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旅游 >> 正文

六平山——长乐道教胜地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5-22 09:56:49   来源:鱼鱼论坛  【字号

  城北有山叫六平,形胜雄奇、风光灵秀。千百年来,由于求道者为获神仙灵感,纷纷进山修炼,许多达官贵人、文化名士为模仿仙人生活,隐居山林。他们合力开山造景,修桥铺路,立道院,建神庙,广辟亭、台、楼、阁。经过多年积淀,而使这座充满灵气的六平山,不但成为当年引人注目的道教胜地,也使今日六平风景区,有看不尽的风光名胜,听不完的传说故事。

  山中立庙唯道独尊

  综观六平山,无论山上山下,可谓庙宇林立。据《六平山志》载,早年自太平桥至山顶,有名胜古迹数十处,内中多与道教有关。立这些名胜者,既有求仙的道人,也有宰相、状元、太博、司马、尚书、知县等等。这里择其主要简介如下:

  黄庭道院旧址即今初有庵,初建何时无从查考,但查资料称道院者,长乐唯此一处。院中早年住有很多道士,有“长乐道教第一丛林”之称。后来几经兴废,有退老的明万历年间兵部侍郎陈省,在其址建初有庵,另辟道院于无底之谷上方西岸,自题匾“太清真境”,俗称“上黄庭”。

  黄庭者,乃道教的一部有名经典《黄庭经》。据说“黄庭密诀”,便是引人步入仙门的指路灯。太清,即太上老君居住的太清仙境。“上黄庭”前溪中,一石勒“黄庭谷隐”四字,词意玄虚,有说是陈省之子所立,称自己隐居黄庭谷中;有说黄庭乃神仙代名词,是所立故弄玄虚,说此地有神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明崇祯间,知县夏允彝到无底之谷祈雨应验,又在太清真境下建“灵泉观”,自此院观合一,成为当年山中香火最为鼎盛的地方。后因年久荒废,今留旧址。

  北涧寺在狮子岩上,原址为天地四方宇,供五显灵官神。

  三清观在半山,规模宏伟。“三清”者,乃道教最高神,即元始天尊?宇宙形成之前开天神?居玉清仙境、灵宝天尊?宇宙处于混沌中赤混太无元神?居上清仙境、太上老君?道教实际祖师爷?居太清仙境,故曰“三清”。内供白鹤仙师。

  九仙宫原址在黄庭道院之东,庙不大,神与福清石竹山同,早年亦有祈梦诸事,嗣废。

  东溪精舍旧址在北涧寺西北,乃早年修道人练功与起居之所。据陈洵仁“东溪精舍记”,只是“茅亭一区”,大概是那时顶处无道院,道士们为方便而筑。东溪精舍在长乐历史上有一席之地,是因为明初江田人陈洵仁借精舍讲学,学生中有十人金榜题名,内有榜眼陈全,状元马铎、李骐。

  在山下的还有汾阳王庙?唐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长乐县令王想建?、种芝宫?宋莆田人状元徐铎舍屋为庙?、芝阁、成化阁、玄真宫、留亭、清心亭等。在山上的尚有天地四方宇?宋宰相陈合建,原址即北涧寺?、乾坤一草亭?宋太博陈俞建,原址在半山鸡公岩旁,今人重建盘山路旁?、临青亭等,皆为胜地造势增辉。

  因景弘道风光独胜

  六平风光景致很多,有名的有十二景:卧虎听泉、天马望水、灵猴思桃、宴月沉溪、无底龙潭、龙冈铺霞、贵妃醉酒、八仙聚会、初有洞天、如有洞天、小有洞天、雄狮迎旭。这里不说其静态美,只说景中的道文化。

  一曰引仙说景如“宴月沉溪”,传说此景来历,乃春秋之时,一年百花竞放时节,某夜皓月当空,一群仙人因慕六平秀色,来到山中游玩。众仙见今“怀仁桥”上方溪中有岩甚是清雅,便坐下饮酒吟诗,谈天说地。谁知那岩下乃一泓碧水,自此之后,众仙聚会的倒影,竟时常再现水中,前人只觉神奇,勒“宴仙台”三字于石,名曰“宴月沉溪”。

  “丹灶”,在“如有洞天”中,一石下凹如灶,上勒“丹灶”二字,传为董奉炼丹处。董奉,三国“建安三神医”之一,与华陀、张仲景齐名。董奉也是一位神仙,《列仙全传》称他“碧虚太乙真人”。董奉是神仙,丹灶就奇了,为什么?据称人要成仙,唯有二种可能:一是吃了不死药;一是吃了王母娘娘蟠桃园中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的蟠桃。可是仙也分等级,共九级,前四级为上界仙,即民间所说“上八洞”神仙。王母娘娘的蟠桃只有上界仙才能吃到,董奉乃真人,列第六级,成了仙也吃不到蟠桃,因此他要成仙,只好上六平炼丹。后来董奉果然飞升,这不证明他在六平炼出了不死药?六平能“生仙”,丹灶不奇何为奇?

  北涧隔溪之东龙冈下,群石矗立似人状,栩栩如生,景曰“八仙聚会”。传说当年八仙共赴王母娘娘蟠桃会,因开怀畅饮、酩酊大醉,回返时过东海为卖弄本事,各以宝物渡海。龙王之子见宝贪心,抢走了蓝采和玉板并掳他入海。七仙大怒,斩了龙王大太子,伤了二太子,引起四海龙王大战八仙,经老君调停才平息。众仙遂到龙冈下憩息,留下身影生出此石。

  仙即道化身,引仙说景,既弘扬了道,又增添了景物文化色彩,妙?

  二曰为“道”造景天下道教名山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这福地洞天,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神仙洞府”,凡是道教胜地,最讲究这一点,不然就会大煞风景。可是老天却没有给六平生出像猴屿岩、竹田岩、南阳九龙洞、龟福洞那样的洞景,这与六平这个道教胜地很不相称。怎么办呢?好在长乐出了二个人,就是生来羡慕神仙生活的陈省父子,想到六平既是“生仙”之山,又常有仙人来临,山有神仙,没有“神仙洞府”怎行?于是父子俩便在山中四处察看,终于从山麓、山腰、山顶,造出了三处别开生面的福地洞天。

  一名初有洞天,景在原黄庭道院之西临溪处,此地原有一组似洞非洞的岩景,甚是壮观,中有二处摩崖题刻:一为陈省题“初有庵”;一为练英题“瞻天台”。稍加做作,名曰“初有洞天”,可谓恰如其分。瞻天台,乃道教用以观测天象气数、判定人间凶吉祸福的地方,是长乐独一无二的古迹,可称一奇。

  二名如有洞天,景在半山。此景借“朝阳”“作鳞”二个小岩洞造势,内中怪石嶙峋,一小泉从石窍溢出,路旁有蟠桃石,辟水塘二方,暗含王母娘娘蟠桃园在瑶池边。中辟“觉台”与“面壁处”,其周植梅百株、竹千丛、松数万(后名万松岭?,创摩崖题刻十数处,有名、有记、有诗,更有“丹灶”奇观。自此山水显灵,“如有洞天”真的成了一处既有奇岩异石,又有奇花瑞草、乔松修竹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三名小有洞天,景在山顶狮子岩处,此地山势奇险,东有一线天奇观,南有狮子岩天险,早年无路相通,景被割断,显不出奇巧与磅礴。陈省以人工凿开一条长三米、高米余的岩洞,把两景贯通起来,自题“小有开山主人司马幼溪陈公”于洞门东侧,名曰“小有洞天”,可谓再适当不过了。后洞旁立石椅,游人看罢一线天朱熹墨宝“石萝烟月”、一滴泉奇观,穿过岩洞绕行天险,再看与陈省同朝为官的南京吏部侍郎郑世威题“洞天山斗”,知县夏允彝题“江山全览”二巨幅摩崖题刻,立高处,观山景,一览群山小,再看江流如带,无不感慨万千,以为自己到了三清太虚仙境。

  三曰巧置灵物道教有很多灵物,如有“四灵”(龙、凤、麟、龟),“神兽”(含虎豹狮象、天马、灵猴等),皆吉祥之物。山中景致之所以有生命,即在像与不像之间,关键是前人的信仰,名啥是啥。一旦命名了,就会道归道,禅归禅,也会生出种种解释和联想。

  例如六平十二景中,一曰龙冈铺霞,一曰无底龙潭,皆以“龙”命景,突出的就是道的灵物。为了说明龙潭无底,传说早年一山民不慎把铁吊桶落入潭中,后来梅花渔民在海上捕鱼收网时,竟捞起这个吊桶,多神!又如卧虎听泉之虎,天马望水之马,含意就是神虎与天马,虎马隔溪相望,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又生出了成语“马马鱼鱼”,更妙!

  山中有灵物,景奇了,不但给人以吉祥之兆,又往往因物灵物奇,使人浮想联翩。如万松岭有蟠桃石。蟠桃乃“仙果”,凡人谁见过?小朋友fff">见了就会问大人:“蟠桃何处有?”大人一定会说:“在王母娘娘蟠桃园里。”再问:“王母是谁?”或会说:“王母是元始天尊的女儿,玉皇的皇后,她有七个女儿,小女儿私自下凡与董永“天仙配”,她还有一位外甥女叫织女……”就会引出一连串神话故事,却又绕来绕去都在“道”的圈圈中,如此游山玩水多有意思,这就是道文化的神妙之处。

  综上所述,六平因为早年是长乐的道教胜地,因此山中风光名胜,无不包含道的文化与遗产。人们游山观景,仅仅看其外表,显然是悟不到内中奥妙与玄机的,看来要识“庐山真面目”,还得懂些道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