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刀郎线上演唱会“刷屏”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久违的刀郎穿着T恤亮相,没有说太多的客套话,陆续为观众送上了《披着羊皮的狼》《2002年的第一场雪》《西海情歌》《罗刹海市》等三十多首歌曲。
▲刀郎线上演唱会截图
有人说刀郎掀起了“新平民音乐运动”,有人称刀郎是“21世纪的王洛宾”。
2004年,被歌迷称为“歌者,诗人、思想者”的刀郎凭借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火遍大江南北。
许多人不知道,当初率先将刀郎推向全国的人,是来自福州的李家姐弟。
《2002年的第一场雪》爆火
李燕和李坚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上世纪90年代初,李燕从福州赴广州开设了“俏佳人”公司,主营音像制品,凭借独家经营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VCD,成为全国知名的音像制作公司。
后来“俏佳人”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济南、香港等地相继成立了分公司,成为中国内地音像界的一家龙头企业。
▲李燕
刀郎原名罗林,成都人,生于1971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
1991年,刀郎在海南演出时爱上了新疆姑娘小梅,几经波折来到新疆,成立西北音乐工作室,之所以叫“刀郎”,是因为在新疆有一个古老而传奇的族群——刀郎。
早期的刀郎是新疆德威龙音像公司音乐总监,乌鲁木齐罗林音乐创作室首席制作人。
广东“大圣文化”是“俏佳人”旗下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李坚透露:“2004年1月初,我在一个偶然场合发现一盒《西域情歌》专辑,这是张歌手拼盘集。认真欣赏后发觉其中有位叫刀郎的与众不同,他的声音是沙哑的,还有一点老‘烟’味,乍一听能听出一种纯朴,一种原始味道。”
李坚在与德威龙有关人士接洽时了解到,此前刀郎的作品曾拿到全国多个大音像公司寻求制作出版,都被拒绝了,德威龙当时正准备出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经过协商,“大圣文化”将刀郎国内音像发行权拿到手。
李燕说:“当时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专辑在国内唱片发行商有两个,一个是我们旗下的‘大圣文化’,另一个是刀郎在新疆的制作公司德威龙。我们两家有明确分工,他们负责专辑在新疆地区的销售,我们负责新疆以外的地方。”
刀郎的首张个人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2004年春节前两天推向市场,当时李家姐弟料到这专辑好卖,不过没想到热度会那么高。
李坚说:“在与刀郎接触过程中,感觉他非常腼腆,话不多,不过对音乐感触甚多,对民族音乐情有独钟。我认为刀郎是一位非常重感情的人,对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非常照顾。《2002年的第一场雪》火后,刀郎的出场费飙升到20万元,有公司愿意以250万张保底与他签约下一张唱片,可他依旧希望第二张专辑交给‘大圣文化’发行,他是位恋旧的人。”
《喀什噶尔胡杨》销量再创歌坛神话
2005年元旦前夕,“大圣文化”推出了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2004年12月28日上市首日,全国卖出40万张碟,再次制造了歌坛神话。
与第一张专辑低调的宣传相比,《喀什噶尔胡杨》将刀郎的形象印在专辑的封面上,封面背景是歌中唱到的不屈不挠、不退不让、让人激情跌宕的胡杨林。相对于上张专辑众多的老歌新唱,刀郎第二张专辑中只收录了《打起手鼓唱起歌》《冰山上的雪莲》《亚克西》三首老歌。
不少购买了刀郎第二张专辑的歌迷觉得《喀什噶尔胡杨》这名字读起来较绕口,不如叫《胡杨》或《胡杨林》。
“专辑名字是刀郎定的,用上喀什噶尔的地名,主要是想突出新疆特色。”李坚透露。
《喀什噶尔胡杨》原本收录了11首歌,后来歌迷只能欣赏到10首歌,那是因为其中一首叫《披着羊皮的狼》的歌被刀郎送给了谭咏麟。
2004年夏天,刀郎在新疆拍摄新专辑MV时,谭咏麟特意到海拔4480米的天山一号冰川探班。
在新疆的日子里,刀郎为尽地主之谊,每天为谭咏麟充当专职司机,而重情义的谭咏麟在刀郎去香港时,亲自接送。为珍惜这段友谊,刀郎就将《披着羊皮的狼》这首歌送给了他。
(记者 顾伟 文/图,综合微博、视频号、抖音公开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