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美食随想曲

作者 霖铃

http://www.clnews.com.cn  2017-01-18 16:25:50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年关将近,各色年货令人眼花缭乱。微商、电商、超市都卯足了劲,促销的方式也层出不穷。于是乎,在春运大军营造的如角马迁徙般的浩荡奔涌下,年货也载着一种希冀,通过海陆空营造着另一股春运大潮,只是这一切都悄无声息。

  大潮之外,还有一部分人个性萌动,自己动手做起了各种美食年货。微信朋友圈被棉花糖、牛轧糖、饼干、 糖炒栗子、年糕、鱼丸、腊肉、腊鱼、腊肠的靓照以绝对优势占领。 古人云:食、色,性也。看到美食,唾液就像是丰水季节的小瀑布一般,这是谁也无法阻止的条件反射。

  小时候的我喜欢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如何安抚这张贪吃的嘴成了我和小伙伴学习之余探讨最多的话题。

  夏秋时节瓜果当季,品种丰富,但还是供不应求。一到暑假就成天带着如福尔摩斯般犀利的眼神,在菜园子里进行地毯式地搜索,盼望在某个角落找到一个染着红晕的西红柿,或是一个皮色乳白泛着一丝清香的香瓜,可总是无所收获。往往此刻,我便为之前的认真懊悔,为什当时不疏忽一下,不然还能捡到漏网之鱼呢。这种懊恼持续几天后,就在青中带红的西红柿和泛着一丝香味的香瓜的安慰下烟消云散。当然,美美的享受之后,又会陷入上一轮的怪圈。如何应对?山人自有妙计。把那些成熟的豆角采摘下来,剥出里面的种子,用极小的竹签串成串,之后,放到刚烧的灶灰里,只要捂上个十来分钟,豆角的种子就熟透了。掸掉上面的灰,便可一粒一粒慢慢享用。后来,只要是能吃的种子都依法炮制,这应是我举一反三达到炉火纯青最好的佐证。

  走过丰裕的夏秋,到了萧条凛冽的寒冬,对过年的盼望是与日俱增。年猪宰了,糍粑打好了,母亲炸好的酥肉用竹篮装好,挂在了房梁垂下的铁钩上,橘子味道的汽水还有麦饭石整齐地摆在柜上。

  过年前一天晚上,父亲和母亲照例是忙活通宵的。父亲把大灶里的火烧得旺旺的,瓜子和花生随着母亲的锅铲,有节奏地翻动,一股懒洋洋的气息随同香味在屋内流动。炒好的热瓜子、花生在簸箕里越堆越高,我们三姐妹不时偷拿一把趁热吃,全当母亲叮嘱的热瓜子和热花生吃了会拉肚子的话为耳旁风。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念三年级那年过年的前一晚,因贪吃了热瓜子和花生,又着了凉,弄得上吐下泻,还发烧,大年三十父亲背着我去医院看医生。为了让我乖乖打针吃药,父亲许诺给我买一块钱的黄色的甜橄榄(五分钱一颗)。如今见到这黄甜橄榄,仍倍觉亲切。

  转眼,春节结束,出了元宵节,年货也因招待亲朋好友所剩无几。余下的腊鱼腊肉是要吃到春夏交接蔬菜上市的。能大块吃的只有糍粑了。糍粑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烤和煎。说到烤糍粑,除了香之外,味道寡淡,不大讨人喜欢。煎糍粑形式就丰富多了,先将油烧热,然后将沥干水分的糍粑整齐地放到油里,隔一两分钟翻动一次,煎至两面金黄,再放一些炒好的腊肉,糍粑油光水亮,有点像一夜暴富的土豪,味道却是杠杠的。另一种是将糍粑煎至于两面焦黄后,装盘晾一会儿,之后裹上蛋液,再放锅里煎,咸甜自由选择,那出锅后的糍粑像是文艺小青年,味道自然是清新的。在煎糍粑上,我还有自己独创的做法,那就是将糍粑放锅里煎时,勤翻动,保证糍粑熟透又不焦黄,恢复它的糯性。之后便趁热将用肉和菜做成的馅料包到糍粑里,像包汤圆一般。包好装盘后即可食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糍粑吃起来肥美多滋,嘴角流油。为此,我也多了一项在小伙伴们面前得瑟的资本。

  时隔多年后的今天,当年我对美食的灵感相对于今天的巧妇,那简直是云泥之别,感觉自己迟钝了一个世纪。现在朋友圈出镜率最高的是林林总总的美食,每一次的呈现都是对味蕾一种挑逗。心里也就对那些就美食侃侃而谈的达人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记得北京电视台美食节目主持人梦遥作为嘉宾参加《开门大吉》时曾跟主持人尼格买提说,她主持美食节目,吃遍了北京的各大餐厅,近十年来不下三四千家。此语一出,台下观众一个一个都张大了嘴巴,忘了鼓掌。电视机前的我自然也和现场观众一个样。台上的主持人连呼:“梦遥,你这身材真对不住你这职业,竟然还能这么瘦。”“蔡澜先生说,会吃的人都不会胖。”梦遥机智地引用美食界泰斗金句。蔡澜两个字让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半年前,我也曾出于对先生的仰慕,买了一本他写的《蔡澜旅行食记》。书里,蔡澜先生分享了他在美食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那简直是一场漫长的修炼。

  因遇到邵逸夫先生,蔡澜先生才有机会立在美食潮流的尖端。我没有他那样的际遇,还好,赶上了红遍大江南北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解说词可以吞吐日月星辰,包容山河原野,自由跳跃时空,解说的声音充满原始诱惑力,让人觉得制作美食如古时候祭祀典礼一般神圣。还有小丫主持《回家吃饭》时暖心的呼唤,时常激励我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依葫芦画瓢做出来的炖羊肉也有模有样,唯独做面包时常被儿子取笑 “妈妈,你做的面包也可打得死鸟”。这小子每次说这话时,都会和他奶奶相视一笑。这祖孙俩竟让我想起了刘姥姥和板儿。记得《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对于贾府吃茄子所发出的感叹:“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

  思绪就这样九曲十八弯地迂回盘桓,年的味道已经逼近鼻尖,看着街边快递车旁,鱼贯而来领包裹的人群,检查、签字、拿走,一切驾轻就熟。脑海里浮现的竟是冬日大雪即将到来时,忙着往树洞里运送松子和榛子的小松鼠。那些小松鼠、松子和榛子宛如一个个落在五线谱上的音符,正演绎着一首散漫自由的美食随想曲。这曲子恰巧拨动了我的心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