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又见杨梅红遍天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5-26 09:44:41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自古有青山龙眼美名扬,君不见岱岭杨梅红遍天。

  董奉山下,岱岭村比邻青山村,一样翠青青的山,亮莹莹的水,山上满坡的果树,山下累累的硕果,树影横斜,隐隐约约,村居房屋点缀其间,风过处,恍恍惚惚,不知是果树妆点了村落,还是村居孕育了果园,交相辉映,一切宁静而安详。

  有史以来,岱岭村盛产水果,如柿子、水蜜桃、龙眼、杨梅等。董奉山的土壤、湿度、气候特别适宜杨梅生长。每每雨后,云雾层层缭绕,弥漫于山的四周,岱岭居于山脚,林木森森,善积水汽,于此长成的果子便分外好吃,可谓色、香、味俱佳,公认为周边翘楚,以颗大、色紫、汁多、味甜著名。只是不知,这里的杨梅是否也曾如龙眼一般作为朝廷贡品呢?

  初见杨梅,仿佛前世今生的缘,我等吃货如临盛餐大宴,其馋态可用“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完全不顾自身乃受邀客人形象 ,一如主人般伸手就采,张口就吃,大嚼特嚼。岱岭杨梅不打农药,即摘即食,咬上一口,酸酸甜甜,沁心入肺。

  经年年打理,杨梅树个儿不高,极易采摘。树底枝繁叶茂,站在地上便伸手可及;略高处,孩子骑在父亲肩上,亦可摘到一粒一粒往嘴里塞;年轻力壮如我者,不用借助梯子,“蹭蹭蹭”上树,钻入枝桠间,提篮一挂,不多时,便满满一篮子往下传,树下的孩子们欢呼着吃得满嘴满身红艳艳;更有一绝,树底下张开一张大大的编织网,几个人各牵一角,一人上树,使劲摇一摇,就像下了一场红红的雨,一收、一倒,已是满满一桶。吃到牙齿酸软,再提一桶回家浸上一坛杨梅酒,随吃随开,如饮琼浆玉液,享受神仙般生活。

  除了龙眼,杨梅也是岱岭村民的魂,家家户户都种上些。每到杨梅成熟时节,朋友陈榕清的父亲都不忘交代他呼朋唤友多招呼一些人来采摘。今年又见陈老,还是那副热情洋溢的淳朴样儿,“你们能来是看得起我的杨梅,要多少随便摘!”似乎,得了便宜的是他。

  过去,杨梅成熟时,岱岭村的祖先一大早采摘完,挑着带着露水的杨梅,过陈坑岭到岱边,送入福州城,劳累自不必说,且收入还不够温饱。到现代,岱岭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靠杨梅收入,只当其做沟通友谊的桥梁,朴实的笑脸迎接各路友人,常来常往,吃吃杨梅,喜气洋洋。

  青山下,龙溪边,朋友满腔自豪地介绍岱岭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奇闻轶事等,似乎黄勉斋也尝过他家的杨梅,和他共浴过龙溪的清清流,同喝过八角井的甜甜水。历史在树林阴翳中交错。

  李渔在《杨梅赋》中说:“南方珍果,首及杨梅”。长乐人,我们不得不提杨梅。

  (作者 柯多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