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七境茶缘

作者 简梅

http://www.clnews.com.cn  2016-04-06 07:02:06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饮茶是近二年的事。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永春佛手等,每日随心境与口味不同而选择适宜的茶,饮之,总能神清气爽,使生活充满无尽的趣味。

  茶与人一样,讲究一个“茶缘”。福建为产茶大省,唐代起各种名茶就享誉天下,加之其他省份诸如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等诸多好茶,若想一一打交道,或成为一生不可或缺的挚友,都要看与此茶的境遇。

  七境茶,是在一个秋风滢滢的时节,无意中以一股古韵质朴的清香闯进我的生活,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但与遇到心上人极为相似,喜欢上他就会在意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于是,除了每日啜饮它独特的芳香,我便开始关注七境茶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历史发展及工艺制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七境茶在《中国茶经》记录里,早在明代就留下“罗源茶品第一”的口碑,并标以“罗源之明绿”字号,远销北京、天津等地茶庄;清光绪年间,每百斤七境茶价值可达到七十两白银,比其他绿茶价格要高15%左右,在古时被称为香高、味爽、色翠、耐泡——“四绝”茶品,以其独特优点广受赞誉。

  罗源县别号罗川,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在《明崇祯县志》里就曾记载:“茶诸山皆有”,可见罗川不仅产茶历史悠久,且家家户户种茶覆盖面极广。让七境茶走出深闺,成为天下众人皆晓的名茶,不得不说到“七境”这个词的由来。其实,光咀嚼“境”这个字眼,就让人心生好感,由此想到境界、心境、佳境、无人之境等令人回味的美好词汇。后来得知,过去中国是以“境”来划分自然村,境在古风蔚然的时代,属村与村山清水秀之间彼此分隔又依存的疆界、区域,每一个“境”地处偏远,在村落相互接壤处,犹如一双双温情互助的手,你称兄来我呼友,拼接成美丽淳朴如画的大地。而“七境”分别为罗源西兰乡的“程洋境、长弯境、施灞境、西竹境、延洋境、洪洋境、寿桥境”。当时,七境的村民们募资合建了一座泰山庙,即“七境堂”,由于“七境堂”四面环山,受海风影响,春、夏二季晓雾蒙蒙,雨量充足,土壤又多为红壤,茶树在此生长,犹如找到世外桃源,再加上一条梅溪,自东向西回绕七境,形成溪流、雨雾、海风、山林等共同眷顾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村民们利用天然资源,齐心协力,发挥古时手工制茶的精髓,经过“凉青、杀青、手揉、明火初焙、毛炒、筛簸、定炒”等数道工序,制成“条索匀整壮实,色泽绿润光泽,茶香嫩润持久,形如炮弹引心”的七境炒青绿茶,为七境茶走出大山,名满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相传唐人吕洞宾经此地还留下赞茶之诗:“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真是好茶深山藏,古韵至今传!

  如今,在秋风习习中,只见每一座茶园倚靠着青山叠翠,空气清新舒张,植被繁茂葱郁,密密连缀的茶芽似张开的小手,尽情抒发着内心的愉悦与美好。所到之处无不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清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曾留下一副名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而我分明在云雾缭绕的罗川土地上,闻见了七境茶萦绕的迷人气息。我知道,它将成为我茶桌上离不开的挚友。

  (本文原载《光明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