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新闻 >> 长乐时讯 >> 正文

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决赛圆满落幕!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5-25 09:36:30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最美长乐  【字号

  5月23日

  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

  -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决赛线下答辩会及颁奖典礼

  在福州新区智能汽车产业科创基地圆满落幕

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决赛圆满落幕!

  据了解,本赛道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落地应用,围绕大模型、行业场景等方向征集作品。

  大赛自2024年2月报名以来,得到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共吸引全国各地近700名优秀选手报名参赛,经过选拔赛、线上决赛的激烈比拼,选拔出10支优秀队伍进入到线下答辩环节,共同参与本次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各项荣誉的最终角逐。

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决赛圆满落幕!

  本次大赛由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来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福州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天津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天行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出席本次线下答辩会及颁奖典礼。

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决赛圆满落幕!

  答辩环节中,来自美的公司、长安大学、天津大学等参赛选手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向评审专家团展示自己的算法解决方案,并回答评委的提问。这一环节不仅考展现了参赛选手对算法原理的深刻理解,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创新性思考以及对技术细节的精准把握,更考验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现场应变能力,充分展现了大赛参赛选手的专业素养。

  人工智能赛道分为AI大模型和智能网联汽车两个细分领域,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为响应国家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推动智能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加快该领域人才培养、提升中国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同时聚焦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和重大挑战,特举办2024数字中国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

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决赛圆满落幕!


  评委专家组总结了本次大赛的突出亮点——

  一是形式新颖、覆盖面广。本次比赛除线下答辩外所有比赛环节均通过线上进行,报名选手中既有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学生,也有来自华为、比亚迪、小米、蘑菇车联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技术专家,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84%;

  二是评分方式创新。不同于以往,本次挑战赛首次摒弃了传统的现场演示报告的形式,采用以自研算法为基础的线上实时评分系统。该系统以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和交通数据研究为基础,基于对自动驾驶系统深厚的测试经验和深刻理解,实现了算法测试评价体系的全面升级,在比赛中协助赛事主办方选出优秀选手进入线下答辩;

  三是竞赛由实际应用场景驱动,紧密结合新质生产力。

  经过评委组现场打分和专家讨论

  结合线上决赛得分情况

  最终决出一等奖队伍2支

  二等奖队伍2支

  三等奖队伍3支,贡献奖队伍3支

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决赛圆满落幕!

  其中,MTeam队和南海北漂队凭借其出色表现,分获感知类赛题组和规控类赛题组的一等奖。

  “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地感受到智能汽车的算法比我想象中的更加复杂,在每次提交算法的背后,都要经历数不清的计划和改进,这大大提升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提升的平台,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的机会。”南海北漂队队长许琳说。

  【赛题源于实践 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

  本赛道的赛题任务均来自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工程师

  在实际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赛事中的技术迭代和交流,有助于依托实际场景探索创新应用方法,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感知、规控算法的性能,推动技术迭代进步和产业化落地。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阵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稳步迈入“黄金时代”,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的举办,将进一步通过网联赋能福州新区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人才、上下游企业的集聚,构建新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东南智能汽车产业标杆。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前沿阵地,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是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为构建数字中国注入了强大动能。此次活动不仅使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更使我们感受到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和合作共赢的理念。”福州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一鸣表示。

  (记者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