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拨动民乐传承最美的心弦

——记潭头民乐文化传承人刘宜光

http://www.clnews.com.cn  2013-10-30 09:24:53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9月26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群众文艺晚会在潭头镇综合文化站上演,这是我市推出“一镇一品”文化活动,潭头镇主办的文化品牌项目“文脉潭头”系列活动晚会现场。开场戏就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艺人带着一群小学生和民乐队演员,表演民乐合奏《潭头欢迎你》。这位花甲老人就是“最美志愿者”——琴师刘宜光。

  “全职”志愿者执教民乐班

  “一流!”“超级棒!”这是少年民乐班的小朋友们对刘宜光的一致评价。“我们现在学二胡、月琴,老师还会教我们吹笛子,可好听了!”去年,潭头镇政府在潭头中心小学建设学校少年宫,开展少年文化宫各种活动,旨在为学生、特别为留守儿童和外来工子女提供更丰富的课外活动,更好地贯彻落实普惠制,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曾经担任剧团主胡,20多年来活跃在长乐、三明、连江等地闽剧团的琴师刘宜光,获知家乡少年宫成立“少年民乐班”的消息,毅然放弃了月薪5000元的剧团工作,不收分文地担任少年宫的志愿辅导员,培育一代民乐新苗。

  早在2000年,为了让更多人加入到民乐队伍中来,刘宜光与一些民乐爱好者一起就成立了“民乐队”,在潭头村村部腾出的一间房屋里,开始了“文脉潭头”民乐文化传承新的征途。他们常常晚上聚在一起,由刘宜光担任音乐指导,演奏水平日见提高。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及潭头镇组织的文化踩街、民俗文化节等活动,都有着这支民乐队活跃的身影。在第六届民俗文化节上,潭头民乐队的精彩表演博得全场喝彩。

  20多年舞台经验倾囊相授

  “琴棋书画,琴为首。民乐班在教学二胡、月琴基础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多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了解本土闽腔民调的乡音,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和爱国爱乡的情感。”刘宜光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他指导的少年民乐班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在少年宫的二胡、月琴活动记录里,记者看到,现在已经是“少年民乐班”的第三个学期,仅上个月就有两次连续7个晚上给孩子们上课。“我能胜任这个工作。20多年民乐演奏的舞台经验,让我对民乐的音准和节奏感都把握得相当准确。”刘师傅自信地说。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一把称手的二胡或月琴,是民乐班小学员的必备利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的乐器由少年宫提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希望孩子在家时间还有机会练习,刘师傅也都欣然接受家长的邀请,陪他们去省城为孩子们选购合适的乐器。孩子们不管在少年宫还是在家里,使用的每一件乐器,都是经过刘宜光精挑细选的。

  一年多的辛苦磨练,收获了民乐文化传承的艺术之花。9月26日,距离“少年民乐班”成立仅仅一年之后,刘宜光把民乐班学员带上了舞台,参加潭头镇举办的“文脉潭头”民俗文化群众文艺晚会,并担任民乐演奏的音乐指导、闽剧表演的演唱指导。小学员的精彩表演,获得了满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活跃乡村文化代有传人

  刘宜光清楚地记得,市委宣传部部长邓岚来看他时的殷切嘱咐:“积极传播民间优秀文化,这是我们文脉传承的大福音。”现在,刘师傅每周都有3、4个晚上在少年宫上课,星期六上午也是小学员固定的上课时间。求艺心切的父母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接送孩子。离中心校较远的二刘、边兰等村的孩子也都坚持学习民乐。

  “作为志愿者,刘师傅为家乡培育民乐新苗。有没有想过也把民族器乐演奏的技艺教给自己的儿女?”对于记者的提问,刘宜光爽朗地哈哈大笑,“我的儿女都会!但不是我教的。”他随即解释说,“他们都是在我的潜移默化下自学的。女儿在福州大学读书,有一天她回来说,自己在学校的文艺演出中登台表演。”原来,刘宜光的女儿是在他出去教别人学琴的时候,琴放在家里,她就偷偷练上了。儿女的天赋固然很高,其勤奋也是精神可嘉。他们的成长,以及对民乐文化的传承,也让刘宜光走在志愿者这个崇高的行列中,更加坚定!

  “潭头民间文化历史悠久,闽腔民调深受广大爱好者喜欢。”潭头镇分管文化副镇长林程标对刘宜光的善举大加赞赏,“有势况(能耐)的人在生活上都为自己做一点世事,在这一点上,老刘非常难得。老两口靠他1千多退休金,生活过的并不富裕,但他为我们潭头少年民乐班的无私奉献,是对民俗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文脉潭头’浓墨重彩的一篇华章。”

  (记者 欧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