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

作者 陈明清

http://www.clnews.com.cn  2018-01-12 16:00:29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陈文龙(1232-1277年),原名子龙,生于福建莆田玉湖,成长于长乐阜山,9岁就读于姚坑明教堂,25岁补入太学,37岁举中进士,廷试第一,宋度宗赏识他的文才出众,御笔改子龙为文龙,授予宣义郎镇东节度判官、监察御史等职。由于他一身正气,不入贾似道之门,故有三起三落坎坷过程。

  一落为不入权相贾似道之门,被降为抚州,直至罢官归里,回长乐后,他极力浚疏古港,把72洋之水流归一港,受益183个村庄的农田灌溉,乡民感其德,在三门闸建报恩祠纪念他的功绩,碑记林立,后祠圮(今寻得“报功祠”石额)。

  二起于国家危难之秋,朝野群臣怕死主降,唯他与文天祥、立中等主战,护益王进福州,被拜为谏议大夫,直至参知政事(宰相)。二落则是朝廷愿向元军“奉表称臣”,主战的陈文龙不被容纳,被返乡归养老母。

  国势倾危,再任参知政事,组织抗元,文天祥书“兴龙”一碑,鼓舞士气,升任闽广宣抚大使,坚持抗元,此为三起。直至兴化城失守被俘,至死不降。三落于叛徒与元军伪报军情,被执,直至精忠殉国。

  陈文龙精神最核心的是爱国爱民,就是关呼民生和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修养。

  他的爱国,是和“忠君”统一在一起的。他的“忠君”表现在维护宋朝统治的封建社会与反对北方以游牧为主元军入侵的掠夺性的暴行上;秉公执法,反贪揭伪,与恶势力作斗争,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保护人民。有的人“忠君”,却大量屠杀人民,镇压人民起义,站在统治者一边,这对国家和谐发展是不利的。

  陈文龙爱民表现深受人民点赞:

  1、他在越州任职期间,不走皇亲国戚的“后门”,不拉个人关系,不干以私,刚正不阿。

  2、他在监察御史时,忠于职守,不畏权贵,弹劾洪起畏(权相贾似道亲信),甚至弹劾贾似道权倾朝野都不买他的账,不入他的门。

  3、他任参加政事(宰相),闽广宣抚大使时,与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紧密配合,倾尽家资招募乡募,信任引导民兵合力抗敌,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一次又一次地顽强抵制,反抗入侵之敌。

  4、他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积极成分。度宗年间,贾似道以富国为名,与浙西漕使洪起畏狼狈为奸,在浙西推私行“公田法”敲榨人民,破坏生产,引发社会不安,时任监察御史的陈文龙冒权相贾似道之淫威,起案弹劾,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5、宋端宗年间,陈文龙抗元主张不被朝廷采纳,不得以返乡“待命”,他就利用在家期间,发动乡民修浚古港,造福百姓,这就是长乐的“都江堰——陈塘港”。

  6、陈文龙在兴化城保卫战中,城破,陈文龙被执,人民惨遭杀害之时,陈文龙喝令元兵“速杀我,勿害百姓!”。

  陈文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民族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他从小在长乐这块灵山秀水土地上,受儒家家教家风熏陶,在明教堂名师培育下,以“传文章,负气节”闻名乡闾,他为官时,敢上疏反对祸国殃民的奸相贾似道,朝野赞他“凤鸣朝野”。在元兵南下,周边郡县纷纷投降的情况下,他明知兴化府孤城难守,仍不惜一身死,不惜一族亡,竖起“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大旗,毁家纾难,舍生取义,以自己的身家性命践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捍卫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民族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