励机制和研发分段补助、加计扣除、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补助等政策,力争“十四五”全省R&D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筹划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平台(工程),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支持省内企业和院校更多参与国家、省级科技重大项目。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建设,完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提升关键技术供给能力。积极探索完善“引才投建”“联姻共建”“筑巢引凤”“借船出海”等方式,推动谋划、生成、建设一批“国字号”和高水平创新平台。

  促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不少与会者认为,既要通过智能化改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更要引进新项目、培育新动能。

  19日,我省集中开工的238个重大项目中,共有产业项目141个,总投资1675亿元。“这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将为各地补短板扩有效投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硬基石和硬支撑。”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我省重点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难点和不足。一方面,三大主导产业从2000年发展至今,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提升幅度不够大,产业链高端化进程亟待加速;另一方面,新的主导产业还未形成。

  对此,调研报告从突出“强链、补链、延链”、打造高能级产业支撑平台、加快数字赋能等方面,就大力拓展主导产业、加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给出解决方案——

  引进一批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产业和线上经济模式。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产业方向,吸引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良好、带动作用强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入驻。

  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长期开展技术攻关,并能为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生产核心部件、关键设备、先进材料的中小企业,形成“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

  加快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增加技改投入,完善技改投融资工作机制,扩大技改覆盖面。

  ……

  强保障,完善要素供给

  调研报告指出,我省重点产业的要素保障能力还需加强。其中,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问题还比较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省政协常委董良瀚建议,编制新的《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社会服务与保障机制,吸引并留住更多高端文化科技人才来闽创业就业。

  省政协常委王炎平建议,加快建设高水平、“双一流”综合性理工大学,提升产学研用融合水平,促进智力资源与产业薄弱基础环节精准匹配,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有机结合,推动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在强化人才要素支撑、助推重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扮演着重要角色。会上,省人社厅负责人提出了突出以用为本,盘活人才存量等措施。发挥我省生态优势,不断完善人才柔性引才机制,探索“师带徒”“周末工程师”“候鸟人才”“休假专家”等模式,柔性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推进、重点技术攻关、主导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面对疫情对产业发展带来新挑战、资金难题凸显的问题,王炎平建议,大幅增加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适当提升政府性担保再担保机构本金、担保额度,并简化申报手续,促进“科技贷”“高新贷”等无抵押贷款降槛扩面。

  “目前,福建正积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已汇集政务、健康医疗等各类数据300亿条左右。”省政协常委陈国平则聚焦数据资源。他认为,加快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可以赋能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市场化配置的方式,加快推进数据要素的流通与使用,实现数据的财产价值,释放数据红利,使数据成为产业基础高级化的基础性资源。”陈国平说。(记者 林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