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愿为明亮灯塔,指引光明彼岸

——记我市司法协理员队伍

http://www.clnews.com.cn  2014-09-09 15:09:15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对于大多数社区服刑人员而言,一时的冲动让他们误入歧途,陷入了无尽的迷茫和黑暗当中。在他们人生之路迷航的时候,一群人悄悄地来到他们身边,恰似茫茫大海中那一座座明亮的灯塔,穿透重重迷雾,指引他们祛除心魔,指引其走向光明彼岸。这群人,就是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协理员。

  有爱的“社区”让犯人感到贴心

  “文琴小妹,这是我刚做的麦芽糖,给你尝尝。”八月初的一天,李女士到营前街道司法所来找她的“老朋友”——司法协理员林文琴,送上她亲手做的麦芽糖。2009年,因交通肇事李女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这一年也是林文琴走上司法协理员的岗位的第一年,李女士成为了林文琴首批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之一。如今,已解矫两年多的李女士仍会不时到营前司法所,与这位给过她关怀的年轻姑娘叙叙旧,感谢林文琴当年对她的帮助。

  虽然被宣告缓刑,免受了牢狱之苦,但对于大字不识一个的李女士来说,带刑加上缺少文化,让她很难再次适应社会,最头疼的还是每月一次向司法所做的书面报告。就在李女士最犯难的时候,司法协理员林文琴走近了她,认真倾听李女士的苦恼,并慢慢地教她如何握笔写字。“最初她要用半个小时才能写下两行字。”林文琴的耐心打动了李女士,不仅让她认真地学会了认字写字,还树立起了自信心,在解矫后开始做起了自己的小买卖。

  林文琴是我市第一批走上社区矫正岗位的人, 29岁的她在这岗位上算得上是“老资历”,而后像她一样奉献于这片“社区”的80后青年也越来越多,年轻的司法协理员逐渐地成为了社区服刑人员最贴心的摆渡人。

  刘炜滔是一名就职于吴航街道司法所的司法协理员,去年一位少年犯李某令刘炜滔印象深刻。第一次接触只有17岁的李某,刘炜滔看到了他一身的叛逆和他消极的矫正态度,尤其与母亲更是常有争吵。在监管过程中,刘炜滔认真充当起了一位大哥哥的角色,帮助化解李某与其母亲的矛盾。由于年龄相差不大,李某也更愿意和刘炜滔说说心里话,也渐渐表明了自己渴望继续上学接受教育的想法。在刘炜滔的帮助下,最后他如愿地进入了福州某职业中专上学,和母亲的关系也日趋缓和。

  温暖人心的故事在这片“社区”里每天都要上演很多,而处在这样一份特殊的岗位上,司法协理员们并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罪犯,反而以更热忱的态度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让他们能在未来重新融入社会。

 

  从恐惧的“初体验”到平和的面对

  “一开始接触这个工作知道要和一些犯罪分子接触,心里真的感到很害怕,不知道如何跟他们相处,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司法协理员林雪芳回忆起自己刚上岗时的心情。她告诉记者,自己真正接触社区服刑人员之后会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是“坏人”,很多人是因一时冲动,误入歧途,社会要多给予理解。

  谈到经验,林雪芳说:“坐过牢的罪犯(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其实比缓刑犯或刚接触犯罪的人更好管理,他们还会帮助司法协理员劝导其他类型的社区服刑人员,告诉他们要珍惜在外面的时光。”三年时间过去了,林雪芳对社区矫正的工作已经轻车熟路,能够更多地站在社区服刑人员的角度来思考,让他们更主动、更自觉地接受教育改造,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的大怀抱。虽然收入不多,但是林雪芳的工作还是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她和家人都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社会工作。

  在社区服刑人员中也有不少病患,部分人甚至已被家人抛弃,这时协理员为他们撑起了精神支柱。金峰镇司法协理员石琳告诉我们:“我曾经监管过一位患了癌症的社区服刑人员林某某,50多岁,被判刑后老婆带着孩子跑了,房子也没有了,只能暂住哥哥家。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寸步难行,说话也十分困难,但是每次看到我们,都像见了亲人一样开心。”石琳多次和镇、村干部去看望关心林某某,陪着他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每次他都会用尽全力和我们说‘谢谢’两个字,短短的两个字,却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更加的有意义。”

  目前我市拥有司法协理员51名,分为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两块进行工作安排,在全市18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对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做具体监管及矫正工作,其中包括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对象,使其更顺利融入社会,并提高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繁杂的工作只“加量”不“加价”

  社区矫正工作很具有正能量,但的确也是一份“苦差事”。他们不仅每天要对犯人的日常行踪进行实时定位监控,以防脱离监管范围;并且每周走访入户,充分了解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状态与悔罪态度,做全面的调查;每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学习、参加社区服务;每季度还要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具体表现给予相应的评分与考核。一名司法协理员大约监管十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工作量的繁重程度也可想而知。除了协助监管社区服刑人员外,他们还要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开展社区影响调查评估。再加之某些罪犯不配合管束需要做各种协调工作,因此司法协理员中只能“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超人用”。

  繁杂的工作,待遇却是微薄的。我市司法协理员为编外聘用制人员,按劳动合同制管理,工资标准低。由于“无名分、薪酬低、任务重”,在与司法协理员的访谈中,司法协理员普遍都没有归属感,没有职业规划,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另外,社区服刑人员中有艾滋病、精神病和传染病患者,司法协理员的日常工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也存在不少风险。因此,社区矫正工作量的逐增与社区矫正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

  为了尽力帮助司法协理员们解决困难,市司法局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呼吁、寻求支持,希望适度提高司法协理员的工资待遇,将工资待遇与工作资历、学历、工作量等挂钩,进一步深化业绩考评,提高司法协理员的竞争意识,稳定队伍建设。司法协理员身份待遇问题也得到了市政协委员林诚志的关注,其在今年市政协第94号提案《关于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中也指出司法协理员工作量大、责任重、待遇低的问题。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司法协理员的身份、待遇问题,将会得以解决。

(记者  高维 林淑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