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黄世鼎《吴航诗话》之天涯挥泪哭慎思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3-23 10:11:25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林慎思(844—881),字虔中,号伸蒙子。唐·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今长乐市潭头镇大宏村)人,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小时候,林慎思与四位兄长就读于筹峰德成岩“坑湖草堂”。咸通十年己丑(869年),慎思登归仁绍榜进士,这时才二十五岁。第二年再试中宏词科第一,誉满京都,得到懿宗皇帝的赏赐。时过境迁,林慎思中举才三年,即公元873年宦官杀死懿宗长子,立12岁李儇为太子,同年李儇即位,即僖宗皇帝。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僖宗皇帝在宦官教唆下,整日沉湎酒色,吃喝玩乐,这时“贞观长歌”,已被靡靡之音所替代!

  林慎思在咸通五年(864)荐礼部不第,退居长安槐里。看到官廷之外,各地饥荒连年,但州县仍催征勒索,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曾经辉煌一时的唐王朝已满目疮痍,整个国家充满各种矛盾。这时林慎思考试不第,没有一官半职,但是他却把振兴唐室为己任,精思研著《伸蒙子》三卷,《续孟子》二卷。《伸蒙子》三卷主要提出治国方略。而撰写《续孟子》二卷的目的林慎思在自序中说得一清二楚:“《孟子》书先自其徒记言而著,予所以复著者,盖以孟子久行教化,言不在其徒尽矣,故演作《续孟子》。”言下之意是:《孟子》一书,是孟轲的学生公孙丑、万章等人记录老师孟子言行的书,但没有把孟子的观点很完整的表达出来,更主要当时治国的儒家观点快要“斩而不传。”他要传导“仁言”,以治时病,挽救时局,振兴唐室。《伸孟子》三卷、《续孟子》二卷被《四库全书》子部辑录。

  林慎思登第后,初授秘书省校书郎,奉召为兴平县尉,咸通末,官升尚书水部郎中,掌管全国水利、河运、渔捕等政令。他与莆田人余镐(字周京,他与林慎思同科登第)等忠直之士,看到朝政日非,社会动荡的现实,屡次上书谏君劝政。但忠言逆耳,皇帝不但不听,反而恼羞成怒,把林慎思贬为长安万年县令,余镐罢官返里。公元880元,黄巢的起义军,成了燎原之势,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直抵长安城下。僖宗皇帝束手无策,与田令孜等仓皇南逃,公元881年,僖宗一行抵达成都。这时林慎思何去何从呢?“广平元年,黄巢陷长安,慎思领兵出战,力不支欲自刭,贼执之,逼降,慎思踞床大骂,北面稽首,遂遇害,年三十七。”(引自《长乐县志·名臣列传》)林慎思身体力行。表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英雄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是《续孟子》一书最好的写照,是“文如其人”最好的注脚。

  远隔天涯的余镐,这时已隐居家乡莆田黄石,当他听到林慎思为国捐躯时百感交集,写下催人泪下的《哀林虔中》:

  [古诗注解]

  [1]接翅:鸟儿一只跟着一只,比翼齐飞,比喻连续不断。

  [2]投荒:被遣返荒凉、破损的地方。

  [3]孤城死:指林慎思坚守城池,杀身成仁。

  [4]空存百战谋:兵家谋略,成竹在胸,但无所用处。连同上联之“孤城死”,皆用以形容为国损躯,壮志难酬。

  [5]灰里觅:只能在灰尘里寻找。

  [6]梦中求:只能在梦中追求,这句诗“嘤声”连同上联“菡草”,皆用以比喻国家破败,生灵涂炭。

  [7]钓舟:垂钓。形容隐居生活。

  [相关链接]

  《孟子》与《续孟子》一脉相承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他继承孔子思想,为儒家学说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人们尊他为“亚圣”。表现孟子的思想和理论主要从《孟子》七篇中体现出来。《孟子》七篇主要记录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主要记叙孟子的谈话内容反映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划时代著作。对《孟子》一书推崇备致的南宋朱熹只是把《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注释了《孟子》,编写《孟子集注》一书。此外注释本,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清·焦循《孟子之义》等。即使当前中学语文课本也只选取《孟子》一书的片断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也只是把文中语句加以注释,拉近文言与现代语的距离。

  石破天惊,一千多年前的长乐林慎思,为了弘扬儒家思想,努辟蹊径、别开生面、精研殚思撰写《续孟子》二卷。《孟子》十四篇,只有七个标题,每个标题分为上下卷,为此《孟子》亦称“孟子七篇”。林慎思的《续孟子》依样画葫芦,也是十四篇。不同之处:林慎思的《续孟子》每篇单独立标,计有14道标题。

(作者  黄世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