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
全区共创建绿盈乡镇1个
“绿盈乡村”高级版27个
中级版60个,初级版123个
建设总数210个
“绿盈乡村”建设占比达93.33%
......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取得显著成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年以来,长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持续奏响蓝天、碧水、净土的欢畅“三部曲”。
蓝天逐梦 给云朵擦去“灰纱”
“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感觉呼吸的空气都比以前清新了许多。”随着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持续向好,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1-11月份
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4%
其中优218天、良115天
PM2.5浓度0.017mg/m³
PM10浓度0.029mg/m³
全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这背后离不开我区
打出的一套调整产业
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的
政策措施“组合拳”
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蓝天白云成为“幸福底色”
目前,我区共淘汰完成12台10-35蒸吨燃煤锅炉共198.16蒸吨;全区在建210个工地全部按要求落实围挡,119个项目安装扬尘监控设备并联网,累计检查3023个(次),发现问题251处,下发(移交)整改通知(通报)14份,并运用在线监控非现场监管手段,实时掌握城区大气污染分布情况,实施烟尘精准管控;吴航钢铁、大东海、吴航不锈钢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全面推进,共争取到2024年第二批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6286万元,全市占比85.8%,借助项目工作法来进一步推动大气污染治理。
碧水清流 和鱼儿共“嬉”新家园
冬日暖阳下,阳光洒在长山湖。湖水波光粼粼,两岸的柳枝迎风飞舞,不时有鸟儿掠过水面,水流声、鸟鸣声相互交织,宛若一首动听的歌谣。
“通过这几年的整治,湖水变得更加清澈,海滩也愈发洁净,沿线的垃圾少了许多,生态更好了。”市民张先生感慨地说。
打好碧水保卫战,核心是管好“盆里的水”和“盛水的盆”。截至11月,在往年整治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入河排口整治完成227个;落实饮用水水源地“321”巡查机制,共整治131个环境隐患问题,有效保障水源地周边环境安全;闽江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达到考核要求;炎山水源水质达标率100%,6个“千吨万人”和15个“千人以上”农村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与此同时,还健全“海上环卫”一体化,推进“海上环卫”队伍专业化建设,1-11月海漂垃圾清理量为4367.6吨。
净土欢歌 为大地披上“绿裳”
保卫好净土,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和人居环境安全,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长乐生态环境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抓好源头防范,注重风险管控,持续推进辖区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为了持续加强土壤污染管控治理,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有力保障了全区土壤环境安全,该局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强化“一住两公”地块信息共享,已完成34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开展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排查,防范在产企业新增土壤污染,落实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强化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管理,已完成我区地下水补充点位监测,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省控点位周边调查;规范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推动企业落实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主体责任,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率100%。
“在新的一年里,我局将继续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创新引领、生态立区’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厚植生态环境优势,为全力打造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夯实生态底色。”长乐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只此青绿,向兴而行
站上新起点,踏向新征途
长乐正逐“绿”而行
向“绿”而兴
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记者 姜亮)