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区
长乐现已发展形成以纺织为主
冶金、食品饮料加工、机械工业等多产业
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拥有18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
2024年上半年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2家
实现总产值1340.2亿元
其中
纺织、冶金两大传统产业
总产值1021.1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
是长乐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长乐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通过建链、扩链和强链“三步走”的方式,掀起大抓工业、狠抓产业的热潮,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力地巩固我区经济发展优势。
着力建链
从“纵向成链”到“横向成群”
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长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走进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压缩机智能制造基地,随处可见的智能化生产线,机械设备高速运转,偌大的车间只需几名工人简单操作,一台台压缩机就此诞生。
孕育新的希望,召唤新的作为。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提升,雪人公司逐步加大对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投入,先后引进当今世界最先进、高精度、全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不仅能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目标,还能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产品的精密制造提升质量与效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透过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对数字技术应用推广的窗口,我们看到的是我区工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升级的动人场景。我区建立“点线面体”产业扶持政策体系,今年上半年围绕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共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AI虚拟电厂、福州新区智算中心、海上试验风电场外海D和E区等、纽瑞特医用同位素及药物产业化、易电行储能锂离子电池总成等30个重点项目落地,总投资额约206亿元,为长乐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着力扩链
从“域外融通”到“跨界共生”
积极参加国内知名展会、主动介入国际大型专场活动、大力开拓海内外多元市场……这一系列的动作,是我区持续增进域内外合作交流,开拓多元市场的必经之路。
长乐工信部门大力支持纺织企业在域外建设基地联动合作,鼓励域内企业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拓展。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东盟国际纺织服务产业博览会等活动,鼓励纺织链主企业紧盯国内外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对功能性、差别化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推广。今年上半年,长乐现有规上纺织服装行业278家,完成总产值823.8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61.5%。
目前长乐已拥有三大名片,一是全国最大的锦纶民用丝生产基地,约占全国产能的1/3;二是全国最大的经编花边面料生产基地,约占全国产能的60%;三是全国最大的化纤混纺纱生产基地,约占全国产能的50%。
下一阶段,我区将积极搭建全球纺织辅料产供销一体化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涵盖化纤、纺纱、织造、染整等细分行业,助力纺织企业在线接单、在线品控、在线融资,共享全球纺织订单,形成“交易驱动型产业互联网”新模式。
着力强链
从“人工制造”到“智能制造”
近日,记者在凯邦锦纶科技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看到,一块巨型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前纺二车间的各项生产数据,工作人员坐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实时监控车间运行情况和分析生产经营状况。
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凯邦锦纶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在2021年引入福建联通5G技术以及系统解决方案,打造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通过“5G+MEC+云+AI”的技术,实现5G+工业互联网多场景融合应用。2023年,凯邦锦纶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
今年上半年,我区全面发挥全省最大的数字资源集聚区优势,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提升制造装备的数控化率和智能化水平,发挥工联院福建分院、联通东南研究院等平台优势,打造福建(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辅布司等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经过长年积淀,我区先后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全国纺织行业创新示范集群”“中国经编名城”“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全国超千亿产值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等荣誉称号,奠定了纺织业国内领先地位。
未来
我区将以敢为人先的锐气
蓬勃向上的朝气
铆钉目前,勇往前行
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
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
(记者 柯抒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