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烘干、揉拌
腌制、装瓶
……
日前
记者在营前街道湖里村
艺博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
工人们正抢抓春节期间消费旺季
加班制作大头菜
确保产品如期供应市场
“这是今年最后一批了大头菜了,经过烘干腌制,出品在9000斤这样,我们现在一斤至少可以卖到20块,这笔收入对我们来说还是不错的。”合作社负责人林宝忠一边介绍,一边忙着将新一批的大头菜放入到烘干设备中。
别看大头菜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
但烘干步骤却十分关键
通过对时间和温度的精准把控
确保大头菜营养成分的最大保留
和风味的完美转化
林宝忠说:“烘的时间不够,大头菜就很容易变质,时间过久,就会影响口感,所以这个是凭着多年的制作经验来判断。烘干完成后,要拿出来冷却一下再烘一遍,可以锁住大头菜的原味,而且口感更脆。”
烘干好的大头菜,再与事先准备好的花椒面、盐巴、味精、白糖等多种调味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揉拌,装入罐中静置10天,爽脆可口、风味独特的大头菜便大功告成。这种风味小菜不仅是当地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甚至远销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以熟悉的味道一解海外乡亲的乡愁。
据了解
湖里村有着悠久的大头菜种植传统
凭借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所产大头菜
品质优良,口感脆嫩
近年来
村民们不断改进种植技术
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方法
和精细化管理
进一步提高了大头菜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村委会将前期从农户手中流转的80亩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交付给艺博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使用,吸纳35位村中闲置劳动力就业,村民在生产期时月收入可达四五千元。目前全村共种植大头菜约150亩,产量达30万斤,大头菜腌制成品后产量在6万斤左右。”湖里村党支部书记李雯婧说,大头菜的生长周期较短,从下种到收成只需60天,这一优势不仅让农民们能够快速看到种植的回报,也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冬闲田变增收田。
大头菜是湖里村的特色产业
也是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下一步
湖里村将继续谋划
以大头菜产业为主要品牌的
农业集体经济运营模式
探索大头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让“老味道”焕发“新活力”
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记者 王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