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旅游 >> 正文

长乐金峰宋丞相文天祥手书“兴龙”碑

http://www.clnews.com.cn  2012-12-05 16:36:47   来源:金峰文化站  【字号

  宋丞相文天祥书“兴龙”碑,原在金峰镇上陈村,今六林半山村。

  此碑系花冈石质,碑高2.75米,宽0.69米,厚0.18公分,碑正中书“兴龙”两大字,每字字径54×50厘米,下款书:“宋状元文天祥书”等字样,字迹清晰可辩。

  此碑由来可追溯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当时抗元形势严峻,文天祥绕道温州来福州,特地至长乐造访陈文龙,两位抗元主将,相与恸哭国事。为鼓励陈文龙抗元,亲书“兴龙”两大字相赠,以示倚重。这与《长乐县志》载:“兴龙”碑在二十三都周山,宋丞相书“兴龙”二字, 相吻合。

  此碑为何人为地截为三段,后又重立,且上款有:“大清雍正丁末季春吉旦立”字样。据已故的李永选老先生在谈此碑时,曾说:“该碑立于周山,因该村有三个自然村,在雍正年间,该地区发生瘟疫,为了去邪抵煞将此碑截为三段,每个自然村分一段,可是末见效果,有人说这是破坏原碑,更不吉利,于是又将三段进行合拢并写上上款的重立时间。

  经考查宋时立碑的规制只书下款,不书上款,且上款款字规格不一,而下款题字比较工整严密等,说明李永选老先生所言有理。

  经查对认定,此碑是原碑,它的发现为研究文天祥和陈文龙两位民族英雄抗元的足迹提供了实物资料。

  文天祥,宋末大臣,字宋端,一字履善,号文山,理宗宝祐四年状元,时值元兵南下,他上书力主抗战,后倾家财资军,率军北上迎敌,力图光复山河,被命右丞相,转战赣、闽、粤三省,兵败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誓死不屈,并在狱中写了千古不朽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名,光照日月,气吞山河,成为许多爱国者的人生座右铭。

  陈文龙,字君贲,号德云,祖籍莆田,长于长乐,少时读书于后山(今阜山)明教学,咸淳四年(公元1256年),廷对第一为状元,累迁知政事,益王在福州称帝时,命文龙为闽、广宣抚使(即兴化军),率军挫败元兵,日夜守城,并书“生为宋臣,死为宋鬼”两面大旗,激励士兵尽忠报国。元兵攻城通判曹澄孙开城投降,文龙被元兵押解从莆田至杭州,途中也留下了“须信累臣堪衅鼓,末闻烈士树降旗……”的诗句,同样光彩照人,气节崇高,史称他与文龙祥“隆名并峙”两忠烈,后绝食而死,讣闻行朝,谥忠肃,邑志忠义有传。

  (陈光耀 文 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