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琴江廉政人物黄曾源

作者 郑巧篷

http://www.clnews.com.cn  2019-05-06 10:03:57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黄曾源是长乐琴江村人,字石孙,号立午,晚年号槐瘿。其先祖是辽东铁岭人,从龙入关,编入到汉军正黄旗。国初时其祖希宣公因为军功,官至副都统,驻防福州。于乾隆二十八年迁居闽县洋屿乡,传到黄曾源已经有十余代。他的祖父恩贵公始以道光丁酉举于乡,官至新宁县知县,有一定政绩。其父运昌官至福建云霄同知。

  公出生于将门之家,生性慷慨,胸怀大志。到弱龄时,便得到黄漳浦先生指点,当先生细读他的文章,发出赞美之声并仰幕他的志向。他于光绪戊子考中举人,于庚寅考中进士,后入选翰林院,办理过淸祕堂事务,撰文处行走,国史馆协修,会典馆篡修,方略馆篡修,功臣馆篡修,在光绪年间京城官员考核中他被评为一等,后来擢升为监察御史,署给事中,历掌山东、江南、四川、河南道,督理衔御史。他没有什么背景,完全凭借自己能力,不到几年,就提拔到重要岗位。他感激于朝廷恩遇,以文章气节来报效答国家。他的座师如翁文恭、李文正、潘文勤、王文敏、李文诚、孙文慤、黄潄兰侍郎、汪柳门侍郎,都是一些有名望之人,他们对黄曾源交相引誉。

  当甲午中日战争起,朝廷有意放弃台湾,以促成议和。黄曾源洞察时势,向上疏请《计权利害审慎邦交略》,文中说:“如果以台湾给日本,则其势力不断扩张,将是中国日后之患。与其弃台于日本,还不如让它成为各国公共租界地。又进言:“新进者勿贪功,而轻尝试,成事者勿畏事,而废调缪谋。主外者,外瞻循,而忘后患。主内政者,勿铺张,而昧终图”。当时人们都以之名言。当庚子拳匪,为朝廷所用,很多人都表示赞同,因为如果稍有异议可能会惹祸上身。但是黄曾源上奏时执言侃侃,不为威怵,所想很周全。等到两宫西幸,独留京师,与诸王公大臣一起奔走擘画,传递消息。他的《请回銮一疏》,是关系宗社大计。车驾还京时,两宫即日召见,温谕垂询,他痛哭流泪。事宁,臣工都在说变法,唯有他独发表宜详求治理变法,以实不以名的观点---法不变则弱,弱必亡,变而不得道,其道必乱,乱亦亡。数十年之后,他的话真应验,清朝真的毁于变法不得其道。黄曾源居谏垣五年,所上奏的折子有数十篇,所弾劾者,都是高官王公权贵之人,直声凛然。与中江王病山、泸州高城南,同时有三谏之目。后来因为憨直得罪权贵,外放徽州知府,未几变法之诏下,废科举,设议院,常常感觉国家将灭亡。嗣补山东青州知府,调济南府知府,因为河防劳绩,保举为侯补道员。但是国事日非,孑然孤立,回顾同朝为官都是一批新进少年,相互倾扎没有古人品德。黄曾源非常痛恨这种行为,就称疾隐去。到武昌变作,山左易帜,黄曾源先期隐居在岛上矣,㫌迁青州,再徙往青岛。

  黄曾源独居深念二十年如一日,于1935年十月廿四日卒,享年七十有九。黄曾源刚肠疾恶,好直言,坦白无城府,推城接物持一心。东海徐荫轩相国公,是黄曾源的座师也,曾经因为谕拳匪事,向上表达不同看法,结果失去皇太后的欢心。等到相国死,黄曾源独自一人于围城中奔走,替他的恩师哭丧送行。一人做到这样,皆源于他天性敦笃。就如他少年时遭遇丁家难,一人抚育他的弟弟们,一直到他们成家立业。黄曾源曾经说过:“生平百无一能,性立志坚定”,他深知穷悴容易失去上进的心,意志消沉。其父倾家急难,欠下官府和私人不少钱,数目巨大,所以到黄曾源掌家时什么都没有,且很多上门讨账者,但是他在学习没有半点松懈,更加勤奋,最后以发名成业。在京师为官十年,青鞋布袜,一直致力于学问,就是那些寒士看到,也自叹不如。晚年遭遇世变,谿刻自处,流离颠沛,有“凛然三军不可夺之志”。可谓是一个真君子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