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长乐状元林慎思

http://www.clnews.com.cn  2023-03-22 16:13:59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一)

  长乐潭头镇溪上村后筹峰山中有“筹岩”,亦名“伸蒙岩”,此地自古风姿独特,海天烟涛,幽清万分。

  唐代咸通初年(860),林慎思与其兄林进思、林景思、林心思、林普思在这里筑室读书。

长乐状元林慎思

林慎思塑像

  一千多年过去了,世界早已变换,旧有事物多已模糊不清,甚至烟消云散。通过解读《福州府志》《德成岩志》《长乐玉林世谱》等文献,我们知道了一些事。

  某日,林慎思见筹岩巨石灵秀峭拔,中有“石室”可供读书,于是“扪萝揽胜于榛莽之中”,最终营造出一个治学胜地。林慎思日夕课读其中,雅称“月楼精舍”。他以道自任,潜心治学。当时名流文士如秘书丞董玄卿,国子博土京叔等辈常聚集竞诗。董玄卿赠诗云:

  山居少邻并,萧然异尘域。

  读书半掩门,看云频坐石。

  花落昼沉沉,鸟啼春寂寂。

  晏处心自静,幽吟兴何极。

  问字有人过,苍苔见行迹。

  此诗描绘林氏兄弟在德成岩读书景象。一张“德成读书图”可谓刻画入微,宛若眼前。诗言林慎思山居此处,周边少无邻人,与市井判然迥别。接着写林氏兄弟在石室读书,半掩柴门,室外落花啼鸟,使周遭景色更为空寂。

  林慎思在月楼精舍读书、讲学,经历了一段岁月。儒者有心传承学术,当系儒家本色。后来的事情,恐怕连他自己都料想不到

长乐状元林慎思

筹风山中的林慎思读书处遗址(资料图)

  南宋时,朱熹因避“伪学”之禁,流寓至此。他仰慕林慎思高风亮节,更钦佩其文化贡献,认为“德成于此地”,更发出“人人都道伸蒙好,可惜吾家不姓林”感叹。如今时移世易,所题字迹仍铭刻石间,虽非旧物,然而古貌尚存。且筹岩从此有了新的名字——德成岩。

  最初的石室逐渐演变为德成书院。书院是儒学教育的载体,通过名师讲授、生徒自学等一系列学习方式,为社会培养许多人才,使儒家文化得以传播。书院对社会的影响,既是直接性的,也是潜在的。而德成书院非同寻常,它的前身月楼精舍,笔者以为正是福州书院教育的开始。

  (二)

  杨时被誉为“闽学鼻祖”,海滨四先生曾经宣道东南;朱熹更是集理学大成,开后世新风。而林慎思这个名字似乎容易被人遗忘,包括他的事迹、他的著作、他的精神。笔者认为林慎思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首倡道学”,学术承接儒学“道统”。一生行事,正如其自白:“所学周公、仲尼之道,所言尧、舜、禹、汤、文、武之行事。如有用我者,吾言其施,吾学其行乎。”(林慎思《伸蒙子·自序》)

  值得一提的是《续孟子》,汤一介《中国儒学史·隋唐卷·晚唐五代儒学改革》一书所评论:“从王通到林慎思续作经典的目的,就在于针对学术和社会的现实问题,借助续作的形式,以阐发他们对经典义理的新见解,纠正时人似是而非的观念。”林慎思当年实践的“解经”传统影响至今,宋儒订证经文和以意说经的治学方式,也由此开其先河。

  这部心系家国命运、感时之作,诞生于中晚唐“经学”衰落、“子学”兴起的时期。时朝廷“国学荒毁日久,生徒不振”,儒臣各自献策,但亦无力挽救颓势。儒者纷纷著书立说,阐述经国济民主张,郑樵《通志·艺文略》所收唐代中晚期儒家子书近二十种之多。据《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书记载,可知唐代儒家子书,计有:储光羲《正论》、元结《元子》、杜信《元和子》、冀重《冀子》、樊宗师《樊子》、张弧《素履子》、朱朴《致理书》、牛希济《理源》、商子逸《商子新书》、赵邻几《鲰子》、刘鹗《法语》、佚名《东莞子》、崔感《儒玄论》、丘光庭《康教论》、罗隐《两同书》、林慎思《续孟子》《伸蒙子》等,还有大量别集和家训类儒家子学著作,但多不存。而《续孟子》,也是唐代流传下来唯一的《孟子》研究专著。

  更可贵的是他将儒家文化躬身实践,一生表现出了孟子所提倡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胸中充满浩然正气。

  唐咸通年间(860-896),林慎思兄弟五人俱中进士,且后来慎思三子林徵亦中进士,此传为千古佳话;而唐僖宗广明元年(880)事件,也成为千古遗憾。

  那年黄巢起义军攻克潼关,进入长安。许多权贵惜死逃窜,而慎思临危不惧,领兵迎战,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被捕。黄巢慕名,欲与其合作,慎思踞床大骂,坚决不从,义正言辞:“我为本朝臣子,岂仕汝逆贼。”巢怒,截其舌,慎思以指蘸血大书骂巢,遂遭杀害。其忠贞报国事迹,受后人钦佩。

  (三)

  笔者近日发现一则材料,所以想在这里介绍林慎思的另一本书《伸蒙子》。

  此书以直抒已说的方式,阐发为政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生当懿僖之乱世,乃大阐孟子,尽弃韩柳之学。唐代儒家政论至此遂随时世之盛衰而变其内容与态度。”(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韩愈柳宗元林慎思》)林慎思奋力撰书,希望自己的书能像《太玄》一样,流传广远。林慎思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情势不佳,文化意识形态上佛老盛行,一些士人“不愿宦阶,情悦老庄”;朝中“朋党之争”严重,地方军阀割据一方,豪强奢侈日甚,人民生灵涂炭。所以那段时间他寓居槐里,潜心著述,以抒发复兴儒学、拯救危亡的志向。

  福州致用书院是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之一,以“经世致用”的教育宗旨闻名于世。方宝川教授年前主编《闽台书院文献汇刊·致用书院卷》,书中收录书院学子林应霖《读伸蒙子》课艺文,从中可见林慎思学术影响。经笔者“句读”,兹录全文如下:

  《伸蒙子》一书唐林公慎思著。公虽为唐季经学之大儒,实为吾闽理学之鼻祖也。闽自李常二公建学教士,所学者声调而已,章句而已,求其阐圣贤之蕴,抉道德之精,概未有闻。公则纪事必提其要,纂言必钓其玄,于《槐里辨》三篇,则叙天地人之事焉;于《泽国纪》三篇,则叙君臣民之事焉;于《时喻》二篇,则叙文武之事焉,莫不义正词纯,卓然与昌黎《原道》诸篇相颉颃。推之《续孟子》十四篇,闻与《孟子》外书相参考,亦可补子兴氏门人之记注矣。于戏,海滨邹鲁至有宋四先生而衍其派,又乌知公实启其源哉。其自号伸蒙子也,以筮《焦氏易林》而名也。夫京房虽得焦氏之传,而张博霜其绪余终为所累。公于黄巢之乱秉志不回,倘所谓杀身成仁者与。迄今读其书,令人有余慕焉。

  林慎思在历史上的成就,昭然可见;而状元之名,似乎使人云雾迷蒙。原来林慎思中咸通十年(869)进士,翌年再试中宏词拔萃魁首。长乐文史专家林玉琰分析说:“唐代科举殿试制度还未确立,唐代进士不能等同宋代以后的进士。唐代的科举考试以吏部主持的再试宏词拔萃试为最高考试,合格的才能得官。宋代以后的最高考试殿试第一名为钦点状元,所以唐代的最高考试宏词拔萃魁首,实际上就是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