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卢佳伦:一位陶艺家的守望与期待

http://www.clnews.com.cn  2014-10-13 08:16:29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从黄石村古龙窑所在地铁马山坡下,一座土墙、木头建起来的旧式古宅在村间野外显得格外扎眼。这座大俗大雅、颇具情趣的建筑是刚成立两个月余的“福州海峡陶艺交流中心”。

  陶艺家卢佳伦现今守在这偏远的陶瓷作坊院落里,守着古窑,设计制作陶器、收集古窑史料、传播陶瓷文化,日复一日。日前,记者探访了这位制陶大师,感受了他的守望、他的雄心、他的期待。

  扎根:守住福州最后一口“活着”的古龙窑

  走近“福州海峡陶艺交流中心”,院墙外,花团锦簇;院内又是一番天地,旧陶器、古井、盆栽,随意、简单地摆放,毫无章法、却野趣天成;里屋提供制陶体验、展览与交流活动,也是卢佳伦日常吃住的地方。

  “破屋子怎么也可以拾掇得这么美好。”附近的村民时常跑来凑凑热闹,他们对这个摇身一变的屋子是叹为观止,因为它原先只是个摆放闲置农具的茅屋。

  “希望通过复兴窑口,吸引更多人来关注福州陶文化,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这里,向我和老师傅学习、交流制陶工艺。”卢佳伦说出了他从福州跑来长乐“扎根”的目的。

  卢佳伦是土生土长的、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福州人,对福州传统文化抱有深厚的感情。 他1990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多年来潜心制陶,致力发展福州陶文化,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产系客座教授、福州市陶瓷艺术研究会会长、福州洪塘窑薄胎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研究者。

  “在福州做陶不易,没场地、没窑、没设备,甚至没有好泥。”卢佳伦感叹。

  因着在乎福州传统制陶人的技艺,卢佳伦纵览史料文献,并结合实地考察,历经周折找到了黄古村,找到了福州地区遗留的最后一处“活着”的古龙窑。

  两个多月来,卢佳伦正渐渐融入黄石村的生活,“我这水都是早上去山上提的,大清早就好多人呢,跟村民一起排着队。附近村民有种菜养鸡什么的,就直接跟他们买。也会跟老人家聊聊‘陶’。”平时,卢佳伦还拿着录音笔跟村里的老手艺人聊天,“虽然他们的记忆可能有些模糊,但都是珍贵的资料。”

  困境:“老手艺”因效益低无人继承

  “周末,会有很多客人来。有来交流的不仅有我福州陶艺界的朋友,还有各地来拜访的。”卢佳伦补充说,“就是吃住不方便。有时港台的、境外的客人也会来,但是吃和住的问题却没办法解决。”

  最令卢佳伦难受的首要问题却是:技艺传承的青黄不接。

  目前,黄石窑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酒坛、米缸、骨灰龛等粗放型的、农家用的东西,其中销量最广的是骨灰龛。

  “黄石村5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摸过泥巴,但未来的希望是年轻人。但年轻人基本都不爱学这个,因为赚不来钱,没钱途、顶多只是出于兴趣玩一下而已”。 卢佳伦期望能在长乐、在黄石多一些政府扶持的项目,让年轻人参与到陶艺制作这行业中来。“目前而言,哪怕是稍稍改变一下产品种类也好,比如简单的家用花盆。”

  “如果可以发展与陶瓷、陶艺相关的诸如茶器、香器、花器、现代日用器设计等创意产业发展的话就更好了。”卢佳伦思考着陶瓷和这个村子的未来。

  这和营前街道的规划发展不谋而合。

  在8月份召开的营前街道“一镇一品”活动中,镇党工委书记林庆龙表示,薪火相传三百多年的古龙窑,曾以先进的制陶工艺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味闻名海内外。古窑、陶艺文化已成为当下文化创意朝阳产业,今后将传承、塑造和提升营前“陶”文化,展示营前文化之乡的独特魅力。

  “制陶工艺要传承,古窑炉火不能停,陶器生产要继承,培养年轻下一代……”闽剧《古龙名窑赞》以小演唱的形式,弘扬黄石的制陶工艺,唱出许多人的心声。

  希望:把一个村庄、一段历史和一个手艺融合在一起

  近日,由《HOMELAND家园》与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手艺新生”公益项目在福州三坊七巷拉开帷幕。

  该公益项目选择曾经承载福州人传统生活、如今日渐式微的老手艺,向社会征集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来到福州,在了解传统手艺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为其开发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和审美且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使这些手艺得以传承和发展,也希望两个时代的碰撞带来新的灵感。

  卢佳伦的陶瓷手艺作为七个项目之一入选,他将在未来的2,,3个月带领两名甄选出的工作者在黄石窑厂学习。“虽然我是导师,但绝对不是单向的教授,更多的是探讨。”

  卢佳伦一直强调,“交流中心”不该是个“空中楼阁”,该项目让他觉得“接了点儿地气”。

  但让“交流中心”真正落地,建立起以陶瓷博物馆、陶瓷体验馆、生态果园、菜园、陶艺创意店铺、陶艺宾馆等产业支撑的实体才是卢佳伦理想的“陶艺村”,以三百多年的古窑为依托,建设福州最具特色的“陶瓷主题公园”,以陶瓷文化为纽带,谋求闽台文创事业共繁荣大发展。

  如何突破资金瓶颈,获得政府和企业的广泛支持?如何发展经济与传承文化相益得彰?如何一走一走引领黄石村走向“陶艺村”?在黄石古龙窑前,卢佳伦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记者  陈瑞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