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话说黄石传统拍狮文化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3-22 11:20:46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黄石井坪房恢复拍狮活动第一届狮友学练出狮纪念照,1968年摄。照片中已过世4人。在世最年长者林化铸(一排右一)72岁,林景顺(二排左一),林朝铭(二排左三),林象香(二排左四),最小林仁弟(一排左一)61岁。

  “拍狮”,福州方言,(拍(pá)为中原古音),意为“打狮”,是传统武术在舞台表演和民间武术派别的一个总称,并以拍狮为载体演绎出一系列武术技术元素、舞台表演艺术和拍狮文化传承。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黄石村,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拍狮更是久负盛名。

  黄石拍狮中的武术技术元素包含武术、舞狮和软跋(音)杂技等,而以舞狮表演贯穿整台演出全过程,有:放狮、戏球、采青、出山、过岩、抢水、进食、交配、生子、嬉子、打狮、围狮、擒狮、收狮等节目,极具舞台艺术性和观赏性,是其它派别舞狮所鲜见。

  拍狮中所用的狮子是“神格化”的神狮,属于传统南狮一种。自清朝内阁学士陈宝琛(字伯潜)为黄石拍狮题赞“奉宪金狮”后,“金狮武术”独领风骚,传承当今。金狮的狮头,是用牛犊皮压模特制而成,烤以金漆;以自制的白棕丝为毛,丝染金黄,尾部可动,头系镇邪小铜铃;面部造型,扁圆墩厚,口阔带笔,额高而窄等,体现南狮主要特征。金狮有一对大狮,一头狮囝(即幼狮);大狮由二人共舞,狮囝由小孩一人扮演。

  金狮主要靠舞者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出其凶残威猛和活泼可爱的两面性,模仿真狮的动作和形态。造型很多,有:起势、迎宾、施礼、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舔毛、宗身、伸腰、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进食、叠罗汉、交配、生子、采青、抢水、巡山、会狮和入洞等表演方式,狮头狮尾两人须配合默契,透过舞者不同的马步和头尾动作把狮子各种拟人化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讲究的是形意和神似。

  拍狮武术在舞台表演中包含:拳术套路、器械套路、散打对格、器械对格、演阵、对阵、舞狮、收狮以及软跋杂技等。

  拍狮中武术,俗称“拳头”,因起于拍狮缘由,故称“狮拳”。黄石拍狮的狮拳非南派形意拳的狮拳。狮拳的拳术体现南派武术的主要特点,并吸取和融汇北派武术的一些掌法、腿法招式和技击要素,也旁纳游方武师独门绝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演练方式和技击风格。“踏马”、“抱印”、“拍三战”是拍狮入门基本功,也是学练者耐性和毅力的考验。

  祖传狮拳拳术套路主要有:十八打、二十四臂、上临门、下临门、黑虎拳、梅花手、斩印、羊头扮(音)、十牌、十二步、武松三手(三套)、月下手(两套)、六匡姆(六套)、三十六肘打、鹤手、甘凤池拳(三套)等三十余套,并分正副匡(音)。所谓正副匡,实为两套相生相克,对解对拆招式编成的拳术套路,这是武林其它门派所罕见的。

  黄石拍狮武术器械,长器械有:齐眉杖、龙头杖、双头杖、长棍、青龙大刀、日月伏魔刀、大钯(耙,大三叉)、长目(长矛)、牛角镋、木档、十二耕云耙、扁钯(扁三叉)、花钯(小三叉)、花杖(金刚棒)、铁扁担、锄头等;短器械有:单剑、朴刀、腰刀、双槊、双拐、双锏、短棍、板凳等。这些器械都有各自单练套路和技击功法,很有特色,其中不乏古代稀有兵器,如:牛角镋、木档、十二耕云耙、双槊等,大概为游方武师所传,经过历代先人不断增进和发挥,成为现在的风格。

  对格,俩人相对格斗之意,衍伸和演变为对练表演套路。拍狮对格表演可分:拳头、器械和徒手器械对格三种。

  拳头对格又分徒手对格和散手对练,在舞台表演中只有徒手对格。散手对练的招式套路和程序模式,已融合到各套拳术正副匡套路中,单独的演练程序早已失传,有待进一步挖掘。

  狮拳器械对格表演套路非常丰富,代表性有:头合杖、双头杖、派(音)头杖、连珠杖、关刀朴、长目腰刀、藤牌槊、扁钯拐、长目钯、扁担短棍、藤牌耙、板凳锏、杖镋格、花钯单刀等等,所有拍狮武术长短器械都有相应的对格套路,匡套极多,可谓集我国传统武术器械对练套路之大成!

  演阵和对阵是黄石拍狮又一亮点,来源于旧时军中士兵的操练。由布阵、行阵、排阵、对阵和收阵组成。拍狮舞台表演演阵,动作粗狂奔放又不失严整,对打激烈,有着民间舞蹈艺术原生态特征。主要阵名有:拳头档(拳头阵)、藤牌档(藤牌杖)、藤牌脱(音)、龙头阵、八把杖、长目钯阵、长目藤牌档、四长四短、二长二短等。

  历史上闽军以藤牌阵威名远播,令敌人闻之丧胆。清人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记述:“康熙二十四年八月,建义候林兴珠、提督刘北麟,率福建藤牌手征罗刹国,胜之”。古时闽为蛮荒之地,山中盛长藤蔓,驻军取藤制牌,演练阵法,因而得名。藤牌档、藤牌脱两阵统称藤牌阵,是黄石拍狮最著名的对阵之一。冷兵器时代,将帅演兵布阵,运筹帷幄。后人只能从书上知道象“八卦阵”、“天罡阵”之类的阵名,至于如何演阵,则只字不提,或者故弄玄虚,高深莫测。所幸我们还能从黄石拍狮各种演阵中略窥一二,它是古代军队中训练布阵、对阵课程的“活化石”。

  拍狮舞台表演,为营造和表现舞狮、武术套路演练、对格的节奏感和对阵时沙场鏖战的艺术气氛,烘托惊险热闹的场面,亦效仿舞台戏剧表演,增加“后台”(即大鼓、战鼓、点鼓、哒板、大小锣、大小钹等传统打击乐器)伴奏、烟火、场景、道具、软跋杂技表演等。

  黄石拍狮在近现代的发展中,已不拘于单一的传承,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丰富拍狮文化内涵,提高了技术含金量,与时俱进增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富裕,则使得黄石拍狮发展出现诸多制约和瓶颈,以及传承人才后继缺续的尴尬。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承地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继承和发杨黄石拍狮这一传统文化艺术魁宝,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应肩负的重担和责任,我们更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关注、赏识和支持,期待着黄石金狮武术重振旗鼓,奋发图强,名扬天下。

  岁在癸巳正月于大象山北麓清恬斋

  (作者 林 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