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发光的脸上仿佛有歌声

作者 哈雷

http://www.clnews.com.cn  2016-01-31 17:12:58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我虽久居城市,但一直与城市隔着距离,如果个把月时间我不离开一段城市生活,我的骨骼就会感到莫名的酸痛,奇怪的是,一到海边或者山间,这种酸痛感就会倏然消失。我的诗一直都犯着一股怀乡病,谢冕看了诗后说,“哈雷对城市怀有某种警惕,甚至表现出某种倦意”,在城市里,我总会怀想着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乡村,有时候甚至会在梦里漂浮到一个渔村中,在有灯塔、岛礁、帆船的地方,流连不已。

  当我接到了炎黄文化研究会采风任务,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我驱车来到了长乐梅花渔村的古城广场。阴霾笼罩下的梅花古城,伫立了六百年斑驳的城墙上爬满了枯藤,依山面海,显得老态龙钟。远望海天逶迤飘渺的地平线时,右边不远处的岛礁突兀着一座灯塔,帆船在海浪间起伏航行,像一幅质感古朴的油彩画。海滩上竟然还有几个姑娘举着纱巾迎风招展,她们的笑声在发光的脸上散发开来,让冰凉的海岸生动了起来。这画面突然似曾相识过,好像是某一次梦中的场景实实在在地呈现在眼前。

  想起梅花镇,很多人就想到著名作家郁达夫关于福州女的描写,想起了他说过的梅花出美人的佳话…… 但对我来说,梅花的印象还源于已故诗人蔡其矫曾经有过的推介,记得二十多年前他就对我说,在福州六十公里处有个渔村,是一座古韵十足的古城,有很多的历史遗迹,尤其是那里的海滩特别的美。他这一生多次到过梅花,和美景有关,和渔村的海鲜美食有关,还和一个女子有关。这个女子就是梅花渔村人,虽然不是“白牡丹”那般绝色富贵,但却是宁静、优雅、气质不凡的女子。每次来他都会在梅花海滩为她拍照,诗人在镜头前突发灵感,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迎风》诗:

  风在灯塔的上下怒号

  天空挤满匆忙逃跑的云

  波涛翻滚得满海皆白

  但雨始终不来临

  所有的飞鸟全不见

  暴露的风谁敢抗衡?

  惟独你不躲闪,迎风站立

  发光的脸上仿佛有歌声

  尽管风在撕毁小草

  把阴暗扩散到天空海岛

  你仍然与流动的光嬉戏/

  有如顽强的花在黑暗里”。

  我心中念着蔡老的诗句,想着两位现代著名文人对梅花蕞尔小镇这般深厚的人文情怀,心中也充满了柔情。

  梅花,一个在荒寒里依然飘香的名字,点缀在东南滨海中一个明珠古镇。它栉比鳞次的楼群背倚青山、面临沧海。推开渔家人的窗棂,就可以看到了出海捕鱼的机帆船,天气清朗时,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琉球列岛;随便走在路上,就有渔家房门前端坐着质朴清纯的补网少妇映入眼帘……

  望尽梅花不见梅,不禁心生疑问,对古镇何以名叫梅花发生兴趣,我求教长乐市作协主席林秉杰。他说古时候这里是盛产梅花的,有清朝知县贺世骏诗为证:“梅花丛里斗城悬,傍水依山四面研。长笛一声倚重阁,清音几曲入云天。兴来掩仰情何极,吹到悠扬怨亦消。最喜月明风静候,楼中有句忆青莲。”贺世骏还把“梅城弄笛”列为吴航十二景之一。在梅花古人流传至今的两个“梅花八景”,标为:龙东旭石、鸡屿晡霞、斗壶远泊、岩陇群照、浪台月影、石鼓潮声、马筹飞雪、虎穴号风;鳌潭鼓浪、螺洞听涛、石壁垂纶、水门归棹、寮岭农歌、沙村渔火、草洲人迹、蓬岛仙踪,人们只要从这些标题中,就可以感到它的瑰丽奇谲,让你浮想联翩。

  质朴无华的梅花镇,有了闽江水无私地孕育,才有如此一点也不逊色与梅花的芳香……

  来梅花一定要走走古街。梅花古城地势甚高,要攀上石阶,转过高低略为不平的石板路,才能步入梅花古城里那曲折僻静的巷子,这里最宽的路也不过两米。梅花有过英雄的历史,曾是著名的抗倭战场,穿过古老的城门,仿佛走进时光的隧道,每一片风吹过,都会向你讲述一段刀光剑影的故事。每踏一步石板路,都会踩响一段尘封的故事。

  街面上,老样新式的房屋交替出现。老厝,飞檐黑瓦白墙,犹现当年古城风采,只不过疏于保护,多已破败,人去楼空,残垣横陈,只有隔三岔五的地方,就会出现一口水井,有圆有四方,成为街景。

  在街中心处看到一段保留较好的古墙垣连着城门。城门全由粉红色的花岗岩垒筑,呈拱形,依旧坚实,依然古朴凝重。城墙头长满了簇簇的绿色爬藤类植物,并往下伸展。城墙一直延伸到中心校旁,学校围墙加筑其上。块块石条,因为年深日久,岁月的冲刷,石面光滑无比,只有风干的青苔痕滞留其上。

  城门不远处有一口方形古井,四季清泉,清澈甘甜,即便大旱之年,也从不枯竭。井在路中央,且无护栏,传说中有儿童跌入期间,但都是有惊无险,都能被安全救起。

  青石板铺砌的道路穿越其中,成为古城老街的记忆。漫步于梅花的石板古街,老样新式的房屋交替出现,恍若时光在交错更迭。黑瓦白墙板门,飞檐翘角的老厝,犹现当年古城风采;水泥阳台和瓷砖贴墙的新居,书写着梅花的新貌。古老与现代一起在岁月的屋檐上交叠,传统与奔放,在墙体间相互媲美……

  城门再往前走几十步,就是林位宫庙,这是为了纪念四百多年前草鞋退倭寇的林位而建造的庙。林位是明嘉靖年间奉命镇守梅花城的邑侯,是梅花人心目中的大英雄。明嘉38年,东南沿海倭寇横行,洗劫梅城,民不聊生,乡民背井离乡,四处谋生,苦不堪言。危急关头,林位棋走险招,乔装改扮成小贩,经小巷潜至城外,叫卖三四十厘米长的草鞋。此举竟被倭寇头目引以为奇,询问如此大的草鞋有何用处。林位谎称,梅花城内军民身高体壮,这种草鞋就是特为其特制的,故作泄露机密,实则夸大了城内军事部署情况。倭寇头目不明就里,听信其言,果然脸有惧色,急令退兵。正是林位的足智多谋,使梅花城化险为夷。后来,林位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梅城。梅城人为之建庙立碑,铭记他的千秋功德。

  古街上还有一座乡公所,这里存放着百多年前保留下来的乡约——《梅花乡约22条》。这个小镇素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好民风,清道光七年(1827年),镇里的人们就公议制定了这个乡约,类似我们现在的居民公约,是我看到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乡风民俗。从此,这个乡约代代相传,怪不得梅花人有良好的口碑,姑娘出落得落落大方,知书达理,小镇有三个女诗人,被誉为“三角梅”,其中两个在福州,笔名为何若渔、梅花,她们的诗作在福州都还小有名气滴哩!

  走完了古街,可以去看看渔村前修筑的海堤,海堤后面一片广袤的沙滩,500年前这里是长乐人民抗倭的古战场,当地人称为“沙下”。多年前人们在海堤边上建构了一道木质的大平台,称作“听涛小憩”休闲场,是渔村年轻男女最爱去的地方。可惜的是这个平台现已坍塌,陪同我的诗人说,当年这里可是她们的乐园。登上平台,可以凭栏眺望烟波浩渺的远方,观赏海上磅礴而出的红日,目送渔民的庞大铁壳船队,乘风破浪出海捕捞的壮观场;远眺灿烂的夕照,人们喜迎渔船扬帆归来的丰收情景;伴着夜晚阵阵涛声,渔村的儿女们在这里尽情K歌,享受生活的美好。

  2009年5月,梅花古镇被省旅游局评为福建省首个省级“水乡渔村”,梅花镇也开始启动了“梅花三弄”发展战略,使梅花镇成为海洋优势镇、港口优势镇、滨海旅游优势镇。“弄海”:实现梅花镇养殖业、海洋捕捞业和海产品加工业的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弄港”:加快港口建设,向一级渔港建设发展。做强临港产业,壮大港口经济。“弄景”: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一个优势来选择。围绕“山、水、城、文、商”五大特色,开发“渔村游”、“渔家乐”和“渔之旅”等专题旅游活动,打造“水乡渔村”品牌。

  登上梅花古镇的将军山,远眺,云波浩渺的深处,隐约可见壶江岛;近处,可俯览梅花古镇古韵悠然的渔村风貌。在波诡云谲岁月里,这个渔村一定也奔涌忠肝义胆的一道脉流,刻录着披肝沥胆的一方碑铭。屹立于将军山上的梅壶友谊楼和那块梅壶友谊记绩碑,还在延续一段世代不绝的情缘……

  梅花,壶江二乡,扼闽江入海口两岸,樯橹互对,唇齿相依。梅壶子民重诺轻财,尚侠好义,交以莫逆,情同手足。明嘉靖已末,铁血抗倭,戮力除寇,护海御边,结下生死之谊。清康熙乙巳,共辟马祖定置渔场,只丰年联庆之夜,遇外患袭扰且以“依舅”为哨语相联络,此后两乡村民互称“依舅”相沿成习,传为佳话……

  时任福州市文联主席的陈章汉先生,感叹于壶梅舅缘世泽而写下了《梅壶友谊楼记》的一段话。章汉兄从此从书写转入石写,开辟了自己创作的一个新纪元。

  2002年春节,壶江村四千多村民中有一千多人到梅花过春节,梅花百姓将最好的房子、最好的床、最好的食品拿出来,招待远方来的朋友,并举行声势浩大的“接亲”踩街活动。有人评价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社会学的传奇,千余个男男女女,以依舅依妗的身份在梅花镇吃住玩三天,而接待方倾其所有,乐此不疲。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从地理上看,长乐梅花和连江壶江都在闽江口,隔江相望。两地乡亲非亲非故,为何会缔结如此深的“舅缘”?这还得从清康熙年间说起。当时两地百姓一起在马祖列岛打鱼,共获丰收。于是,两地渔民一起祭神,祈祷来年还有这样的好运气。当天晚上海盗打劫,两地渔民以“依舅”作为暗语,数百艘渔船联合进攻,打退海盗。

  有了这段生死之交,两地百姓互称“依舅”的风俗就这么传了下来。

  每年遇到重大节日时,两地老人会都组织互访,他们不再是冲着鲜美的海鲜来的,而是演绎着几百年来的壶梅两江的友情,续写着祖祖辈辈赶海人的历史诗篇,品尝着岁月沧桑酿成的美酒佳肴,憧憬着未来美好和希望,坚守着民族传统生生不息的气节和光芒——这就是梅壶舅缘文化永久的魅力!

  站在将军山上,梅花洋在脚下奔涌,烟波浩荡,气象万千;有一线微弱的阳光穿过阴霾的苍穹,梅花古镇散发着质朴深邃的光芒,犹如迎风而立的少妇,发光的脸上仿佛荡漾着动人的歌声。蔡其矫先生如若有生还能登临其境,俯瞰那芦芒摇曳中会呼吸的湿地,那白鹭翱翔的奔腾的大海,那古老苍凉的残垣断墙,那青石古街和老厝旧舍,那壶梅舅缘的美好情谊,那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一定又会有更多的诗句流出他那端丽的笔尖,汩汩地汇成一条诗歌的河流,去诉说着梅花的万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