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郑天挺在复员时的北京大学(三)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6-19 15:55:35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五)反对南迁 保护校产

  1948年秋,辽沈战役即将胜利结束,北平、天津已处于解放军包围之中,国民党政权濒于垮台。10月,教育部长朱家骅曾派督学段主任来平,联系北大、清华及其他国立院校准备迁往南方(如浙、皖一带)。朱也给胡适打电报促劝北大早下决心。郑天挺和其他教授都认识到国民党政权腐败、独裁,继续下去,国家绝无前途,不愿继续搬迁。当胡校长与郑天挺等一些教授负责人商议此事时,郑天挺表示迁校是不可能的。理由:一、当时通货膨胀物价一日数变,即使领到搬迁费也不敷用;二、无适当地方及校舍;三、运输工具缺乏;四、抗日战争时期南迁图书、仪器均遭浩劫损失很大,清华、南开亦有实例。郑天挺是负责行政的,又有过去的经验教训,经他这样一说,大家也深以为然,何况经过八年抗战,在家还没有安定两年,谁愿意搬迁再折腾呢?见无结果,段主任也就回南京了。

  此前,时任农村复兴委员会主席的蒋梦麟也到北平,向北大一些负责人及教授表示了对时局及办学的看法。他认为时局很糟,锦州一失,北平就保不住了。不过他说:“我们是办学的,谁来我们都是办学,共产党来了,我们也是办学,北大也还是北大。”当时北大的负责人,大多是同意这番话的,郑先生当然也不例外。①

  1948年12月15日胡适校长走了,留个条子:②

  锡予、毅生两兄:

  今日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即南去。我就毫无准备的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我虽远走,决不忘掉北大。

  弟胡适 十二、十四

  当时北大校务由汤用彤、郑天挺及周炳林三人小组负责维持。这时北平已处于解放军包围之中,国民党派飞机接北平教育界的负责人及知名人士南下,名单是傅斯年在南京开的,③人员有四类:1、各院校馆行政负责人;2、政治关系必离者;3、中央研究院院士;4、学术上有贡献者共几十人。后又陆续增加。均由傅出面写信及电报催促。电报均直接打给郑先生,清华梅校长,师大袁校长。但郑先生不愿管此事,就在秘书长室外面放个本子,让愿走者自由登记,但报名者无几……,同时,他还多次电报让郑天挺速飞南京。“吾兄绝无不可走的义务”,“不能观望、迟疑”,但当时郑先生早已决心留在北平,保护学校迎接解放。

 

  (六)北大五十周年校庆送先生“北大舵手”锦旗

  1948年12月17日北大五十周年校庆,学校举行了纪念会。为了筹备这次校庆,学校已做了充分准备,出版了不少学术论文集及纪念论文集。并举办展览,电台试播……,校庆未过两天,学生自治会以全体学生名义送给郑天挺一面锦旗,题了“北大舵手”四个字。郑天挺深受感动和鼓舞。

  学生们不仅献了锦旗,而且写了致郑先生的长信:“敬爱的郑秘书长:在炮火连天中,面对着艰险的局面,您倔强地坚守自己的岗位,维护学校秩序,保障同学生活、安全和学习……您这种爱护学校,爱护同学,临难不苟的精神,是无上光荣的,您为维护祖国文化尽了最大的努力。全北大同学不会忘记您,全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您……今后局势必日益紧张,而您肩上的负担,亦必日益沉重……全北大的同学,诚恳希望能……共同度过目前的危难……”④

  同日讲助会、史学会等八团体、向达等教授也写了致郑先生信,表达了同样的感受,讲助会信中写道:“局势骤变以来,全校校务及师生安全端赖钧座筹划保障,辛劳备至,敝会同人兹特谨致慰问之忱……。自胡校长南飞后,钧座肩荷益形沉重,敝会同人决尽力支持,俾校务得顺利推进,师生安全得能完全保障也”⑤。

  史学会等八团体“……今后日子一定会更艰苦,我们将更需要您的照顾和指导,我们深信您一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渡过这一危难……⑥”。

  向达、杨人楩、郑昕等老友来访留信⑦:

  弟等至此,亦无他意,唯愿我兄以北大为重……学校今日正在风雨飘摇之中,仍望秉七七事变之精神,一切以保全学校为先。弟等虽不才,如有所命,敢不竭绵薄,以供奔走!……”⑧

  这时地下党华北城工部,也通过各种渠道做了郑先生工作,同时发给告各机关人员通告:让大家好好保护人民财产。解放区石家庄的北大同学也给郑天挺写信,鼓励他看好北大的家。这样,北大在全校师生共同配合及保护下,校产并未受到任何损失。(待续)

  ■文字整理:陈瑞衡

  注:

  ①贺麟:《我和胡适的交往》,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编》28辑,第169页,1986年9月

  ②③北京大学史料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学珍、郭建荣主编,第1104页,1105页。

  ④⑤⑥⑦⑧北京大学史料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学珍、郭建荣主编第1107、1108、1106页及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