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福建电影:立足山海文化 回归优质内容

http://www.clnews.com.cn  2019-08-05 14:42:29   来源:东南网  【字号

  东南网8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7月27日晚,青年导演周天带着其创作的人文影片《回潮》与电影爱好者见面。

  这场电影沙龙是烟台山雅集系列活动之一。在分享影片创作初衷的同时,周天还就用艺术匠心提升电影原创力、福建电影“抱团出海”、电影回归生活本真等话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真诚与生命对话

  影片《回潮》洋溢着浓浓的福建元素,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福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一开篇便牢牢吸引了电影爱好者的目光。

  “这部片子细节处理得很唯美”“开放式结尾让人回味”“让我想到‘麦克白’,感触良多”……影片中关于信仰、文化、族群的矛盾,被导演全景式呈现,让很多观众第一次了解渐渐被遗忘的福州疍民。

  福州疍民,也称为连家船民,过去居住在闽江一带。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统计,台江一带疍户万余户,达数万人,而如今疍民文化已近消亡。当水上部落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后,福州疍民该何去何从?

  《回潮》拍摄的正是福州疍民这一族群即将消失之际的生存语境。影片讲述的故事,催人泪下、引人深思:老鱼婆和儿子鱼仔是闽江疍民仅存的一支血脉,在城市扩张加速和现代文明冲击下,仍坚守原始的信仰,四海漂泊。为了延续疍民血脉,鱼婆迫不得已用欺骗的手段给鱼仔找了老婆,自此走上风雨不归路。所幸,善良的鱼婆及时醒悟,最终还是让后代回到岸上生活。

  “生命,即使疼痛,也充满希望。疍民文化没有消亡,他们已融入现代生活中。‘情感深处人类生存’,这是我的创作初衷。”周天告诉记者,这是一部有着真实原型的电影,剧中情节有七成源于其前期对闽江流域疍民实地调查。

  为了真切地还原疍民艰辛的生活,周天和其他主创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用了40多天。“江上风浪很大,潮涨潮落,拍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难题是这群质朴的疍民警惕性高,一开始很排斥。”回忆起当时的拍摄情景,周天不无感慨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有着中西对话背景的人文电影,曾参加过美国圣丹斯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伦敦电影节,并摘得中法电影交流展最具人文关怀和最佳美术奖。

  “疍民是一个神秘的族群,我们需要给予尊重。对影片当中悲剧的一面,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唯有冲破思想禁区,才能真诚地与生命对话。下一步,我打算拍摄《回潮》续集,把这个美丽的故事继续讲下去。”周天说。

  福建电影在崛起

  周天是福州长乐人,从传统绘画跨界,与电影结缘,在深圳电影圈闯荡。2012年,响应内心的恋乡情结呼唤,他选择回老家福建发展。

  这几年,深耕八闽大地的周天意识到,要发展福建电影,必须根植本土山海文化。

  “福建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多元、深厚、交融的特点明显。其中,山海文化是影视创作沃土,海丝题材、海洋文化题材、红色文化题材等都可以大做文章。”周天说,厚重的八闽文化给电影人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福建电影人大有可为,这也是他至今仍然坚守在福建的最大动力。

  植根山海文化,周天拍摄的电影大都有福建元素。其中,由他执导的影片《荒野召唤1》计划在今年国庆黄金档上映。这部越野救援主题电影,以一个发生在泉州的真实感人的公益救援故事为创作原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福建电影曾一度辉煌。在当代语境下,福建电影如何才能走进春天?

  在周天看来,八闽大地的语言文化、地方习俗、宗教信仰等各有特色,福建人爱拼敢赢、向海而生,这些独一无二的内容都值得电影人去深挖。

  “福建电影不乏人才,创作能力有水准,但走出去的人多,回来的人少。这个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周天建议,福建电影要想走得更远,就应该“抱团出海”,拧成一股绳,其中重要的工作就是由福建电影人共同打造极具福建人文的好电影,提高影片与福建地域、文化的契合点。

  “福建电影发展需要社会各界扶持与参与,大家行动起来为福建电影人搭建好平台,创造优质电影创作环境,孵化好的电影项目。”周天说,只有把更多的创作团队聚拢到一起,在联动发展中激发电影人创作活力,引导大伙儿重新认识福建文化,并用独特的福建文化属性电影树立电影新标杆,进而提升和开启中国电影的新视野,福建电影产业才能一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