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盘盘陈坑道 幽幽故土情

http://www.clnews.com.cn  2014-12-04 15:03:31   来源:掌上长乐  【字号

  走在陈坑古道上,仿佛听到莘莘学子进京赶考的脚步声,仿佛听到商贾仕宦辚辚萧萧的车马声,仿佛听到贩夫樵子匆匆赶路的唱歌声……

  陈坑古道曾为南北重要通道之一,铺设于宋绍兴四年(1134)。三尺宽的石板路上流淌着汗水、泪水、血水。这是一条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一路上有许多特别的景观,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据陈坑古道碑记,陈坑古道自阳下江浒道头,经洋门道,路过龙门、后山、陈坑岭、首边岭、岱岭、坑兜、青山下等村,石路蜿蜒三十余里。北接南山道可通县城;东过岱边岭,经青山下、青桥、古槐,直达长乐南乡;南连出县古驿道,经佑林、坑田、东渡、玉田、观音亭、蕉岭、三山、东林,翻石湖岭,连省道,通福清、莆田以及闽南地区。

  陈坑古道的起点是“阳下江浒道头”。“阳下”又称阳夏,现在叫上洋村。岱边村北与龙津后山接壤的一段,沿翁山、戏崎、半占等山即达莲柄港。青闸公路由此经过,过去是十里郊野,田园锦秀;现在首占新区崛起,高楼林立,繁华街市。

  岱边岭一段有诸多景观名胜,前人标为岱峰八景:岱石凌霄、中峰积翠、石室闲云、富山夕照、月峡飞泉、仙人遗迹、松溪夜月、宋井墨泉。重峦叠嶂间,山岚雨气里,瀑布岩、放鸠石、龙潭、龙池、听水寺等景观争奇斗秀。飞泉挂壁、仙人迹诸胜多荟萃于此。

  这里古迹颇多:有建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观音堂,清雍正年间,移建于斗南桥上,改名松溪寺,书额称“松溪古迹”;有建于明朝洪武初期的长星观,纪念一名叫“月公”的道士在岱边飞升成仙,明朝天启年间(1621),邑人陈长祚捐赀募缘,重建为寺;有纪念里人陈澍霖放鸠处的放鸠石;还有一座不知年岁的文昌祠屹立在聚魁桥上,据说它的前身是聚魁堂。沿着溪,还有一道神奇的石洞门,书“石室半闲云”、“云屏月峡”等字。

  当地还有着“狮喉吞气,雨不过未”的里谚,原来沿着首边岭通向珠湖的古道边,有巨石镌“寿石”二字。因为这里的山石仿似狮子,被称为狮子山,如果在夏天的早晨看见狮子山冒起了白气,那么当日就会下雨。

  过岱边岭后向南,古道从珠湖村村中贯穿而过。珠湖村地处董奉山西麓,北与岱边村相邻,南通佑林村,西与琅峰村、赤屿村隔上洞江相望。依山傍水,县城通往玉田的公路从村前经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珠湖主要有陈、高两姓居民,历史久远。世代在董奉山下开垦种植,果树成林,水稻飘香,古老的龙眼树、荔枝树郁郁葱葱。龙眼树下,宋代古井依然水量充沛,清澈见底。

  陈坑古道在这里呈现出多彩多姿的景观。在村庄中间的古道上,弇溪出寺前桥,弇溪又名碓塘溪,绕山麓向南流过龙根桥,流到田浦。从“碓塘”之名,可见过去这里有村民建有碓房,利用水流舂米。这是多美的景象啊,一座大大的水轮,在水流的带动下,转啊,转啊,咿咿呀呀的声音伴随着舂米的冲击声,弥漫在古道上空,多动人呀。

  弇溪三座古石桥最有名。一为溪山第一桥,路通净林庵,下临深潭,里人陈永清镌“溪山第一”四字于桥栏。一为“双龙桥”,在溪山第一桥下。两山合抱,溪流环绕,形似双龙。古榕连根,桥建其上。两桥气势恢宏,临空飞架,既如二龙卧涧,又像凤凰展翅,寓龙凤呈祥之意。桥面、桥栏均为巨大的花岗岩架成,石桥栏上刻有繁体行书“双龙桥”三个字,出自乡老陈良标之手。

  再沿着溪流走,就是奇特的榕根桥。因近旁有玄帝宫,乡人又称玄帝桥。桥南长一棵巨大无比的古榕树。榕树的根分叉开来,跨在溪流的两岸,主干骑在溪流上,榕根攀岩缘桥极其壮观。里人陈永清书“脉接榕根”于石栏。桥下,哗哗流下的溪水,在轻轻歌唱。溪岸上用乱石砌成的护坡,长满了绿绿的青苔。站在古石桥上,沿溪水而来的前方望去,底下流淌着清清的溪水,村民们在这绿荫下浣衣洗漱,凉爽异常。本地诗人陈澍霖《春日过榕根桥》写道:“桃花历乱日初西,细草萌芽绿未齐。几曲泉流山麓绕,俨然人过武陵溪。”这样的风景,真可称之为世外桃源。

  走在古道上,看到这石头在阳光的斑驳光影下忽明忽暗,仿佛在不断流动着村民长期劳作的汗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