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陈文龙与文天祥的长乐缘

http://www.clnews.com.cn  2015-10-12 15:23:01   来源:掌上长乐  【字号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陈文龙在兴化抵抗元军,不幸兵败被俘,元军妄想降服陈文龙,但屡遭训斥,元军见劝降无望,就把陈文龙押往杭州。他从离开莆田即开始绝食,行至合沙时,赋诗一首与他的仲子诀别,表达了视死如归、尽忠报国的强烈心声。

  陈文龙出生于莆田,成长于长乐。他从小就读于阜山明教堂,咸淳四年(1268)殿试状元及第,先后任职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郞、监察御史等,后因得罪权贵贾似道,被谪回老家长乐。陈文龙在长乐倡修陈塘港水利工程,造福长乐乡梓。

  元军威逼中原,直驱南疆,在文天祥的召唤下,陈文龙出任参知政事,临危受命,毅然举起“生是宋臣、死为宋鬼”的旗帜,与元军大战于兴化城,终因寡不敌众,城陷被俘,被押往杭州时,在岳庙尽忠殉国。

  他是长乐的骄傲,也是长乐的荣幸。一代状元郎,万世忠义颂。如今,长乐阜山人以陈文龙为荣,在阜山陈氏宗祠正中,供祀着陈文龙的塑像,塑像左右的一副对联熠熠生辉:与岳武穆后先辉映南枝棘竹共孤忠,为文信国生死至交北顾伤心同一节。楹联中,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已把陈文龙列位于岳飞、文天祥之旁,忠心爱国的志向同归一节。民间百姓的信仰,是以陈文龙人格力量为基础奠定的,他那爱国爱乡的精神,值得后辈传扬与敬仰。正厅的牌位前,有青石刻制的陈文龙的《元台碑文》全文,那小楷的文字刻得非常精致。那碑文慢慢品味,细细研读,从中可以找到陈文龙的心路历程,可以体会到一代伟人的生命风范。

  在南宋走向没落的时刻。为了挽救垂暮的家国,许多仁人志士,毅然走上抗争救国的道路,文天祥即是其中著名的一个爱国英雄。

  元军铁骑踏至闽南一带,文天祥来到长乐,希望陈文龙能够出于大义,一同商议救国之策。文天祥是1256年状元,陈文龙是1268年状元,时间相隔12年,刚好都是龙年。两位龙年状元相会于长乐,真可谓风云际会,并在这国家危难时刻,均为血性汉子的两位状元郎,毅然豪气冲天,决定组织救亡。文天祥高兴之余,欣然提笔写下“兴龙”二字。一方面,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东方巨龙。另一方面,二人又是双双龙年登龙榜。振兴中华,巨龙腾飞!

  南宋已是垂暮之年,两位状元豪气归豪气,但还是回天无术。只留下双双殉国美名,传扬千古。

  文天祥也有一诗,比陈文龙的《诗寄仲子》更为著名。

  这诗,不就是与陈文龙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明教堂的楹联写道:万古纲常扶不坠,千秋教化妙无穷。这“纲常”,这“教化”,就是民族英雄立身养志的源泉吗?

  陈文龙和文天祥生活在南宋末朝,当时的南宋小朝庭只想苟且偷安,正像诗人林升写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样,他们已无力挽救宋室江山灭亡的命运,每天只沉溺于歌舞酒色之中。陈文龙、文天祥许多地方和岳飞一样,力主抗战。但岳飞的悲剧在于是死在同胞手上,他没有战死沙场。而陈文龙、文天祥的“生是宋臣、死为宋鬼”的豪壮,却让敌人感到钦服。

  陈文龙、文天祥被俘了,他一样不屈服于任何的压力与引诱,以死报国的志向惊天地泣鬼神,那不屈的民族气节真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惟有丹衷天地知”。陈文龙终于在岳庙走了。我想,他临死之前还在凝视着“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吧。因为,他的血脉中永远流淌着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心目中永远屹立着泰山长城。这气节也是明教堂的“万古纲常”和“千秋教化”的结晶吗?也是长乐这块沃土中孕育的闪闪发光的人格瑰宝吗?

  多少年过去了,文天祥手书的“兴龙”二字,石碑苍茫,魏然屹立。她不只是矗立在长乐的土地上,更是矗立在长乐人民的心中。五千年华夏的生息繁衍,多少先贤的魂魄堆积起来的泱泱民族的气节,任你孤拔舰队、八国联军、甲午洋舰、日寇铁蹄是催不毁的,你磨破的只是皮肉,而巍巍屹立的永远是中华民族之魂。

  图文/林秉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