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笔墨丹青中的梅花城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3-17 16:29:51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梅花丛里斗城悬,傍水依山四面研。长笛一声倚重阁,清音几曲入云天……”一提及梅花古城,我就自然而然想起清朝知县贺世骏的诗句。对于长乐人来说,渔乡梅花并不陌生,它是东南沿海的一颗明珠,揽悠悠青山,奔腾向前的大海是梅花城生生不息的脉搏。梅花是历代军事的海上要塞,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镇。

  这就是念念不忘、名如花香的梅花城?车在古城广场停下,我心里暗自欢呼。 天有些灰蒙,远远地,早春的海似乎波澜不惊,仍在沉沉酣睡中,而一大片裸露的沙滩舔犊情深般紧紧搂抱着它,生怕一不小心,就惊扰了美梦。尽管风很大,凛冽刺骨,我的感动却无边滋生起。

  春寒料峭里我第二次来到梅花城,一睹当地举办的“梅花情、渔乡梦”书画摄影展览,若干年前曾匆促地蜻蜓点水过,早已没留下什么记忆。明知自己是世俗女子,难以和风雅沾边,终是拗不过梅花女子容姐之盛情。想梅花自古暗香袭人,高洁傲骨,与梅齐名的古城是否有着同样坚强不阿的品行?都道踏雪寻梅是一种意境,那微雨纷飞,笔墨丹青中的梅花城,又该如何的诗情画意呀!

  ‍ 不巧居然来晚了些时间,错过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尤其是落下绝对精彩的开幕序言让我心里多少有些遗憾,更无从知晓特邀的嘉宾都有哪些名人,可又有什么关系呢?用心研的墨一样是万紫千红的春天!当各种文化成了镂刻我灵魂的神圣,膜拜、崇敬正是我此时的心情。寒风里,来参观的人流依然络绎不绝,青砖黛瓦的镇文化综合站被一道道喜气洋洋的大红拱门点燃了沉寂。

   琴棋书画向来是中国风雅文化的精粹,国人以之传承发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梅花人也不例外,显然更多才多艺,文武并存。一楼展览厅内,醒目的武术梅花鼓下,一则文采洋溢的前言把梅花的人文历史一一揽括,而环顾四周,一帧帧悬挂的浓浓墨香令满壁生辉,连呼吸的空气,都充满了雅韵。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等字体变化多姿的书法和水墨画让我们大开眼界,但见龙飞凤舞,幽香别致,运笔有的潇洒飘逸,有的古朴老练,有的隽永苍劲,也有些初学书画者的稚嫩临摹,瑕疵难免……说来惭愧,自己其实对书法没怎么研究,只隐隐揣测着每一种字体应该都有独特的风格吧!而案桌上,精忠报国四字隶书正墨迹未干,我一弱女子激扬得豪情顿生。这些书画中,有我最喜欢的莲花图,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来正是泼墨者自己的心迹写照吧!另一侧的牧童横笛画卷则惟妙惟肖,乡村悠然自得的淳朴意境扑面而来,令人神思遐迩。当然,梅花书画展怎么会少得了关于梅的画和字呢?唯有暗香来--无论嫩寒春晓的红梅图亦或踏雪寻梅的墨宝,都让我感受到了刚毅不俗的梅花秉性。‍

  尤陶醉流连中,一阵悠扬悦耳的古筝曲把我引上二楼,二楼的展厅依然古风古韵,却因琴声多了份灵动。梅花出美女,这话出名人郁达夫之口,果真无虚言。看正台中间,一个长相清秀的少女正十指纤纤,缓缓拨弄着这首古典风味的《渔舟唱晚》,瞬间恍如身临其境: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渔人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幸福的歌谣冲破了云天。才女佳人,此景此情,怎不触动心扉?在场的一个书画家当即挥毫泼墨,为这美女描了风韵像,引得围观的人个个叫好。就在轻松欢快又古典韵浓的氛围里,我又把四周的书画逐一浏览,只觉得张张皆有意境,“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任重道远”等卷,无不弘扬墨香之精神。我的目光驻留在另一张字画上--“梅菊竹兰君子气,琴棋书画秀才风”,这是当地书画名人刘美寿的行书作品,笔力遒劲,又有流动放纵之感,加上中间的诗仙李白正洋洋洒洒,挥毫题诗,一种超然脱俗的典藏之蕴油然而生。因为作者与容姐相识,也随和亲切,所以就闲聊了几句,哪知道短短的数句对话就深深地震撼了我。人到中年,我早领略了现实的残酷,多少人为了五斗米折腰不得不放弃自我爱好。我难以想象,一个五十岁的中年人,居然锲而不舍用他三十多年的光阴来创作书画,一边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一边无怨无悔,视如至爱,该用多大的毅力和决心支撑起!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省里的小有名气,他的灵魂是朴素的,朴素得如此坚毅,这绝对是坚韧不拔的梅花人精神的缩影!其中的艰辛不是寥寥数笔就能道出,不得不令我钦佩。‍

  既然远来,略有时间,梅花城的古迹就不能错过,据说几乎每处古迹、每个故事都隐现着刀光剑影,百闻不如一见,容姐和面前的朋友刘美寿就是现成最好的导游。 容姐说来梅花一定要走走古街,古街见证了梅花城的历史,“街巷遗古韵,比户有书声”,此对联也是梅花古巷的写照。文化馆外,一条不大的巷子将容姐的话语延伸了开。面前的巷子不仅仅是赫赫有名的抗倭战场,也是容姐自小读书要经过的地方,少年离家老大回,恍若凝聚了所有的旧时光,于她来说永远都刻骨铭心。我们暂且按捺远古的血雨腥风的画卷,只遥想若干年前的街巷车马人喧,相当的繁华,如今物旧人非,很多的梅花人搬离家园,巷子寂寞了,少了渔妇结网的画画,也改变了许多,小巷的路,原本是高低不平的青石板铺就的吧,中间被水泥抹了平,里外两侧倒露出了质朴。那不远处的六角井,粉饰一新,看起来怪怪的怵目惊心,一样失去了固有的风采。街巷两旁一些历经风霜的老厝已经风烛残年,即便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无法挽回逝去的鲜活,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却映衬其中,凄美和壮丽,新旧文化交叠错落,心中无限感慨,我相信不管人去楼空或是代代相守,淡然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甚至每一座老厝新房都有各自的灵魂和故事安置在流失的岁月里。怀旧是一个时代的印记,生活总是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不管漂泊的游子身在何方,祝愿平安幸福与他们永在!也期待他们能荡开心灵的羁绊,常回故园看看。 ‍

  巷里碎步小走,一座红色的庙祀就是梅花百姓敬仰的“林位宫”,林位宫是明嘉靖末年为纪念智勇双全的英雄林位而修建,相传嘉靖三十八年,梅花城遭倭寇围侵,百姓危在旦夕,镇守梅花城的邑侯林位面对强敌急中生智乔装成卖草鞋的贩子,假意被倭寇俘去,倭寇头目见林位身背长约三尺长的巨型草鞋感到奇怪,林位谎称梅花城内民众都是身高体健的巨人,特意为之量做的。倭寇害怕又继续探听城内部署情况,林位借机夸大其辞,倭寇头目更是心惊胆颤,信以为真,连忙下令退兵,林位率军民乘胜追击,把倭寇全歼于梅花海面。后来林位病逝,梅花人民感恩戴德,建庙立碑,让他的英雄事迹千古流传。林位宫也成了梅花的人文景观之一。林位宫的斜对面街道上竖立着彰显军民良好关系的石碑---“梅城千百名里民公立”的“廉明仁断胡公之碑”保存良好,可惜的是,另一石碑“梅城千户所官军仝立”的“海楼陈公爱军碑”不堪车流碰撞,已经破损,刘美寿说,正是如他一样喜欢古文化的村人帮着搬迁保护,破损的文物得以继续留存下来。这些淳朴的民心呀,滚滚红尘中仍然不沾铜臭杂质,我怎能不啧啧赞道几声?‍

  梅花素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好民风。看到公约馆古朴的字样,我诧异地多看了几眼。飞檐翘角,老旧的建筑渍痕斑驳,一枝梅图案摇曳着。据说这里保留着清朝道光年间留下的乡约——《梅花乡约22条》,偶尔有村民口角纠纷,就会来公约馆找管事调解。后来改成了梅花镇老年人活动中心,如今的公约馆成了危房,走进了历史,但乡约代代相传,优良的民风也随之弘扬了下去。‍

  小巷的人影稀少,显得格外的静谧。我们每走一步,都会叩击历史厚重的跫音。我终于看到仰慕许久的明朝古城墙了,也只有在这个历经风雨的古城墙下,我的血液再次沸腾。眼前的古城墙保存完好,坚实的石块把城门垒成了拱形,朴拙凝重,曾经的流光都筑进了石墙里,一切似乎寂寂无声,然而轻轻触摸,金戈铁马风声鹤唳的雄壮历史便再次从城门进进出出,无尽的厮杀声呐喊声欢呼声夹杂着轰然而塌的野心、尸横遍地的冰凉,海风撕心裂肺般凄厉拂过,所有的声音渐渐停息。如今朗朗乾坤,现世安稳,古城墙便淡成了隐者,荣辱不惊地看着家园里的人影来来往往,何须炫耀曾经的生平?古彺多少事,一切成了云烟。城墙上一簇簇青翠的爬藤植物努力地蔓延舒展着,给古老的城墙带来了无限生机。这个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古城墙应该是梅花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我们也郑重地在城门前摄影留恋。

  穿越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还是踏着来时的街巷返回。将士已远,岁月变迁,古城墙却屹立不倒,一代一代的梅花人前仆后继,自强不息。感动满满,只是略为遗憾的是偌大的街巷中我却居然找不到旧时的满城梅花开,梅花城的将军山早已春梅盎然了,明知梅花城的古迹何止将军山一处,甚至海边的眺望塔等景观都未曾参观,时间却不容许我逗留太久。润物细无声,梅香已氤氲,我还是重新回头寻访文化馆三楼里落下的梅花城摄影展,再好好品味浓浓的墨香,那一笔一划,何须惊天动地,却蘸满着高洁幽香的梅花魂!

  (作者 雨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