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平潭浪涌 向海致远

http://www.clnews.com.cn  2019-04-10 10:47:20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平潭浪涌 向海致远

  天堑变通途 翁武财 摄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林霞 张哲昊)四十年弹指间,沧海变桑田。平潭,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偏安一隅的海岛华丽转身为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

  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他殷殷寄语:“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 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中,平潭的开放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脉动。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 5年4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正式挂牌运作。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由此平潭成为全国具有“实验区自贸区 国际旅游岛”叠加的优势区域。

  从尘封的历史走向美好的蓝图,平潭如同镶嵌在祖国东海之滨的海上明珠般耀眼夺目。如今,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平潭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力打造“一岛两窗三区”,构建大开放大开发新格局,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对外开放全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筑巢引凤,基础设施先行

  平潭四面环海,大桥通车前,非舟楫不能往来。“车等船”的痛楚,让平潭人对建桥有着世代相传的渴望。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台湾海峡和闽江口的“海上走廊”,平潭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究其原因,交通是最大的瓶颈。

  跨海大桥,曾经是平潭几代人的梦想,打通交通瓶颈一直是平潭最迫切的需求。2007年11月30日,海峡大桥正式动工兴建,项目总投资11亿多元,平潭开始了架桥圆梦的征程。2010年11月30日,平潭海峡大桥通车,这是我省第一座跨海大桥,其中跨海峡大桥桥梁长3510米,结束了平潭依靠轮渡进出的历史。

  平潭海峡大桥建设是平潭开放开发建设的一个缩影。实验区成立后,得益于开放开发带来的强大发展动力,平潭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12月6日,在平潭苏澳码头福平高铁的入岛口,一眼可见即将成形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在建的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是福平铁路关键性控制工程,起于长乐松下镇,经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从苏澳镇上平潭岛,全长16.34公里。

  这是我国首座公路铁路两用跨海大桥,也是我国目前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大桥预计将于2019年10月底完工,届时平潭将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福平铁路建设,使平潭打通北通道,形成新的海陆交通优势。

  两座大桥的出现,为平潭发展注入新动力,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平潭交通路网建设突飞猛进的重要代表。实验区成立以来,平潭积极构建陆、海、空、港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开通运营澳前客运码头和金井港区2、3号泊位,加紧建设国高网京台线长乐松下至平潭段,开展平潭海峡第三通道项目前期专项研究,启动平潭机场选址工作等。同时,平潭还加速形成“一环两纵三横”的岛内主干道交通体系,完成建设澳前口岸旅客自助查验通道,建成澳前客滚码头疏港道路、流水小城镇核心区路网等,串珠成线、连线成网。

  一座宜居宜业的新兴滨海城市,要有好的生态做保障。平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从2010年起,平潭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绿化工程,每年植树1000万株。实施海岛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沙滩、湿地2.5万亩,还实施“五绿工程”,优质空气质量天数达99%以上,累计完成植树造林近15万亩7000多万株。

  此外,平潭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项目发展,岛外引调水工程、电力设施、综合管廊、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全面推进,环卫设施、农贸市场、公厕、公交场站等一批项目加速建设。

平潭浪涌 向海致远

  依托金井作业区,平潭开通对台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助力经济发展。 念望舒 摄

  贯彻新理念,产业高质量发展

  平潭四面环海,改革开放前,产业发展基本为零。紧抓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契机,平潭开辟了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转型升级的新征程,走出一条特色发展路。

  平潭海运业的发展脉络,正是这一论断的生动注脚。靠海吃海,平潭人常年与海打交道,从事捕捞和养殖业居多。改革开放后,平潭开始出现了以自愿组合、合伙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同享为主要模式的海运联合体,海运业实现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历史性跨越。

  成为“海运之乡”的平潭,却也面临着平潭运输船“外挂”的问题。据了解,2017年平潭海运业的运力达到1200多万载重吨,但在平潭注册的运力仅有221万载重吨,占拥有量的18.41%。

  如何破解“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产业困局?实验区成立后陆续出台涵盖吨位补贴、规模贡献奖、税收返还补贴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引起了平潭在外船东的热烈反响。

  得益于此,平潭海运业回归不断提速。2014年,注册在平潭的海运企业仅8家,运力13万载重吨。而目前,在平潭注册的海运企业增至76家,运力283万载重吨。

  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平潭实现了以农业、渔业为主的产业向旅游文化康体、物流贸易、总部经济、新兴产业等转型升级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的转变,书写了地区经济从振兴到腾飞的壮丽篇章。

  平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推出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2.0版、“三减二化一提升”、产业奖补快车道等标志性改革举措,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平潭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这从风生水起的跨境电商中可见一斑。在今年的“双十一”当天,平潭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交易票数达43.3万票,同比增长421.68%。

  在平潭,跨境电商已成为进出口贸易及电子商务领域的明星业态。实验区制定奖补实施细则,对使用跨境电商公共平台、仓储租金等进行专项扶持,通过“快车道”审批模式,调动市场积极性。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平潭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保税备货进口入区出货值达5.13亿余元,同比增长304%。

  近年来,平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全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平潭制定系列地方财税奖补政策,不断促进以内聚型为主、外延型为辅的民营经济总部基地形成;围绕“关、线、仓、配、管、商、补、业”八个字,全力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链。平潭还将传统外贸产业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新丝路跨境电商交易中心、O2O商场等新型业态应运而生、相继落户;逐步构建以基金、创投、资产、资本为主的两岸特色金融产业集聚区,截至10月底,实验区已有金融及类金融企业1954家。

  在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无人驾驶汽车在平潭顺利开跑。今年3月,全国首辆商用级无人驾驶巴士“阿波龙”率先在平潭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基地进行测试。对此,平潭出台了相关测试管理试行办法,有意打造无人驾驶产业。

平潭浪涌 向海致远

  “丽娜轮”驶离澳前客滚码头,架起两岸直航黄金通道。念望舒 摄

  对台开放,两岸融合迈大步

  改革开放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平潭从“海防前哨”一跃成为对台交流桥头堡,经济发展从封闭之中走向充满生机的新天地。

  改革开放后,平潭设立了“台湾渔民接待站”,继而开辟东澳港、南中港为台湾渔船停泊点等,作为民间经贸试点。

  彼时,一些来岚避风、补给的台湾渔民随船捎带少量日用品,与当地渔民在海面上交换黄花鱼、梭子蟹等。后来,逐渐发展到需要大陆的中药材、名酒及一些土特产品,民间贸易开始复苏,并不断扩大。

  这让两岸交流合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然而,由于平潭缺乏大规模建设,两岸小额贸易也渐渐衰落,平潭对台交流区位优势一直凸显不出来。

  实验区成立后,平潭迎来了“千年一遇”的发展时机,区位、政策优势日益突显,不断促进两岸经济全面对接、文化深度交流、社会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台胞来岚就业创业。

  来自台湾台中的李云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平潭投资创业,因为看好平潭的前景,他举家定居平潭。曾经,他的父亲李登瑞在平潭创办了第一家台资企业,如今,他的儿辈们正忙着打造一个具有浓厚台湾元素的文化广场。

  台湾文化广场于2016年3月动工建设,总投资6亿元。该项目将引进台湾专业管理服务理念,打造集聚台湾元素的商业购物中心和两岸青年文创基地,预计明年上半年开业运营。

  李云超说,“实验区 自贸试验区 国际旅游岛”释放了新的优势,他们希望打造一个具有浓厚台湾元素的文化广场,借此吸引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平潭投资创业。

  这得益于平潭为台胞搭建的政策平台与创业基地。平潭打造以澳前台湾小镇、台湾创业园、北港文创村为载体的两岸三创基地,对台湾专业人士、青年创业就业给予生活津贴、安家补助,吸引两岸青年创客入驻。此外,平潭还试点开展对台湾方面认证认可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采信工作,建立两岸仲裁合作机制,设立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助推台资企业在岚扎根发展。

  不仅如此,平潭还建设对台邮件处理中心、两岸快件集散中心,打造“海峡号”“丽娜轮”两岸黄金通道,不断丰富两岸基层交流形式,全国首创聘请台湾村里长担任村(居)委会执行主任,举办多届两岸职工自行车赛、垒球、风筝冲浪节等文体赛事,让两岸民众越走越亲。

  如今,平潭还创新性地提出“一岛两标、包容共存、融合发展、两岸共赢”发展思路,在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层面,试行大陆标准和台湾标准在平潭包容共存、互认互通,逐步融合发展、实现共赢。

  为方便台湾同胞来平潭就业创业,平潭分批开展对台湾地区同类(或类似)职业资格的比对与采信工作,并发放相应的采信证明。不久前,30名来自台湾的美容师来到平潭,通过认证换取大陆美容证件,可在大陆地区享受同等待遇。拿到证件的台湾美容师林季仪说,希望今后能谋求机会,来大陆发展自己的事业。

  一串串事例、一幕幕场景,印证着平潭建设两岸共同的家园,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的决心,“两岸一家亲”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在这片土地上涌动着。

平潭浪涌 向海致远

  “丽娜轮”驶离澳前客滚码头,架起两岸直航黄金通道。念望舒 摄

  对台开放,两岸融合迈大步

  改革开放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平潭从“海防前哨”一跃成为对台交流桥头堡,经济发展从封闭之中走向充满生机的新天地。

  改革开放后,平潭设立了“台湾渔民接待站”,继而开辟东澳港、南中港为台湾渔船停泊点等,作为民间经贸试点。

  彼时,一些来岚避风、补给的台湾渔民随船捎带少量日用品,与当地渔民在海面上交换黄花鱼、梭子蟹等。后来,逐渐发展到需要大陆的中药材、名酒及一些土特产品,民间贸易开始复苏,并不断扩大。

  这让两岸交流合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然而,由于平潭缺乏大规模建设,两岸小额贸易也渐渐衰落,平潭对台交流区位优势一直凸显不出来。

  实验区成立后,平潭迎来了“千年一遇”的发展时机,区位、政策优势日益突显,不断促进两岸经济全面对接、文化深度交流、社会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台胞来岚就业创业。

  来自台湾台中的李云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平潭投资创业,因为看好平潭的前景,他举家定居平潭。曾经,他的父亲李登瑞在平潭创办了第一家台资企业,如今,他的儿辈们正忙着打造一个具有浓厚台湾元素的文化广场。

  台湾文化广场于2016年3月动工建设,总投资6亿元。该项目将引进台湾专业管理服务理念,打造集聚台湾元素的商业购物中心和两岸青年文创基地,预计明年上半年开业运营。

  李云超说,“实验区 自贸试验区 国际旅游岛”释放了新的优势,他们希望打造一个具有浓厚台湾元素的文化广场,借此吸引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平潭投资创业。

  这得益于平潭为台胞搭建的政策平台与创业基地。平潭打造以澳前台湾小镇、台湾创业园、北港文创村为载体的两岸三创基地,对台湾专业人士、青年创业就业给予生活津贴、安家补助,吸引两岸青年创客入驻。此外,平潭还试点开展对台湾方面认证认可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采信工作,建立两岸仲裁合作机制,设立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助推台资企业在岚扎根发展。

  不仅如此,平潭还建设对台邮件处理中心、两岸快件集散中心,打造“海峡号”“丽娜轮”两岸黄金通道,不断丰富两岸基层交流形式,全国首创聘请台湾村里长担任村(居)委会执行主任,举办多届两岸职工自行车赛、垒球、风筝冲浪节等文体赛事,让两岸民众越走越亲。

  如今,平潭还创新性地提出“一岛两标、包容共存、融合发展、两岸共赢”发展思路,在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层面,试行大陆标准和台湾标准在平潭包容共存、互认互通,逐步融合发展、实现共赢。

  为方便台湾同胞来平潭就业创业,平潭分批开展对台湾地区同类(或类似)职业资格的比对与采信工作,并发放相应的采信证明。不久前,30名来自台湾的美容师来到平潭,通过认证换取大陆美容证件,可在大陆地区享受同等待遇。拿到证件的台湾美容师林季仪说,希望今后能谋求机会,来大陆发展自己的事业。

  一串串事例、一幕幕场景,印证着平潭建设两岸共同的家园,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的决心,“两岸一家亲”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在这片土地上涌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