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2024 >> 文化中国行 >> 正文

文化中国行|甘棠港在何处 千古谜题待解

长乐学者提出新证据,认为是在长乐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6-07 17:10:46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甘棠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末乾宁年间(894—898),王审知主政福建,为改善海上交通和发展海外贸易,下令开辟港口。唐昭宗赐名“甘棠港”。

  对于甘棠港的具体位置,自宋以来争论已久。目前主要存在“长乐说”“琅岐说”“福安说”等三种观点,学界尚未对此达成共识。

  近年来,长乐文史研究人员陆续发现了一些崖刻、碑文、县志记载,认为是“长乐说”新的重要实证。高校教师高展澍以新添实证为基础,耗时数年写出万字长文,继续论证甘棠港应该位于长乐。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高展澍对记者表示,历史研究常在常新,希望这些新证据,能为“甘棠港”在何处这一“千古谜题”,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史料记载长乐旧有“黄崎”“甘棠”

  对于王审知开辟甘棠港,史料记载较少。《闽国史事编年》“王审知”篇记载:唐昭宗乾宁五年(898)……是岁,王审知命凿黄崎海口甘棠港,以刘山甫董其事。

  唐天祐三年(906)《恩赐瑯琊郡王德政碑铭并序》记载:闽越之地,江海通津……途经巨浸,山号黄崎,怪石惊涛,覆舟害物……赐名其水为甘棠港。

  这是甘棠港相关的最直接的记录,都与“黄崎”“甘棠”有关。那么“黄崎”“甘棠”到底在哪里,成了确认甘棠港位置的关键。

  自唐至今,福安、宁德、连江、长乐等福建沿海号称黄崎和甘棠的地名颇多,且《闽县乡土志·地形略三》记载“‘岐’‘崎’‘埼’通”,致使实际所指的黄崎、甘棠港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难以确定。

  作为“长乐说”的支持者,福建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研究员刘传标多年前就发表2.5万字长文,论证甘棠港在长乐。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会长王忠义也支持此观点,同样写论文论证。

  10多年前,原长乐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高宇彤,在长乐文岭镇北猫山东面崖壁上,发现一处清乾隆年间的摩崖石刻,记载“黄岐澳”。这幅石刻凿于乾隆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崖刻记载:“审勘得董安生与池开忠互控网位一案。缘廿四都有黄岐、门口二澳,以青屿、铺洲分界。以此黄岐澳有董高二姓网位。”这记载了长乐黄岐澳的具体方位。

  另据崇祯《长乐县志》卷二记载:“黄崎寨在二十四都。”高展澍查阅民国《长乐县志》,上面记载“二十四都,旧属新开里……离城三十五里,东北俱至海”(二十四都大概是现在长乐区文岭镇),足以说明长乐境内确有“黄崎”。

  高展澍还从明弘治版《长乐县志》,查到有“旧有港从黄崎东入于海”字句。另外,县志多处记载表明,长乐黄岐当时有港道与卓岭港、陈塘港相通。黄岐港西北通陈塘港、西南通卓岭港。

  2004年,由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出版的《福建省历史地图集》中的“长乐水陆变迁”图,至今仍标有“黄岐”这些重要地名。

  另外,南宋《舆地纪胜》记载:“甘棠港,在闽县,旧名黄崎港。先有巨石,为舟楫之患。唐天祐中,闽王命工凿之,忽然震碎,勅改甘棠港。”高展澍认为,该文献的重要之处,在于其精确指出“甘棠港在闽县”,而且直接表明甘棠港“旧名黄崎港”,这是一个非常关键而且肯定的信息。

  据了解,古代闽县,包括长乐。高展澍认为,《舆地纪胜》和《长乐县志》这些记录连在一起,足可以证明甘棠港,就位于长乐,且在旧的黄崎港。

文化中国行|甘棠港在何处 千古谜题待解

  位于北猫山东面崖壁上的乾隆二十六年定界勘语,明确记载了长乐黄岐澳的具体方位

  史料描述长乐黄岐与王审知德政碑内容相符

  更为关键的是,高展澍从《三山志》卷六《地理类·海道·潮信》中发现,该书对长乐至福州城下的航行路线有详细记载:“七潮泊慈澳,八潮转南交。山峙海中,港内沙浅,最为险厄。舟人多于慈澳候便,及晨潮,方挟橹而济。便风,则自外洋纵繂。伪闽时,蛮舶至福州城下。”

  按此描述,“伪闽(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时,从慈澳至福州城有两条水道,其一为“南交”水道,其二为“外洋”水道。所谓“外洋”,即从梅花城外侧洋面绕行。所谓“南交”,就是从黄岐澳经花林入陈塘港的航线,须当面绕过黄岐山。按照唐宋时期长乐地形图,当时的长乐黄岐山四周为水面,更准确应该称为黄岐岛,因此说是“山峙海中”。

  高展澍找到清代及目前的长乐地图,慈澳(不同年代也有写为滋澳、磁澳,地点相同)的地名至今仍存,就是现在的漳港南澳。

  《恩赐瑯琊郡王德政碑铭并序》中记载“途经巨浸,山号黄崎,怪石惊涛,覆舟害物”。陈塘港“上自梅花江、下会东西二湖”,加上从唐代长乐地形图可以看出,其地形地貌与碑文描述较为相符。

文化中国行|甘棠港在何处 千古谜题待解

  《长乐县志》图里标明“滋澳山”(画圈处)位置

  长乐有两处“甘棠”

  近期,在长乐区首占镇珠湖村,高展澍研究一块新挖出的清代讼案判词碑,发现碑首所述的讼案事由,很清楚刻着“为吁甘棠事”几个字。根据该碑文的描述,当地盐仓馆哨抬短盐觔属于“甘棠事”,说明珠湖渡口至少到清乾隆年间仍属于甘棠港范围。

  根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以前的行政区划,闽(侯)县与长乐以上洞江为界,西岸属闽县,东岸属长乐。而珠湖恰恰位于东岸长乐一侧。从地理方位上看,既然珠湖渡属于甘棠港范围,那么合理推测整个港面的东西两岸所有渡口也都应该属于甘棠港范围。这可能与《舆地纪胜》记载甘棠港“在闽县”相互印证。

  另外,《福建省历史地图集》的“长乐水陆变迁”图中,绘有长乐历代岸线,高展澍从唐代岸线中看到,今潭头、金峰片区,在汉唐时期曾是一片宽阔的海湾。随着泥沙淤积而逐渐形成东西二湖、陈塘港,及众多密布的水网。如今这一带已成为广袤的胪北平原。

  高展澍认为,由于地貌变迁,泥沙壅塞,“黄岐港”变为“黄岐澳”,影响了整条水路的畅通,才有了唐昭宗乾宁五年(898),王审知开港一事。时过境迁,闽国甘棠港历经千年的泥沙淤积,出海的港道变成了滩涂(澳),内湾的港道变成了陆地,也就是现在的“甘棠街”,由于年代久远,讹变为“甘垱街”,如今的金峰街。金峰镇当地老人至今仍然称呼这条主要街道为“甘垱街”。

文化中国行|甘棠港在何处 千古谜题待解

  唐代长乐地图局部(据《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开港者”刘山甫后代曾在长乐

  上文提到,王审知开甘棠港是“以刘山甫董其事”。高展澍查《刘山甫列传》,上面记载:“太祖入闽,署山甫威武军节度判官。时海口黄崎岸,常为舟楫之患。太祖思去之,惮于力役。因命山甫前往致祭……山甫乃憩僧院……凡三昼夜,风雷始息,已别开一港,甚便行旅,即所赐号‘甘棠港’者是也。”

  据此可知刘山甫是王审知任命的威武军节度判官,在开凿甘棠港一事中,由刘山甫主持祭神仪式。据了解,琅岐岛的龙台刘氏自称为刘山甫后人,其宗祠门联这样写道:“溯源元祖士晋留秦帝传后裔开姓代;追本汉宗由豫入凤岗迁筹峰居龙台。”高展澍认为,说明琅岐龙台刘氏迁自长乐筹峰(原来二十四都附近)。

  (特约记者 徐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