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旅游 >> 正文

七星岩神韵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9-10 09:38:22   来源:掌上长乐  【字号

  罗联,群山拱卫,环罗似城,俗称“罗城”。

  山里的城,不为钢筋水泥所占据,有的是随心所欲地满眼绽放着的葱葱郁郁,还有那低声细语地蜿蜒着自己的信念和执着的小溪流。天地之间,山水之中,仿佛弥漫着烟锁重楼般的迷离和山重水复的缠绵。喜欢在喧嚣中张扬的人们,也许会嗔怪他的沉寂和内敛,可我却爱极这偏安一隅的淡然和宁静,体味、感染着他的羞涩和淳朴,悠然自得地漫步在乡间纵横交错的小道,那是少时行走在老家的心情,踏实而不惶恐。在这里,有花的风情,亦有草的清新,有流水的低吟,亦有小虫的呢喃。……恍惚着,于不知不觉中敛尽你的浮躁,身心也随之而温婉了起来。

  城里的山,一如山里的城,淡定而从容,有着挥洒不尽的写意。

  《县志.山川》云:“在四都……有形如笔架、状若屏风者,三山、屏风山也;山高,四面小山环抱,中有田三百余亩,牛垄山也。又有鳌鼻峰,众峰皆低,此峰独高,若鳌鼻然。……在五都者曰七岩山,与牛垄、三山、屏风相接,环罗如城,俗呼其地曰罗城,固一邑之祖脉也。……明里人陈应春标为十景(七岩星躔、三山笔格、御屏端耸、双涧考槃、马峰吐月、牛垄撑云、莲峰钟秀、罗石障流、青岩樵隐、雪滩闲钓)”。

  这里娓娓道来的是罗联的秀美山川,有山顶地势平缓,因其西端有七组灰白色花岗岩石突出地面错落象南斗,故而得名的七岩山;形态宛若屏风的屏风山;三座岩峰削秀独立,又绵延似笔架的笔架山;山峦如象头,山脊神似长鼻顺势而下,汲水于龙溪的象峰;两峰一大一小,远望像一雌一雄两只鲎亲密相伴、互诉情怀的鲎山……。罗联的山,千姿百态,其惟妙惟肖,神韵纷呈,让人心旷神怡。

  于群山环绕中,七岩山,因为长乐主峰之一而独秀,从而备受人们的瞩目。他雄踞在罗联的东南方向,与福清市接壤交界,其海拔为578.2米,山姿巍峨雄伟、气势磅礴,是长乐市的主山脉。曾有诗云:

  西南遥插一峰青,七窍玲珑象列星。

  旁侍郎官罗组绶,中涵牛斗灿云屏。

  三山卓笔誊真诰,双涧分流走迅霆。

  辉媚即今饶瑞气,遥知地轴隐钟灵。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长乐知县—贺世骏,他在任时标点了长乐十二景,并分别为他们撰写律诗题名。这首题为“七岩星绕”的诗中描绘的是罗联一带美不胜收的山川美景,在徐徐展开充满诗情画意的画卷中,令人情不自禁地流连在七岩山、郎官山、笔架山(即三山)、双涧等怡人景色中而忘返。怎一个“七窍玲珑星”了得啊,传神且动人,催人由景及情,山河秀丽、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喟叹更是莫名地油然而生了。

  或因“七岩星绕”、 “七窍玲珑星”的渊源流传,七岩山又别称七星岩。而七星岩的丰姿神韵,在古籍典故的脉络里都能追寻得到他的身姿和足迹。如陈应春的《罗山十景记》中写道:“七岩在罗联为最高,有巨石七,复其颠,错落若南斗,是谓吾邑诸山之祖脉”。而在《七岩星绕图说》中亦有所描述:东粤有七星岩,论者谓其上应躔次精气之所烛,理或然也。邑罗城七岩山与三山御屏相接,为吴航发祖之脉。上有石七,累累如连贝。下为双涧,流石窦中,淙淙作笙竽声。郡志云:“巨石覆其巅,错落若南斗。”盖扬州斗、牛、女之墟,星精之所孕育,其殆肖象而生者欤?

  一路慕名而来,七星岩在村口就遥遥可见了,听着当地村民如数家珍的介绍,感觉着他们溢于言表的自豪,我们心中的喜悦和急切也瞬间地高涨了起来。原以为是触手可及的相见,可是要真正面对以求一睹真容却着实费了不少的跋涉。在山间穿行了许久,于豁然开朗中我们见到了庐山真面目。

  虽早有耳闻,及至身临其境,我们还是不免深深惊叹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眷顾。只见山顶上不规则却彼此默契地散布着七组岩石,它们形态各异,就象七篇体裁不一的散文,却篇篇表达着鬼斧神工的主题。“七星”中最是吸人眼球的当数临近石尤岭的那颗“仙床”了,只见七块巨大的类长方形花岗石,呈底部3块、中间3块、上面1块状,它们有序分布,依次重叠,浑然似一体成高约2米、宽约2.5米、长约5.2米的立方体。趋身向前,仔细探究,你会发现最顶端的石板相对而言比较平整顺滑,估摸有3.2米长,供数人坐卧赏景,想来是绰绰有余。更有下层和右侧条石向外伸延,象助人顺势而上的踏板,这个“仙床”就形神俱备了。只是,苍穹下,山颠上,又有谁人敢在此酣睡抑或假寐?唯有仙人能翩然而至,这“仙床”之名委实是恰如其分啊;与此相应的是“小仙床”,那是南边的一颗“星”,位于它北面的石板,稳稳地向外突出象悬空的小床,因其小巧,所以美其名曰“小仙床”;在“仙人床”东北面的那颗“星”,形状如同假山,群峰错落,又似有多人嬉戏其间,有端坐凝神思忖的、有迎风而立遐思的、还有倚石暗自神游的……,自是各有一番别样景致。还有些“星”,如壁垒森严的“碉堡”、像变幻莫测的“魔方”,更有临陡坡作悬空欲坠状的,种种奇妙,让人叹为观止。而在七岩山下则是石尤岭,那是长乐通往福清的古道,写满了岁月和历史的痕迹。在时空中穿梭,那七星坠地、一勒马朝天、古义泉寺、白云寺、石塔、牌楼(古接官处)等诸多遗址,还能让你为之浮想联翩……。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明朝进士、江田人陈洵仁所作的《游七岩山诗》:

  轩居无一事,水木澹清晖。

  山翠钩帘入,鸥闲带艇归。

  地偏应接少,心远啸歌微。

  羡尔林中士,悠然自适机。

  有资料说,“陈洵仁在家乡隐居时,常到罗联七岩山访问诗友王锡,并在王所居的“挹翠轩”留下了本诗。陈洵仁,在家乡赋闲时,县令礼聘为六平山“东溪精舍”讲席。状元马铎、李骐均出其门下,故有“状元之师”之说。这首诗表达了他寄情山水,怡然自得,淡薄功名,清静宽广的胸襟。”

  与诗中“表现了七岩山一带山水幽深,环境优美,有如桃花源般的境界”相呼应的是林赐所著的《题翁石山房》:

  玉涧随处深,萝衣谢时早。

  幽栖同鹿门,胜地即蓬岛。

  缅怀京国游,却恋云山好。

  何日赋归来,相将拾瑶草。

  诗中的“蓬岛”,即山东蓬莱山,古代方士传说为仙人所居处。而在这里指东林寺、七岩山,以“人间仙境”来比喻,这不得不让人相信对七星岩旖旎风光的赞赏有加是由来已久,有据可查的。

  听当地的人们说,每逢天睛曰朗,万里碧空时。在七星岩上,可以远远地望见东南方的福清海口桥,东北海滨王母砂、铁锤铁墩,而西北方闽侯五虎诸峰更是尽收眼底,颇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在七星岩上临风环顾,山绵延着山,绿氤氲着绿,山间的风沁人心脾,随着飘舞的发丝,我们则收获着风一样自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