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从“普及”走向“均衡”

——“十二五”期间长乐教育发展述评

http://www.clnews.com.cn  2015-12-23 09:59:23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2011年,长乐市率先在福州市八县(市)开始免收高中阶段学费。当年,省政府授予长乐市“教育工作先进市”称号。

  2012年,长乐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福州市标准化学校评估认定。

  2013年,长乐市通过福州市“义务教育发展初步均衡市”验收。

  2014年,长乐市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和“两项督导”评估验收,并被省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市”称号。

  2015年,长乐市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称号。

  五年时光荏苒,长乐的教育事业,成功实现了从“双高普九”到“均衡发展”的飞跃。

  从“美丽校园”到“智慧校园”

  视点:走进长乐一中一分校校园,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新”、“美”。整个校园绿树成荫,掩映着一座座崭新的建筑。每生一张校园一卡通,更引领着我市智慧校园新标高。

  长乐一中一分校一期工程于2014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高中部校舍建设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该校的发展是我市大力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打造美丽校园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区新增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建校舍14.41万平方米,总投资4.99亿元,5年来完成投资3.68亿元。一中一分校一期项目、附小一分校、进修校附小、实验幼儿园分园校舍均已竣工交付使用。

  在广大农村,长乐二中、农业中学、首祉中心小学、文岭中心小学、三溪一小、新桥小学等校经过修缮和加固的校舍焕然一新。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也是我市“十二五”期间教育投入的重点,5年约投入3520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园舍面积约1.64万平方米,完成湖南、金峰等6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任务。

  据介绍,我市5年完成本级校安工程新建项目39个,建设总面积12.6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2亿元。塑胶跑道、人工草皮成了各校操场的标配,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好地改善,确保了师生在校安全。

  2013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校车安全工程”和“平安校园”建设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财政每年均安排学校安全工作经费约1500万元。目前全市所有学校均已实现校园视频监控联网和远程喊话对讲,建成了学校安全综合管理和信息交互平台。全市202部校车均安装了GPS视频和音频监控系统,在全省率先初步实现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率先实现校车全程卫星定位与音视频实时监控。

  这5年,我市学校硬件建设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部分学校已经走向智慧化,数字校园逐渐形成。

  在长乐一中一分校,每个学生胸前都挂着一张校园一卡通,去食堂买菜,只要刷卡,就能完成付款程序。学生还可以用它借书、就餐、医疗收费、洗澡、购物、门禁、考勤等,非常方便。走进教室,每间都有触摸屏大屏幕显示器,教师可以直接点击进入网站,调取所需要的课件用于上课。目前,朝阳中学也已经跟上智慧化校园打造的步伐。

  5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快了“三通两平台”建设,中小学“班班通”一期工程和计算机更新已全部完成。广大师生都享受着一流的硬件设施:教室均按“国检”标准要求配置,每间都配备网络接入点、大屏幕投影仪、实物投影、音频播放、视频播放等设备组成的多媒体教学平台。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完善学校功能室设施,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到2020年,90%以上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将达到省颁标准中的规划建设要求,95%以上的班级将接入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校园”,正在向更多的长乐学子款款走来。

  从“优化整合”到“资源共享”

  视点:今年11月11日,本报微信公众号“最长乐”刊登了一则微文:《长乐有所农村公立小学,投资3000多万,英语请外教,还有超大植物园》。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成百上千粉丝为长乐农村教育发展点赞。

  今年9月刚投用的漳港屏山小学,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开创了公立学校聘请外教的先河,聘请外籍老师Vincent到校讲授英语。Vincent除了上教学大纲的课外,还在兴趣课上讲授英语口语,让学生以英语进行话剧、演讲等表演。

  一所农村小学,能在如此高的起点上开办,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市的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战略。该校整合了原渡桥小学等漳港几所村小的教育资源,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

  “整合”成了“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的关键词。5年内,我市成功地实施了一系列教育资源整合,极大改善了农村学校布局。在整合农村小学的基础上,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农村初中校调整步伐,2011年将沙京中学、旒峰中学并入鹤上中学,2012年将古槐中学并入长乐三中,2014年潭头中学并入长乐五中,首占中学和赤屿中学并入长乐一中一分校。

  “共享”是长乐教育的又一关键词。“十二五”期间,我市着力推动“名校办分校”这种办学模式,通过优化、共享教育资源,提高全市办学效益。一中一分校、附小一分校和实验分园在“十二五”期间相继投用,教育环境大大提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共享”的是教育设施,更是教育人才。

  201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长乐市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力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并给予住房补助等优惠措施; 2014年、2015年教师节,百名农村优秀教师代表登上了高高的领奖台。“十二五”期间,城乡学校对口帮扶,优质普高招生指标校际分配,职称评聘向农村学校政策性倾斜……一系列激励措施,给乡村教育、农村教师送去了春风。

  2010年到2015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从91%上升到98.92%,农村幼儿入园率达到了97.5%;小学入学率均达100%,初中由96.5%上升到97%以上,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80.8%上升到94.8%。

  从“一校一品”到“百花齐放”

  视点:12月21日,航城中学彩绸飞扬,腰鼓雷动,全市中小学校腰鼓比赛总决赛在此进行。十二五期间,校园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和民间力量的注入,让长乐教育事业的内涵不断延伸。

  鼓号声声,催人上进。继去年组织了全市性中小学校鼓号操比赛后,今年12月,教育部门又组织了校园腰鼓比赛,让多彩校园更添活力。

  “举办中小学生鼓号操比赛和腰鼓比赛,是‘一校一品’活动的延续与深化,旨在让优秀的民间传统文艺走进学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开展各级文明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文化特色。其中,吴航中心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长师附小、洞江小学被授予福州市首批“儿童歌舞剧示范学校”和“书法、篆刻艺术教育示范校”。

  2012年,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长乐新校区正式投用,武警指挥学院也于当年在长乐首占营前新区破土建设。城区一东一西两所大学,代表的不仅仅是长乐高等教育零的突破,更为我市校园文化增添了新坐标。

  在长乐,“校园文化”已不再局限于校园内,“教育”一词也不再习惯性地指“义务教育”。

  2013年,长乐特教学校被评为“福州市文明学校”。2015年,长乐职专通过了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示范校省级验收。“十二五”期间,成人教育、电大、自考等各类教育持续发展,成人文盲率由5.81%下降到2.45%,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由0.9%下降到0.23%。

  市老年大学讲师团于2011年5月组建,一年平均巡回宣讲20多场。市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和社区学院主办的“长乐乡土文化讲堂”,多次进乡村、社区、学校演讲,取得了良好效果。

  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四点半学校”,还有遍布各乡镇(街道)的老年学校、文技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各种教育场馆百花齐放,更多群众走进了终身教育的课堂,更多孩子走出了相对封闭的“象牙塔”。

  社会力量的注入,同样为教育大花园增添无限活力与动力。

  私立幼儿园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全市私立幼儿园达到58家,学位数达到15553个。

  5年来,市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捐助3万多人次,助学资金达到460多万元;老促会助学270人次34.7万元。市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市老促会、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的额度一年比一年递增。今年9月,远在广州的长乐籍企业家们再次为家乡贫困学子捐资助学百万元。立雪教育基金、七中奖教基金等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来自海内外、域内外的长乐乡贤,加入了捐资助学行列,公益捐赠在教育界蔚然成风。

  铿锵“十二五”。当阳光照进梦想,“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现实,“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开始破题……

  (吴航乡情报记者   柯多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