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这些疾病值得关注,请注意防范!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8-02 11:23:42 来源:福州疾控 【字号 大 中 小】
八月炎夏,持续高温,福州疾控提醒您在做好防暑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登革热、霍乱、新冠病毒感染、百日咳、食源性疾病;此外,夏季多暴雨,应关注洪涝灾害。
一、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东南亚国家常见的虫媒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
每年7到9月,随着暑期旅游出行人数增加,加上雨水增多、蚊虫繁殖活跃,登革热进入高发季,疾病传播风险增加。
目前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目前登革热尚无针对性疫苗,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物理的方式预防。简单来说,就是减少暴露、防蚊、灭蚊。
1.清除家中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保持通风,避免潮湿。
3.安装纱门纱窗,挂好蚊帐,也可以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的驱蚊产品。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
5.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和国家旅行,如确需前往,务必做好防蚊措施。旅行结束后14天内,如出现发热、皮肤潮红、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向医生说明旅行史及同行人员健康状况。
二、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产毒株经肠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腹泻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国际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
我国的流行时间为3—11月份,6—9月份是流行高峰。
多数病例起病急,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水或血水样),伴有呕吐,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继而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福州市霍乱疫情基本控制在较低水平,但夏季气温高,细菌繁殖加快,加之夏季人们喜饮冷水、生食海产品等不良饮食习惯,仍有感染霍乱弧菌的风险,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预防霍乱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
饭前便后要洗手
买回海产要煮熟
隔餐食物要热透
生熟食品要分开
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生水未煮不要喝
无牌餐饮不光顾
腐烂食品不要吃
暴饮暴食不可取
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三、新冠病毒感染
近期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逐渐减少,保持小幅波动状态,但新冠病毒变异仍在持续,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一种名为XDV的新变异株的占比显著上升。
因此,老人、儿童、基础疾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在日常活动中仍需注意防护,降低传播风险。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要这样做:
1.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多喝水,适量运动,调整心态,提高免疫力。
3.注重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与出现呼吸道症状者保持距离。
4.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可进行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四、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很强,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可因并发肺炎、脑病等重症情况发生,甚至死亡。
近几年,百日咳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预防百日咳要这样做:
1.接种疫苗是目前防控百日咳最有效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百日咳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洁、消毒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表面,减少病毒和细菌在环境中的传播。
五、食源性疾病
夏季炎热,高温多雨,食品易腐败变质,稍不注意就容易感染食源性疾病。且正值暑期,外出旅行和聚会活动增加,各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随之增加。
1.保持清洁,注意手卫生,交替处理生、熟食品过程中和餐前便后要洗手。盛放处理食物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经常清洁消毒,保持干净,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2.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3.烹饪食物时要烧熟煮透,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需彻底加热。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5.在外就餐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6.一旦发现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六、高温中暑
八月持续高温高湿天气,中暑问题不可忽视。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严重程度,中暑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即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一)居民常对中暑后的处理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中暑后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
中暑后,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
误区二:用过冷的水擦身。
用冷水擦身,注意开始时不宜过冷。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过于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
误区三:中暑后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中暑后体温可能会升高,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一般退热药物对此无效,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二)中暑防护措施:
保持室内环境凉爽,但温度不宜过低,建议室内外温度差以不高于10℃为宜。减少太阳直射,使用遮阳帘等遮挡阳光直射。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
注意调节饮食,及时饮水,准备防暑降温用品。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测量体温,补充水分。
七、洪涝灾害
八月是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较为密集的阶段,不仅会导致出行困难,还可能引发洪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居民带来健康隐患。
1.关注天气。出行前提前了解气象和路况信息,恶劣天气避免出行,注意交通安全,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2.发现暴雨来袭时,应选择地势高、牢固的建筑物进行躲避。下雨天行走时要注意井盖,发现水面有漩涡、突泉时应绕道而行,同时注意车辆行驶安全,控制车速、谨慎变道。
3.注意饮食卫生。灾后不喝生水,饮用经过煮沸的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并注意食物的新鲜度,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4.注重个人和环境卫生。洪水过后,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
5.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