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生鲜灯禁用后福州多数商家摘“滤镜” 部分仍玩“擦边球”

http://www.clnews.com.cn  2023-12-03 10:40:56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随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12月1日起,生鲜灯正式退出市场。新规实施后,福州菜市场上的生鲜灯更换情况如何?市民怎么评价?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多地了解相关情况。

生鲜灯禁用后福州多数商家摘“滤镜” 部分仍玩“擦边球”

在华林路永辉超市,肉类摊位全部使用白光LED照明灯,肉类新鲜度一目了然。 记者 包华 摄

  200余家经营主体换灯

  1日傍晚,记者走访鼓楼区鼓西路上的多家生鲜店时看到,曾经五颜六色的生鲜灯已基本更换为白色或黄色的LED灯,在更接近自然光的灯光照射下,猪肉、蔬菜、水产等生鲜产品纷纷“素颜”上市,让消费者能够更放心地购买。

  记者采访发现,生鲜灯禁令获得了不少靠质量取胜的商家支持。鼓西路一家销售土猪肉的生鲜老店老板深谙经营之道,底气十足地告诉记者:“生鲜灯照一下,产品颜色是会好看点,但只要产品质量经得起考验,根本不需要生鲜灯美化。商家想要留住客源、稳定销量,比拼的是品质和服务,这才是立业之本、兴业之道。”

  在台江区和平市场内,一家肉制品商户翻出更换下来的生鲜灯,现场向记者展示:“你看,这种灯里有红色光柱,会增强产品颜色。前段时间监管部门明确告诉我们不能用,我立刻就把这种灯换掉了。”

  随后,记者又接连走访了福州达福丰荣市集、小柳农贸市场、南台农贸市场、菜多多农贸市场(环南路店)、程埔农贸市场等多家农贸市场,发现历经前几个月的缓冲期,福州大多数食用农产品市场已更换了生鲜灯。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0余家农贸市场、商超等经营主体按照要求完成生鲜灯更换工作。

  生鲜灯的正式退场让不少消费者拍手称快。福州市民李女士表示,有时候看一块肉要拿到店外的日光下才能看清“素颜”,“现在换用正常的灯,还原了产品的自然本色,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也更放心了。”

  部分商户仍在打“擦边球”

  然而,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依旧有部分生鲜商家,以不知道何为违规生鲜灯为由,继而仍打着“擦边球”使用生鲜灯。在鼓西路的两家生鲜店内,红色灯罩里,白色光柱中环绕着一圈红色光柱,在微微泛红的灯光照射下,店内牛肉的颜色更显鲜艳。

  当记者询问生鲜店店员是否知道目前已禁止使用生鲜灯时,两家店员均眼神躲闪、矢口否认,表示:“我们门店的灯都是正规的,不是什么生鲜灯。”其中一家店员连连反问:“你告诉我什么是生鲜灯?”

  在台江区和平市场的两家生鲜店内,类似情况同样存在。部分水产店内依旧大量使用蓝色冷色系光带。一家猪肉店内多盏白光灯中夹杂着若干盏红光灯,记者将猪肉从灯光下拿到自然光下进行比对,发现红光灯照射下的肉颜色明显更深,店主却表示:“猪肉好不好,不是看出来的,买回家吃一吃才知道怎么样。”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部分商家认为,只有生肉产品上的红光灯是违规的。在仓山区程埔农贸市场内,虽然市场管理方已将红色的生鲜灯全部更换完毕,但蔬菜区发出绿色光的生鲜灯却被保留了下来。

  12月2日上午,记者拨通该市场管理方的电话,对方表示,已知晓全市12月1日起全面禁用违规生鲜灯,市场前期也已开始了生鲜灯更换工作,有计划地一律换成白光灯,但并不清楚绿色光属不属于违规生鲜灯范畴,将向当地监管部门咨询。

  灯具套有色塑料袋等均违规

  面对部分商家对违规生鲜灯存在的认知盲区与误区,记者采访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对方介绍,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修订的相关规定,生鲜灯最新禁令主要是为了避免商家借灯光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造成明显改变,进而误导消费者。

  “一般来说,农产品上的白光灯和暖黄色光灯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蔬菜上用绿光灯、肉类用红光灯、水产品上用蓝色或紫色冷光灯等都是不行的。”该工作人员表示,此外,一些商户在灯具上套用有颜色的塑料袋、通过有色灯罩反射等方式,主观故意改变农产品的真实色泽,这些都是违规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法规文件并未对什么是生鲜灯作明确定义,缺少统一标准,大多要靠肉眼判断。对此,福州监管部门执法人员表示,针对违规生鲜灯,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执法人员也会对照灯具显色指数低(Ra<80)和使用灯具的品名等具体依据进行判断,尽量杜绝生鲜灯的变相擦边使用。

  生鲜灯禁令的初衷是为了让农产品脱下“滤镜”,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之际也守住诚信经营之本。今年6月《办法》发布之际,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展开了系列宣贯教育和前期排查工作,提醒相关经营主体在《办法》实施前完成生鲜灯的整改工作。

  “《办法》实施后,对仍使用未符合规定照明灯具的,将依据《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属地监管部门将进一步责令部分尚未更换的经营主体进行改正,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如在日常消费中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记者 沐方婷 见习记者 陈君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